金融资本、职能资本与资本主义的金融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美国的现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资本论文,美国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资本主义论文,职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内生于资本积累过程,并随着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演进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部门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成为现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新特征之一和主导力量,这种现象被概括为资本主义的金融化①。金融化系统地改变了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的关系,其本质是金融资本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日益增强,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生产实现全面的、持续的、有效的统治,成为决定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主导因素。 本文主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从马克思关于金融资本和职能资本矛盾关系的资本循环法和阶级分析法两种传统分析入手,构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部分在对利息率与利润率之间的动态波动关系分析基础上,以美国1948年-2011年的经济数据为考察对象进行经验分析,考察现代金融资本如何介入职能资本的循环及其影响;第三部分是结论和启示。 一、研究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关系的两种分析视角及其统一 金融资本是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的总和,与以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为代表的职能资本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为探讨金融资本的运动规律、研究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社会机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运用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的历史特殊情况和历史演变进行研究。 1.资本循环的视角与阶级的视角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系统地论证了货币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以剩余价值理论基础说明了资本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在《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的矛盾关系进行论证②。后世的政治经济学学者们分别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两种研究方法,并就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息来源、利息率与利润率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金融资本的构成和形式等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种分析方法是“资本循环的分析视角(the Capital Circuit Approach)”,其代表人物有伊藤诚、拉帕维查斯等。他们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的资本循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系统分析生息资本的理论框架:(1)纯粹“职能资本家”阶级,即仅拥有投资项目而没有货币的假设,是一个理想化的抽象;由信用体系集中的社会闲置资本构成金融资本的组成部门,是利息收入的来源之一。(2)资本主义生产与流通过程是以货币、信用和金融为基础的,由于预防价格波动、保证资本周转顺利进行、贮藏折旧基金和积累利润等原因,停滞(闲置)资本有规律地产生于总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之中,由信用体系集中并转变成生息资本,构成金融资本的组成部分。(3)停滞资本一方面仍将作为循环的资本组成部分,与工业资本同样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另一方面,在暂时退出循环过程时,转化为生息资本和金融资本,按照利息率分割剩余价值获得利息,利息率的运动反映了积累过程中金融资本的需求与供给。(4)由于金融资本对职能资本创造的闲置资本的依赖性,利息率一般低于平均利润率,并且在实际积累周期中,利息率与利润率会趋于相反方向运动③。 第二种是“阶级分析的视角(the Class Approach)”,其代表人物有希法亭、德罗奈、哈维等人。他们的主要观点是:(1)依照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将资产阶级进一步区分为分别以利息率和利润率分配剩余价值的金融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重点分析了两个集团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问题上的冲突关系。(2)职能资本家通过让渡部分利润、以利息为报酬向金融资本家借款从而完成资本周转过程;金融资本家把自己的货币作为生息资本来进行增值,将货币投入流通,使其成为一种作为资本的商品。(3)金融资本是银行贷给产业的货币资本,产生于流通过程,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与职能资本的关系日趋密切。(4)金融资本在生产和资本集中过程中与职能资本结合和对抗,并逐渐控制和支配经济生活④。金融资本家阶级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家,货币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利息是作为一个与这种特别资本相适应的独立的剩余价值形式,同职能资本家相对立的,表现为以利息率的形式分割经济部门平均利润率。 这两派学者长期争论,其分歧集中于以下三点:(1)是否存在两个独立的资本家集团。资本循环分析法认为不存在纯粹的金融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阶级,在信用体系作用下,金融资本和职能资本相互融合不可分割;而阶级分析法将资本家划分为金融资本家阶级和职能资本家阶级,认为职能资本家借助金融资本家提供的货币资本完成剩余价值生产过程。