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转化研究的新进展
——《从“女儿会”到“女儿城”: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转化研究》评介
胡浩志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夏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文明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近些年来,受西方文化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的演进中逐渐开始出现了文化流失和文化退化的现象,如何促进与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便成为了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为此,2017年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写入其指导思想。在同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重视,并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发展思路。
新常态的背景下,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不仅需要创新商业模式,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双重拓展。不仅如此,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还可以与天猫、淘宝、美团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合作。积极构建电商企业配送中心,降低开发业务成本,增长新的利润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性能力,在与时俱进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正是在这一发展思路的引领之下,毕曼博士的专著《从“女儿会”到“女儿城”: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转化研究》 (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横空出世,恰逢其时,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该书选取湖北恩施土家族“女儿会”习俗作为个案,系统地考察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转化问题。在该著作中,毕曼博士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女儿会”的产业转化过程进行了整体性观照,按照“‘女儿会’的原生态呈现——‘女儿会’的次生态形态——‘女儿会’”的衍生态形态的逻辑思路,对从“女儿会”到“女儿城”的动态生成过程给予系统分析,总结了其发展经验;并以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转化矛盾为主线,创新性地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转化的“场”理论,指出“本土”与“外来”、“守护”与“激活”、“原真”与“仿真”、“模仿”与“创造”四大矛盾关系,勾勒出这些矛盾的发展脉络,洞悉矛盾的深层根源,深刻分析这些矛盾具有的紧张而充满弹性的动态平衡结构以及矛盾双方互相关联、对抗、调和、互补而形成的多种“张力”。
因此,这是一部既有深厚理论价值又有丰富实践价值的著作,其出版标志着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转化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取得了新的进展,是对《意见》和十九大报告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明确,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整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和价值:
第一,该书的研究方法可圈可点。首先,该书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化产业学、文化遗产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方法,探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问题。其次,作者还综合运用多种理论,把库恩科学进化图放到广阔的民族文化历史的背景之中,从土家族历史的全景来看“女儿会”的守成与流变;运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马克思哲学理论等揭示民族文化产业转化的矛盾根源。再次,为了更充分地论证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转化问题,作者还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研究、恩施土家族“女儿会”文化的产业化现状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鱼类支系进化的同时,细菌、真菌和其他鱼类也在不停地进化。所以,我们今天在地球上看到的大多数生命与我们,具有类似的演化经历,同样成功的适应了环境。它们,并不比我们低等。我们,并不比它们高等。
第二,该书具有较大的创新性。首先,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较为系统的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而在该书中,作者运用主位与客位相互交替的研究方法,既关注事物细节,也关注事物整体联系,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索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问题,具有创新性。其次,目前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进行静态分析的多,关注其动态生成的少,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转化过程进行关注的极少,而该书作者毕曼博士,从“‘女儿会’的原生态呈现——‘女儿会’的次生态形态——‘女儿会’”的衍生态形态的逻辑思路出发来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转化动态过程,运用系统论与进化论关注“女儿会”的产业化过程,同样也具有创新性。再次,现有文献缺乏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园的研究,更缺少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园培育的研究,而在该书中,作者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园的生成培育与未来发展给予了全面关注,这是对现有研究的有效补充。最后,作者在“女儿会”文化现场感与土家族相关文献资料彼此观照、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以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转化矛盾为主线,创新性地提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转化“场”理论,并指出“本土”与“外来”、“守护”与“激活”、“原真”与“仿真”、“模仿”与“创造”四大矛盾关系。这是对现有理论的一大突破,充分说明了毕曼博士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广博的学识。
第三,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首先,作者通过分析恩施土家族“女儿会”文化由“会”到“城”的产业转化过程,归纳和总结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为土家族乃至其他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探索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化产业学的研究内容,从而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建构。其次,作者对恩施土家族“女儿会”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真实再现了恩施地区以及武陵山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这可为政府部门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扶贫开发、民族文化保护与利用等问题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最后,作者对恩施土家族“女儿会”文化由“会”到“城”的产业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据此提出了具有普适参照性和广泛迁移性的建议与意见,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恩施地区以及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与现代重塑,还能为其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总而言之,该书是毕曼博士近年来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转化领域不断探索的结晶,凝结了她多年来的心血和智慧。该书系统地梳理了恩施土家族文化资源“女儿会”的产业转化过程,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少数民族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全书视角独特,观点鲜明,独具创新性,积极回应了国家关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思路,意义重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
作者简介: 胡浩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编审,湖北武汉,430073。
(责任编辑 南 村)
标签: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论文; 产业化论文; 恩施土家族论文; 创造性转化论文; 创新性发展论文; 《从“女儿会”到“女儿城”: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转化研究》论文; 产业转化论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