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预测性情报分析方法论原则论文

论毛泽东预测性情报分析方法论原则论文

·情报研究·

论毛泽东预测性情报分析方法论原则

艾 青

(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 洛阳 471003)

摘 要: [目的/意义] 加深对我党我军革命历史的认识,总结对预测性情报分析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原则。[方法/过程] 结合毛泽东的军事实践活动,从其军事和哲学理论著作中,梳理提炼相关方法论原则。[结果/结论] 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具有鲜明的战略前瞻性,其中对预测性情报分析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原则可概括为三点:一是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二是注重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承认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往复,把握量变引起质变的临界点;三是预测多种可能性,为应对最不利的情况做好准备,掌握主动权。

关键词: 毛泽东;情报分析;预测方法;方法论;思维原则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人们的印象中,毛泽东是统帅,是决策者,似乎与情报工作关系并不紧密。但近年来,毛泽东在情报领域的贡献逐渐引起重视。包昌火等学者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情报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对《毛泽东选集》等公开文献进行统计后发现,“其调查研究文章占了整个著述的1/5,形成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理论”和“探索解决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基本方法”[1]。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所说的“调查研究”实际上囊括了各种类型的情报搜集和分析活动。他指挥军队抵御外侮、建立新中国的战争实践和亲笔撰写的多篇军事哲学著作,为我们研究毛泽东的情报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仅选取预测性情报分析这一角度,梳理毛泽东在进行预测时运用的方法论原则。

情报分析工作包含对基本资料的积累、动态情况的跟踪以及未来趋势的预测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预测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准确预测及时预警,却是人们对情报分析工作的最大期待。有学者甚至认为,真正的情报必须包含预测,否则不能称之为情报。注重战略前瞻性正是毛泽东分析问题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他身兼情报分析和战略决策的双重身份,这使得他的分析真正做到了以战略目标为牵引,围绕达成目标而开展情报分析。毛泽东的实践活动和理论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可供学习借鉴的方法论原则。

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入户出水桩易受冻、易老化、不美观、不实用等问题,陕西省咸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者设计制作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出水桩。该出水桩以方便、实用、美观大方、拆装自如、便于批量生产为设计原则,并考虑到生产成本和运输受损以及模具制作成本等各方面因素。

1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你对于哪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哪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哪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2]。毛泽东的这一关于调查分析的论述,实际上也是情报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将情报分析对象视为一个延续且不间断的发展过程,通过研究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把握特定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而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判。恩格斯曾说:“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3]毛泽东正具有发现这些隐藏在纷乱信息后战争内部复杂规律的慧眼。

在具体计算过程中,需判断式(15)中各应力大小关系,确定何者为大主应力,中主应力,小主应力。经分析σ1=σx,σy与σz要通过计算得知。笔者查阅以往文献,发现大量工程案例中抗滑桩受荷段底端的土体自重应力γH>p,而因此,本文取σ2=σz,σ3=σy,M点三向应力状态,如图8所示。

2.3认识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 从认识论上看,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存在一个往复曲折的过程。毛泽东指出,“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8]情报分析者要对情报分析对象形成正确的认识更是面临重重阻碍。小理查兹·霍耶尔的研究[9]曾表明,人对一个初始模糊的图像作出判断之后,这种判断就如烙印一般,会严重地干扰此后的认识过程,即使模糊的图像在不断变清晰的过程中已经和最初的判断相悖离,人往往也很难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情报分析者分析情报的过程就如同在看一副模糊的图画,最开始的判断很可能干扰后续的认识过程。情报分析者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守自己最初的想法,而要及时跟踪分析对象的动态,不断将新材料补充进自己的分析体系之中,根据态势和目标的变化修正分析结果,力求客观准确。

当然,更为人所熟知的是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预测分析。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人们对于战争的前景惶惑不安,“亡国论”“速胜论”和“持久战”等说法一时都甚嚣尘上。很多人相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但是说不清其中的原由,因而思想摇摆不定。毛泽东通过近一年的观察和思考,最后清楚地阐释了抗日战争之所以为持久战的原因、战争进程和应对的战略。他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和主观指导7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敌我之间相对立的客观条件。再把中日双方的对立归纳为四对矛盾因素:一是敌强我弱,二是敌小国我大国,三是敌退步我进步,四是敌寡助我多助。第一个矛盾注定了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战,敌我强弱的转换需要漫长的过程,而后3个矛盾则是我能支持持久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这样就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规律。在对战争规律透彻认识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持久战的3个阶段,并指明了我应采取的战略方针是“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

从毛泽东对太平洋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分析预测我们可以看出,在情报分析中,我们应将分析对象视为一个延续且不间断的发展过程,要想对它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首先要充分了解分析对象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其发展的规律。一方面,分析对象本身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情报分析人员要坚持对其开展长期的跟踪研究,及时更新相关基础资料,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从而摸准其行为模式和规律,为分析预测建构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模型。另一方面,情报分析人员对分析对象的认识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随着己方与敌方相斗争的因素此消彼长的变化,情报分析人员对分析对象的认识也可能更加的全面和深入,因此有必要以时间为轴弄清认识发展的来龙去脉,更准确地把握发展的规律性。