(2)对金融资本及利息的来源问题的分析角度不同。资本循环分析法认为信用体系集中的社会闲置资本(停滞资本)是金融资本的组成部分,利息是社会中所有借款者(既有货币资本家也有职能资本家及其他社会群体)货币收入的一部分;阶级分析法认为金融资本独立于职能资本,来源于金融资本家,利息作为职能资本家付与货币资本家的报酬,是职能资本家所获利润的一部分。(3)关于金融资本对积累过程的作用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的研究视角不同。资本循环法主张,金融资本渗透于资本循环和积累全过程中,其依赖于职能资本并与之相互融合,进而实现对资本周转过程的全面控制;阶级分析法认为金融资本独立于职能资本,金融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相互合作、在剩余价值分配过程中彼此竞争,共同完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积累过程。 但是,我们认为,从根本上来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这两种方法不是对立的和割裂的,而是统一于对资本积累历史动态过程的矛盾分析中。一方面,资本循环法和阶级分析法对金融资本的分析共同强调资本对最大化剩余价值的追求,两种分析均聚焦于金融资本和职能资本以利息率和利润率对剩余价值的争夺。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对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分析和整合。在研究经济范畴时,马克思对金融资本进行一般抽象,指出这是一种以G-G’(G+ΔG)形式运动的广义货币资本。而上述两种分析金融资本的方法,是面对已经在不同经济环境、历史条件下具体化的金融资本特殊形式的具体分析。对金融资本的两种不同分析方法是特定的逻辑分析,其对立统一的关系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由此决定了两种分析方法中某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存在相对较强的解释力,但二者仍是辩证统一的。 2.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的合作与竞争,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 我们在本小节构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利息率与利润率模型,以期更清晰地分析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围绕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而展开的合作与竞争。定义社会平均利润总额为: R=P+In (1) 其中R、P和In分别表示平均利润总额、企业利润总额和利息总额。当企业利润为0时,利息等于平均利润;当In=0时,企业利润为P=K。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⑤。利息的最低界限为0。利息率为使用资本而支付的金额和这个资本本身之间的比率,资本用货币来计量。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为C+V,在(1)式两边同时除以C+V,得到社会平均利润率、企业利润率和利息率的关系: R/(C+V)=P/(C+V)+In/(C+V) (2) 同时假设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本总量是由职能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提供,生息资本总量为A⑥,社会平均利润率r=R/(C+V),企业利润率为p=P/(C+V-A),利息率为i=In/A;比例A/(C+V)表示总资本中由金融资本所占的比例,令A/(C+V)=k,则等式(2)就可以写作为⑦: p=r/(1-k)-ik/(1-k) (3) 由(3)式可知,当p=0时,i的最大值为r/k;当p=r/(1-k)时,i的最小值为0。利息率i的最大值、企业利润率p的最大值都依赖于金融资本占流通总资本的比例k。社会平均利润率始终介于利息率和企业利润率之间⑧。 图1 企业利润率与利息率的运动路径 图2 企业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模拟关系 r、p和i的变动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图1、图2中的A点、P点处,企业利润率和利息率相等;假定在一个周期中,企业利润率与利息率由相同起点开始波动,在周期结束时回到同一终点;假设经济周期中,利润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对模型进行分析,我们得到的结论如下。(1)当经济扩张时,平均利润率由稳步上升到(这一阶段在图1中对应沿着箭头“A→B”方向的运动路径,对应图2中从时期)。在上升初期,企业利润率逐渐上升,而利息率i首先稍微下降,然后企业利润率与利息率同时上升;在上升的最后时期,过度积累一方面导致企业利润率开始下降,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带来可贷资本的相对短缺,利息率继续上升。(2)当经济开始衰退步入萧条时,平均利润率持续下降到(在图1中对应沿着箭头“B→A”方向的运动路径,在图2中对应从时期)。在衰退初期,企业利润率开始剧烈的下降,而利息率继续上升达到最大值(r/k)后开始下降;在萧条后期,企业利润率开始回升,而利息率保持下降趋势。(3)利息率和企业利润率呈现出规律的、周期性的正向或反向变动关系。 二、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关系的历史演进:基于美国数据的经验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考察美国1948年-2011年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首先,我们详细研究20世纪70年代前后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从相对独立到相互融合的转变过程,并具体分析金融资本从参与、辅助资本主义生产到全方位的控制资本主义生产、积累过程的转变;其次,我们进一步截取1987年-2011年这一时期⑨,以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争夺的焦点及其对抗形式——利息率与利润率为线索,分析现代信用体系中的利息率与金融化过程中的利润率在经济周期中的动态关系。 1.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的合作与对抗:从黄金时代到金融化 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复杂的与动态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方面,金融资本来源于金融部门,其必须与职能资本竞争,以利息收入的形式分割剩余价值;另一方面,金融资本还来源于信用体系集中的社会资本,利息不仅是积累中资本家对剩余价值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借款者包括职能部门收入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分析美国1948年-2011年的数据来具体说明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在不同时期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经济中存在一个显著区别于职能资本家阶级的金融资本家阶级。