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论文_袁英华 朱畅

美丽的小兴安岭论文_袁英华 朱畅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三农场清河小学教师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三农场清河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完成的内容是词句的意思、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行为动词是理解、体会,学习水平是理解水平,前提条件是能联系上下文。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完成的内容是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行为动词是把握、体会,学习水平是了解水平,前提条件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体会文章表达的。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单元是围绕“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本课是在学生们领略了赵州桥的雄奇壮丽,欣赏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美景以及游览了既美丽又富饶的西沙群岛之后,又一篇令人心灵触动的美文,本文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为今后学好写景的文章做铺垫。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劣势:然而,准确地运用词语和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中指出“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观察方法,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美丽景色。

根据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抽出、封、汇成”等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通过读、思、议等学习活动,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小兴安岭春、夏两季景色的美丽,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故设悬念,激趣导入。(预设时间3分钟)

1、课前大家搜集了小兴安岭的资料,说你对小兴安岭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小兴安岭的精美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音乐起,并美图变换)

2、今天就让我们坐上“阳光号”列车一起奔向这(出示题目)齐读课题。

【点评:从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再以直接的视觉美的冲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心中的感受,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概括全文,理清脉络。(预设时间5分钟)

(一)概括全文,提炼中心句

1、自由读文,遇到难读的词句再多读几遍。会读书的孩子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请你也来读读课文,找找哪句话概括了全文内容?

2、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诱人是什么意思?到底小兴安岭怎么诱人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点评:提炼中心句这一环节,可以训练学生概括全文的能力,使学生建立了怎样把文章读“薄”的理念,也使得学生在整篇文章学习中有目的的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理清脉络

1、齐读第一段,读了这段话,小兴安岭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些词语你体会到树多呢?

同学们,有时候标点符号也可以传情达意,文中哪个标点符号可以体现树多?抓住关键词语和标点,你就会有与众不同的理解,海洋是无边无际的,作者把小兴安岭比喻成——海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到5自然段,这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这春夏秋冬的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板书)

【点评:这里疏通了文章的顺序,给学生渗透了阅读和写作顺序,学习了文章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三、读议课文,品词品句。(预设时间20分钟)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针对板书)我们先来领略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1、请同学们对照任务单学习,用横线标出你喜欢的句子,请问哪一句话是你最喜欢的?

2、汇报: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1)一个“抽”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生机盎然,你看,作者用词多么准确。(板书:生机勃勃)

(2)春水涨起来了,汇进了春天的图画,树木汇进了春天的图画,积雪和小溪也汇进了春天的图画,还有什么也汇进了春天的图画?(小鹿)假如,你就是小鹿,你来到这么美的森林里,你想干什么呀?

(3)老师来做一个倾听者,男女生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

【点评:训练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本篇文章语言特别优美,所以本环节在教师引导下,学会发现优美句子,抓住关键字词,在体味美的过程中,加深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并且在配乐朗读的时候情感得到提升,让孩子们在感受自然美的过程中,学会语言美和表达美。】

(二)合作探究,共同领悟。

过渡:春天的美丽让我们回味无穷。那么夏天又写了哪些景物呢?

1、小组交流。小组以合作学习的方式,体会小兴安岭夏天的美丽。

2、学生汇报:(1)多种形式读课文(2)景物:树木、枝叶、浓雾、阳光、野花。

第一句:师追问:夏天的树木什么样子?哪三个叠词说出了树木的繁茂?茂密到了什么程度,哪一个字能准确的概括出树木密的情况?把“封”字改为“盖”好不好,为什么?

第二句:在作者的笔下,小兴安岭夏天的早晨整个森林浓雾弥漫,有一个字把这个特点表现的淋淋尽致。你们找到那个字了吗?(浸)如果把“浸”换成“泡”或者“罩”好不好?谈谈你的理解。(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字形容雾中的森林,可见作者用词十分准确,观察非常仔细,使文章非常生动。)

第三句:出示课件,理解比喻句。追问为什么把阳光比作利剑?学生汇报,师指导读。

第四句:齐读,师追问课文中哪些词写出了花的种类多?

3、再次默读第二节,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好一个五彩缤纷、草木繁茂的夏天。(板书:草木繁茂)

【点评:因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学习要点,学会体味关键词的传情达意作用,在夏天这一段的学习中,加入了小组讨论,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拓展学习,能力提升。(预设时间7分钟)

1、文中那么多优美的句子,你记住了哪些?让我们再读读小兴安岭季节变化的美吧!

2、这么美的景色是不是应该分享给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呢?请你来当小导游,最好是用上本节课学过的句子来介绍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

【点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课文语言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预设时间5分钟)

我们的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有的是盛世美景,有的是灿烂风光!这就是我们深爱的土地!同学们,小兴安岭的美又何止只在春夏季节呢,秋天和冬天的它更加美丽,请看!让我们下节课不见不散!课后请同学们模仿作者从季节变换的角度出发,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入手,试着描写家乡的美景。

【点评:让学生积累和写作,有助于他们积累语言和巩固课堂上习得。另外,让他们对身边景色展开观察,是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生机勃勃

夏 草木繁茂

总体点评:

袁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使语文中段的段落教学落到了实处。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求教学实效,给学生实惠。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注重语言的品析,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和品析,丰盈文本的整体教学。力求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手段简便。学生学有所得、清晰可见,与我校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理念十分契合。

二、整合三维目标,利于学生学习。这节课,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学习了语言,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揣摩了写法,又结合了语言的品析,知道是怎么把内容表达清楚描述生动的,再回归到内容的欣赏和品读。三个维度的整合,即不仅获得知识、语言积累和语言认识,同时注重方法的习得。

三、把握了学习与运用的关系。伴随着教学过程,开展了多种语言实践,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朗读语段丰富了语言积累,通过创设语境实现与文本共构,通过小练笔使学生的思维物化成语言文字。

这节课从中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出发,整体落实教学目标,采取多种设计与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论文作者:袁英华 朱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美丽的小兴安岭论文_袁英华 朱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