2注重事物发展的阶段性

1.1.3 引物及试剂 试验所设计的RAPD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DNA提取试剂盒、PCR扩增所用试剂购于宝日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毛泽东的预见性分析并不寻求铁口直断,他从不认为事物会单轨直线的发展,而是承认现实情况及未来发展均存在多种可能性,应为应付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并通过主观努力将对手引向对己有利的方向。

定量分析是一种很直观的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科学严谨,非常具有说服力,情报分析者善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情报成品的采信率。同时,必须注意的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带来质变,情报分析者应注意观察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的临界点。毛泽东指出,“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7]。“相对地静止的状态”也就是量变积累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事物发展遵循了相对稳定的规律。“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突变过程,在这个阶段事物的发展体现出了新的不同以往的规定性。情报分析者的任务,是在相对静止阶段找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影响因素,预测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其中最优秀的情报预测就在于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关键变量或发生质变的关键标志。

增值税会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确定当期应交增值税及利润表中的增值税费用,在核算应交增值税的会计科目设置上,笔者在《规定》的基础结合申报缴纳实务稍作修改,以期更加简化、逻辑关系更清晰,下文仅对修改部分进行说明。增设损益类科目“增值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增值税,核算时对企业的购销业务与相关增值税计算抵扣视为不同的业务,分别予以确认计量。首先,按照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确认资产、收入、成本、费用等会计要素,并按“含税法”计量;其次,按资产负债观收益计量理念确认计量增值税费用。

2.2把握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临界点 量变与质变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在预测分析上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毛泽东非常重视定量分析,从他早年所著的农村调查报告中就可窥见一斑。在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调查报告中,毛泽东都用具体的数据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当地的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社会风俗、土地分配情况和经济状况等,有些地方甚至细致到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正是在详实的数据支撑下,毛泽东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也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实施方案。

在预测解放战争的前途时,毛泽东也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他通过对比敌我军事力量数量上的变化来初步预估解放战争的进程,并借此判断战争形势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解放战争开战3个月后,毛泽东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任务,是再歼灭敌军约25个旅。这个任务完成了,即可能停止蒋军的进攻,并可能部分地收复失地。可以预计,在歼灭第二个25个旅这一任务完成的时候,我军必能夺取战略上的主动,由防御转入进攻。那时的任务,是歼灭敌军第三个25个旅。果能如此,就可以收复大部至全部失地,并可以扩大解放区。那时国共军力对比,必起重大变化。”[6]

毛泽东关于太平洋战争进程的预判就充分运用了这一方法论原则。日军偷袭美军珍珠港后,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完整地构想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在半年内英美均非日本之敌,但只要留得新加坡、马尼拉、达尔文等二三据点,即可在半年后造成对日相持局面,以待日本之敝,然后举行反攻。……英美的总方针可能是对日取守,而对德取攻,先集合英美苏力量解决德国,然后集合英美苏中力量解决日本,而两方面苏联都将是决定力量。……德国目前进入了进退维谷的歧途,但东线既已无路可走,便有迫使希特勒在东线取守势,在南线或西线取攻势的可能,如此则是希特勒自己造成第二条战线,也就有了迫使英美采取集中主力打德之可能性。”[4]毛泽东对太平洋战争的预测与实际发展惊人的重合。这一分析结果并不是出自什么内幕消息或高度机密的情报信息,而且如此长期而复杂的预测也不是任一参战国可以规划出来的。毛泽东之所以可以如此准确地预见到战争的进程,是因为他常年对国际局势的跟踪研究,对参战国历史传统、武力装备、综合国力、民心向背等进行了综合辩证分析,深刻认识到了世界范围内战争发展的规律。

3预测多种可能性

2.1事物的发展是往返曲折的 毛泽东指出,“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战争也是一样,只有形式主义者想不通这个道理。”[5]战争史上的一些情报失误,往往是由于情报分析者陷入了一种简单思维,在将分析对象概念化、结构化之后,忽视了事物本身实际具有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忽视了事物发展规律是偶然中体现出的必然,而不是必然性的直接映射。因此,情报分析人员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出现的曲折变化保持警醒,注意将突发情况、新生因素或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矛盾因素纳入到自己的分析之中,不能固守已建立的思维模型而忽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或倒退。

3.1预测上中下三种可能 毛泽东在进行情报分析时,总会基于己方的战略目标,预测上中下3种可能的局面。上即是对己非常有利,下即是对己非常不利,中就是介于二者之间。1948年,在筹划济南战役时,选择攻城打援还是围城打援,毛泽东是这样分析的:是役可能出现3种结果,“第一,打一个极大的歼灭战”,也就是“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五军等部大部分援敌”;“第二,打一个大的但不是极大的歼灭战”,也就是“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援敌”;“第三,济南既未攻克,援敌亦不好打,形成僵局,只好另寻战机”[10]。分析的依据是,此前豫东战役已令敌军心存戒惧,围城打援很可能使我军陷入僵局,城未攻下,援军又打不着,错失战机;不如攻城打援,以夺取济南为首要作战目标,争取上述第二项结果。战局果然如毛泽东所料,华东野战军仅8天就攻克济南。徐州援军一部分在途中逡巡不敢进,一部分尚未完成集结战斗已经结束。毛泽东根据此前战役对敌军士气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充分预见到了战局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策略,将战场主动权紧紧掌握在我方手中。