我们在这个时期可以依据利息收入明确识别出相对独立存在的金融资本家阶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年的“黄金时期”,美国受益于国家干预、企业的商品促销、第二轮自动化浪潮等,经济剩余被吸收、经济相对快速发展⑩;职能资本仍牢牢控制着局势,巨型公司相对稳定,它们利用金融资本融资却不受其操控,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既表现出功能相对独立,又建立了共同促进积累的合作关系。(1)金融部门是流通中金融资本的主要来源(11)。如图3a所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金融部门利息收入占经济总利息收入比重远高于50%,最高达到78%,即使在70年代末开始出现波动,金融部门利息收入仍是构成经济总利息收入的主要部分。(2)职能部门闲置资本较少参与流通过程,不构成金融资本的主体。如图3b所示,70年代末以前,非金融部门利息收入处于低位水平,利息收入占其部门净增值的比重在20%之下,这一比重在1948年-1970年间更是长期稳定地停留在10%以下。(3)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处于共同促进积累的和谐关系。1980年以前,金融部门利息收入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增长率围绕15.1%上下波动(见图3c)。在这一时期,以金融部门为中介,金融资本家借给职能资本家金融资本,以利息的形式获取回报,总利润的剩余部分由职能资本家以企业利润的形式获得,非金融部门年利润在小幅波动中保持平稳的增长趋势(见图3d)。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经济剩余以利息的形式流入金融部门,金融部门膨胀。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体经济的停滞和对金融市场的宽松政策,使得市场越来越多地依赖金融的增长以保持与扩大货币资本,金融资本在与职能资本的竞争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对生产和积累过程有了更大的控制力,由此导致二者局势的转变。 第二,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导致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合作基础的瓦解,生产能力的过剩和投资机会的减少导致循环中的停滞资本更多地转化为金融资本;之后的30年,在新自由主义历史背景下,金融资本迅速膨胀并不断控制职能资本进而支配整个资本主义积累过程,金融资本在表象上与职能资本相互融合,实质上导致职能部门的金融化并实现对经济过程的全面控制。我们在这个时期已经无法依据利息收入形式明确识别出相对独立的纯粹金融资本家阶级。在资本周转过程中,成熟的筹集停滞货币的信用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之后,货币有系统地转变为金融资本,职能资本家运营的金融资本占比增加,金融资本取得控制生产的巨大权力和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1)金融部门日益膨胀。美国金融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1980年的7.5%上升到2007年的12.9%(见图4),金融业发展为美国最大的产业。(2)职能部门持续金融化。非金融企业从产业渠道获取利润日益困难,转而将其资产越来越多地配置在金融资产上,美国的非金融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占其总资产的平均比例从1980年的26.9%上升到2007年的48.9%(见图5);非金融企业中的金融资本相对于职能资本的比重明显上升,利息收入占非金融部门净增值的比重开始急剧增加并且随经济状况波动剧烈(如图3b)。(3)金融部门的独立性、金融产品的复杂化和金融资本对生产的控制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更强烈的不稳定性。相较于1980年之前,1980年后各部门利润增长率、利息增长率波动更为频繁和剧烈(如图3所示)。 图3 金融资本利息收入与职能资本利润(14)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http://www.bea.gov/)和美联储(http://www.federalreserve.gov/econresdata/statisticsdata.htm)的官方数据计算获得 图4 金融部门占国民收入比重(%)(15) 图5 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占其总资产比重(%)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http://www.bea.gov/)的官方数据计算获得 2.资本间竞争与合作:利润率与利息率的动态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中,利息率是金融资本让渡资本使用权的回报,而利润率是构成循环的职能资本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分配剩余价值的依据;利息率和利润率的动态波动关系反映了金融资本和职能资本在生产和分割剩余价值过程中的斗争与合作关系。利润率和利息率的不一致反映了构成循环的职能资本与循环外部的金融资本之间的差异,利润率与利息率的相关关系也反映了职能资本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及金融资本对职能资本创造的闲置资金的依赖。为更深入地考察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的融合和竞争关系,我们必须结合实际经济周期对利息率和利润率的动态运动关系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利息率的变化取决于流通信用的状况,对这种变化的详细分析,需要联系经济的周期波动来进行分析(16)。在资本循环的过程中,资本积累的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可以通过利润的总量和利润率的增长和衰减来加以说明。在向上摆动时期,利润的总量和社会平均利润率都有所增长;反过来,在危机时期以及其后的不景气时期,利润总量既要衰减,利润率也会下降(17)。1987年-2011年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周期过程。这个时期又可以进一步截取1991年-2001年和2001年-2008年两个经济短周期(见图6a)。