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破”与“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些企业由于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正确理解,或在文化建设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导致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果这些偏差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全业文化建设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开展,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种偏差
“人云亦云”。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精神的总结、提炼和表述方面。我们知道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内在基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因此,企业精神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但从某些企业倡导的所谓企业精神来看,大多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采取“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既不能反映企业的本质特征,缺乏个性与可操作性,内容也大多是“团结”“求实”“拼搏”“创新”之类的表述性语言,大同小异,而这些表述性语言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适用的。因此,难以达到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目的。
“只说不做”。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把“企业文化”当作时髦用语,只是挂在口头上,贴在墙壁上,而难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有的企业看到其他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就觉得企业文化非常重要,下决心自己也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但这些企业往往只是“临渊羡鱼”,不去“退而结网”,对企业文化也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难重要”。企业高层只注重经营战略、发展规划、制度、规范的制定,却没有把上层的意志融入到员工的思想之中,使得员工不清楚为何要做,该如何去做,导致执行力的缺乏。因此,这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就成了只是喊喊口号,说说空话,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也就没有任何成效可言了。
“混淆大小”。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企业文化的内涵随意扩大,即把思想政治工作也看成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混淆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尽管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着重于以人为本的软管理,但两者仍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主要体现在人情、人性、人际关系和价值观上,后者则主要体现在人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上;前者偏重于经济和社会属性,后者则偏重于政治属性。其二,是把企业文化的内涵任意缩小,错误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来看待。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偏重于管理,侧重于营造良好氛围,着眼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文体活动虽然具有丰富和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凝聚人心等作用,但它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且主要是在业余时间进行。
“重外轻内”。这种偏差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重视对外展示企业的形象、做广告宣传、搞文体活动等企业文化的表层活动,以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外部影响力,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深层内涵。认识片面,对建设企业文化缺乏通盘思考。不重视职工形象和产品形象的塑造,不重视营造良好的施工生产氛围,不重视创造建设企业文化的环境。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搞清楚企业形象的真正内涵。一般而言,企业形象主要包括职工形象和产品形象,即人的形象和物的形象。在两种形象中,人的形象是最为重要和宝贵的。因为产品是由人生产出来的,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水平高,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就会出色地完成所承担的各项生产和工作任务,生产出优质产品,就会以良好的自身形象和产品形象,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出企业的优秀品牌,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四剂良方
全面理解,通盘考虑。建设企业文化,首先要理清思路,通盘考虑整体架构。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两者的相似性、相异性和互补性,并把两者有机结合。其次,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全部内涵,把文体活动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面加强企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要阐明战略、文化、人才的三种关系;把握理念、制度、形象的三个层面;实现员工素质、组织绩效与企业形象的三个提高。
从战略、文化、人才三个关系上看,战略是导向,有了正确的发展战略,企业才有明确的前进方向,企业的一切活动就可以围绕发展战略展开。文化是灵魂,在推进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文化是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实践的无形力量,因此要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建设符合战略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人才是保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而在良好企业文化熏陶下成长的人力资源将会加速企业战略的实现。
完整的企业文化包括理念、制度、形象三个层面。企业理念是策略面,行为是执行面,形象是展开面。要以理念为指针,推动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企业形象的系统化,达到理念、制度和形象三者的协调一致,用共同的理念激励人,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用独特的形象鼓舞人,营造文化参与管理、文化提升管理的良好氛围。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改善组织的绩效,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企业形象的提升又可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突出主体,明确角色。企业文化并非只是企业领导的意志,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所以,只有得到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其关键就是要使企业领导者与员工的意志相统一,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主要途径就是要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传递渠道,形成基层参与、中层论证、高层拍板相结合的决策模式。要实行阳光决策、阳光预算、阳光采购、阳光企务公开制度,让企业管理更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使员工真正体验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在企业战略、制度、规范出台后,要利用报刊、网络、会议、培训等各种信息传递渠道,搞好宣传教育,让各级员工清楚自己在这些事项中所肩负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把高层的意志和员工的思想融合起来,有效提升团队的执行力。
突出个性,构建模式。要弄清楚企业形象的真正内涵,克服重外轻内、好大喜功、搞形式主义的思想行为,做到内外结合和内外并重。既要抓好外部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更应该进一步加强内部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有通过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真抓实干,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树立起良好的员工形象和产品形象,才能促进企业长久的发展。
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就要立足自身,总结提炼;创新观念,与时俱进;有破有立,不断完善。立足自身,总结提炼,就是要从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内外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突出企业的本质特征,不要图省事,照搬照抄,要认真总结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充分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把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以求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具有施工企业特色的文化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创新观念,与时俱进,就是要围绕市场和用户需求,创新思维,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能够积极调整经营策略,灵活运用经营战术,以变应变。有破有立,不断完善,就是要善于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对企业存在的地些痼疾和顽症该破则破,该立则立,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从而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以身作则,塑造楷模。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建筑师,承担着文化建设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领导的一言一行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实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文化建设当作推动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要通过不断总结和提炼,创新企业精神,发扬好的传统和作风,努力塑造企业内外部形象,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要制定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付诸实践,抓好落实,坚决克服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期行为和应付形式等“一阵风”似的不良行为。通过在企业里创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利用看得见、摸得着、员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员工积极广泛地参与,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
企业领导应该把自己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楷模。领导思想要有导向力,对企业的发展要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结合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形势,分析国家发展的政策走向,分析国内外企业的发展模式,依据企业的现状,形成企业的发展思路,并在每个阶段依据形势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领导行为要有示范力,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表率,让员工切实体会到企业文化形成的浓厚氛围,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