事物的发展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并不会因人的意愿而突然改变,把握住特定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预测。但这并不表示客观规律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情报分析所考察的具有高度对抗性的领域,“出其不意”才是凌驾于其他一切规律之上的规律。因此,在进行预测分析时,注重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实质上是一体两面,互为补充。注重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可以从3个层面来认识:一是承认事物本身发展的曲折性,二是把握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临界点,三是承认人的认识发展的阶段性。

专门研究情报分析理论的学者弗森曾写道:“分析人员的工作是精确描述一系列可能发生的事件,这样无论发生什么,用户都不会感到惊讶。”[11]情报分析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应学习毛泽东的预测方法,不要轻易否定某种假设,而是综合考虑多种情况,为决策者提供行动选项和应变策略。

2.用户管理功能。以设备、功能和输出额度为标准来轻松管理单个使用者和使用群组的使用权限。从设置到输出作业,将认证程序简洁化和自动化。所有设备的绝对安全和授权使用。

3.2做好应对最不利情况的准备 毛泽东在进行预测时总是强调,事情要向最好的方向努力,但一定要考虑到最不利的情况。即使当时的形势有利于我方,我方也已经做出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毛泽东也总会再三思量,制定应急预案。他总说,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周到了,就能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毛泽东指出,到外线作战,可能有3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转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他在分析敌可能采取的3种对策后指出,“你们必须同时准备对付这几种办法”,从最坏处着想,争取最好的前途[12]。在毛泽东给前线将领的军事电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反复强调要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情报分析人员在进行预测时也应学习这一做法,尽可能估计到最坏的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充分的预警。

3.3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战场主动权 毛泽东一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战争中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在分析战争时也一样,他反复强调要化被动为主动,掌握战场主动权,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情报分析要充分考虑到敌我双方行动的交互影响,不是被动等待敌人的行动、简单跟踪敌人的动向,而是通过预测性的分析主动营造态势牵制敌方,让敌不得不做出反应。正如《孙子兵法·虚实篇》所言:“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在毛泽东看来,分析敌人、分析态势不仅仅是把握其发展的规律性,更是要为我方的战略目标服务,通过积极主动的行动使战争态势向对我有利的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具有鲜明的战略前瞻性,对分析对象的认识和判断都更加贴近战略决策的实际需求。毛泽东分析和预测军政态势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向我们揭示出,预测性情报分析工作要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出发,对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做出可能性判断,同时要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往复和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临界点。这一思维方式立足现在、联系过去、着眼未来,既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又不囿于经验而忽视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让长远的战略目标引领分析的方向,以未来的眼光回看现实的纷繁复杂,将有助于情报分析人员作出更加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参考文献

[1] 包昌火,刘彦君,张 婧,等.中国情报学论纲[J].情报杂志, 2018,37(1):1-5.

[2]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反对本本主义.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5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4] 毛泽东. 毛泽东军事文集(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72.

[5]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论持久战.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09.

[6]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三个月总结.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05.

[7]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矛盾论.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319.

[8]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33.

[9] 霍耶尔.情报分析心理学[M]. 张 魁, 朱里克,译. 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4:150.

[10]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35.

[11] 弗 森. 战略情报的批判性思维[M]. 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6:61.

[12] 毛泽东军事文集(四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171.

On Mao Zedong 's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Predictive Intelligence Analysis

Ai Qing

(Luoyang Campus,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Luoyang 471003)

Abstract :[Purpose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is helpful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volutionary history of our party and army, and summarize the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that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edictive intelligence analysis.[Method /Process ]Combining Mao Zedong's military practice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sorted out the principles of methodology from his military and philosophical works.[Result /Conclusion ]Mao Zedong's methodology for analysis has a clear strategic forward-looking perspective. The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that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edictive intelligence analysis can be summarized as three points: First, to grasp the regularit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see the essence through phenomena; the second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to recognize the twists and turns in the development, to grasp the critical point of qualitative change caused by quantitative change; the third is to predict multiple possibilities and prepare for the most unfavorable situation, so as to grasp the initiative.

Key words :Mao Zedong;intelligence analysis;prediction method;methodology;principle of thinking

收稿日期: 2019-03-05

修回日期: 2019-05-13

作者简介: 艾 青 (ORCID:0000-0003-0273-1221),女,1986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情报史。

中图分类号: G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 2019) 09-0001-04

引用格式: 艾 青.论毛泽东预测性情报分析方法论原则[J].情报杂志,2019,38(9):1-4.

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19.09.001

(责编:贺小利;校对:刘影梅)

标签:;  ;  ;  ;  ;  ;  

论毛泽东预测性情报分析方法论原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