以利润率周期波动比较明晰的2001年-2008年这个周期为例,在2001年-2005年间,随着利润率的上升,利息率在2001年-2003年首先出现短暂下降,在到达谷值后开始缓慢上升;在2006年-2008年间,在利润率下降趋势下,利息率首先出现滞后性的保持不变甚至有轻微上升,但是随着利润率的持续下降,利息率开始快速下降。由此可见,这一时段的经济数据非常清晰地印证了我们在利息率与利润率模型中提出的命题。 为了进一步检验这种动态关系的稳健性,我们还选取普通商业票据利息率及3A级债券利息率来作为利息率的指标进行分析(18)。如图6b所示,以普通商业票据利息率作为利息率指标,其与企业利润率、平均利润率之间动态关系十分显著;由于3A级债券是信用级别优良的较长期金融资产,供给与需求波动较小,其利息率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但是我们仍能识别出其运动周期,及其与企业利润率、平均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由此,我们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以及利息率、企业利润率和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的稳健关系。 图6 平均利润率(20)、非金融部门企业利润率与利息率的周期波动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http://www.bea.gov/)和美联储(http://www.federalreserve.gov/econresdata/statisticsdata.htm)的官方数据计算获得 其次,利息率与利润率之间动态关系为研究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合作竞争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1)利息率、利润率及企业利润率动态背后的逻辑是:在经济周期向上摆动的状况下,即利润率上升的阶段,资本积累是加速的,职能部门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增加,而闲置资本的供给减少,金融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会上升,但市场对供求关系的反映具有滞后性,利息率的形成和反馈也需要时间,因而,在利润率上升初期,利息率仍保持前一个周期下行时低迷的状态,一段时间后,利息率就随着利润率的上升而上扬;反过来,在危机以及接着而来的不景气状况之下,资本贬值,而且部分价值遭到了破坏(21),职能部门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减少、闲置资本的供给增加,利息率有下行的压力,但由于市场滞后性的影响,利息率保持上升趋势,在达到峰值后,利息率随利润率的下降而降低。(2)在资本主义金融化过程中,金融资本对生产过程有更大的影响力,金融资本运动的独立性增强导致经济更为剧烈和频繁的波动(22)。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在积累周期中相互合作完成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利息与利润的形式完成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利息率与利润率的动态相关关系反映了二者之间的权力对抗和相互竞争。 首先,马克思主义研究金融资本和职能资本关系的两种分析视角是辩证统一的,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统一的分析框架为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1)20世纪70年代之前,金融资本的增长保持相对稳定,以金融部门为中介,金融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生息资本,以利息即利润的一部分获取回报,配合职能资本完成资本周转过程,保证黄金时期经济的稳定增长。(2)70年代之后,在金融部门稳定发展的同时,来自非金融部门的利息收入快速增长,非金融部门中金融资本比重明显增加。在信用体系的作用下非金融部门闲置资本系统地转变为金融资本,社会经济部门中金融资本快速膨胀,其对职能资本的干预和渗透、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权力急剧增强。 其次,利息率与非金融部门企业利润率、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动态相关关系,反映了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既对抗又融合的竞争关系。(1)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企业利润率的周期关系清晰显著,即利润率上升的阶段,资本积累是加速的,利息率由于时滞保持短期低迷后会上升,在危机以及紧接而来的不景气状况之下,资本贬值,利息率有自行的压力,但由于市场滞后性的影响,利息率保持上升趋势,在达到峰值后,利息率随利润率的下降而降低。(2)利息率与利润率的周期性波动关系反映的是资本主义金融化的过程中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的合作竞争关系。一方面,金融资本辅助职能资本共同完成资本循环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利息率反映了职能资本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及金融资本对职能资本创造的闲置资金的依赖;另一方面和金融资本的扩张及其运动的独立性增强导致经济更为剧烈的波动,利息率与利润率的动态相关关系反映了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之间的权力对抗和相互竞争。 再次,美国在积累过程中经济过度金融化、金融资本权力过大对生产造成掠夺性破坏的事实,对我国是一个重要警示。(1)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中要特别注重好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的关系,既要保持金融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要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部门的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防止金融脱离生产的物质基础盲目膨胀。(2)利息率是重要的调控手段和工具,其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企业利润率的相对关系也是判断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是否协调合理的重要指标;我们应该坚持从有利于实体经济生产性资本积累的角度调节利息率,从而保证金融部门发挥对实体经济的促进功能。 ①关于“金融化”定义的详细讨论,参见赵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否发生了金融化转型》,《经济学家》2010年第6期。 ②“金融资本”这一概念最早由拉法格提出,希法亭首先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在此,我们用“金融资本”概念概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研究的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 ③Lapavitsas C.,Two Approaches to the Concept of Interest-Bearing Capit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27,No.1(Spring,1997); Harris,L.,On Interest,Credit,and Capital,Economy and Society,May 1976; Itoh,M.,The Basic Theory of Capitalism,London:Macmillan,1988,pp.33-36. ④希法亭:《金融资本》,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50-255页;让·克洛德·德罗奈:《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第5期;David Harvey,The Limits to Capital,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pp.260-271。 ⑤这里我们不讨论利息在现实中某些情况下可能大于社会平均利润,因而不能用平均利润支付的特殊情况;也不考虑非生产性流通支出等费用占用利润的情况。 ⑥此处的借贷资本即包括由货币资本家提供的货币资本,也包括由信用体系集中的社会闲置资本。 ⑦这样,在生产过程的流通总资本中,C+V-A是职能资本家自身获得,剩下的A是职能资本家在货币市场中从货币资本家手中得到,等式(2)可以表示为:R/(C+V)=[P/(C+V)]·[(C+V-A)/(C+V-A)]+[In/(C+V)]·[A/A];r=p·(C+V-A)/(C+V)+i·A/(C+V)。 ⑧如果i>p,那么i>r>p(因为p=r/(1-k)-ik/(1-k),所以如果i>p,那么i>r/(1-k)-ik(1-k),可得i>r;又因为r=r/(1-k)-rk/(1-k)>r/(1-k)-ik/(1-k)=p,因此r>p);同理如果i<p,那么i<r<p。 ⑨选取这一时间段是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典型周期,金融资本与职能资本形式化模型的许多命题在这一时期有突出和清晰的表现。 ⑩保罗·巴兰、保罗·斯维奇:《垄断资本》,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82页。 (11)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国民收入产出账户(NIPA)对金融部门(金融、保险、房地产金融等)和非金融部门的划分,我们定义“广义利息收入”=净利息+红利+资本所得;经济总利息收入=金融部门利息收入+非金融部门利息收入+家庭利息收入;依据前文分析,以利息为收入的即为金融资本,以企业利润为收入的即为职能资本。参见Lapavitsas,Costas,and Iren Levina,Financial Profit:Profit from Production and Profit Upon Alienation,Discussion Paper No.24,Research on Money and Finance,May 2011。 (12)为了更清晰地表明1948年-2011年这一长时段的总体趋势,我们对金融部门2008年的年利润数据进行了异常值处理。 (13)赵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否发生金融化转型》,《经济学家》2010年6月。 (14)图中右轴为增长率坐标。 (15)为了更清晰地集中展现20世纪70年代后的经济情况,我们把1960年作为作图描述的起点。 (16)希法亭:《金融资本》,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01页。 (17)厄尔奈斯特·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马清文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1页。 (18)3A级债券表示债务人具有非常强的还本付息能力,购买这类公司所发行的债券几乎没有信用风险。因此,相较于普通商业票据利息率(commercial paper rate,1-month),3A债券利息率(3A industrial bonds rate)是更适宜充当商业和银行信贷的利息率标准的市场利息率指标。参见:威廉·拉让尼克、玛丽·奥沙利文:《公司治理与产业发展—一种基于创新的治理理论及其经验依据》,黄一义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第22页。 (19)为首先研究利息率与一般利润率的关系,本文借用爱泼斯坦和肖尔采用的方法,选取美国联邦基金利息率作为考察利息率的数据来源,参见Gerald A.Epstein,Juliet B.Schor,Corporate Profitability as a Determinant of Restrictive Monetary Policy:Estimates for the Postwar United States,Political Economy of American Monetary Policy,1990,pp.49-62。 (20)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测算经济体的利润率,本文采用利亚诺斯对利润率的分解方式,运用上一节中对利润率的定义式进行计算,参见Bakir,E.,Campbell,A.,The Financial Rate of Profits:What Is It and How Has It Behaved in the United States,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43,No.3,2013; Theodore Lianos,Marx on the Rate of Interest,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19,No.3,1987。 (21)厄尔奈斯特·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马清文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2页。 (22)详见赵峰、马慎萧、冯志轩:《金融化与资本主义危机:后凯恩斯主义金融化理论述评》,《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标签:平均利润率论文; 剩余价值理论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收入利润率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积累率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社会资本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企业利润论文; 剩余价值规律论文; 经济利润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