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保险计划和发放方式改革的计算与分析_养老金论文

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改革测算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养老保险论文,计发论文,办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保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改革的平稳过渡,江西省劳动保障厅成立了测算小组。测算小组对整个测算工作进行认真组织、精心测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

新计发办法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这次计发办法改革,是以参保缴费年限为基础,以计发基数、计发比例和计发月数为重点,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方式设计的。由于改革后基本养老金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础养老金占基本养老金的比重明显上升,因此重点对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进行研究,分析其内在规律,有助于中人的平稳过渡。

效率因素增加了基础养老金的比重和离散度。改革后,基础养老金不再为固定值,而与缴费年限的多少、缴费工资指数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而扩大了基础养老金的比重和离散度。从表1可以看出,缴费年限只有15年、缴费指数低于0.667或缴费年限只有20年、缴费指数低于1.0的缴费人群,其基础养老金将低于老计发办法。大多数人的基础养老金将有所提高,缴费年限40年、指数3的人群可以达到老办法的4倍。缴费年限40年、指数3的人群与缴费年限15年、缴费指数0.6的人群相比,其基础养老金待遇差将达到6.7倍。充分体现了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约束机制。

表1 缴费指数和年限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关系表

单位:年、%

指数 0.6

1 1.5

2 2.5

3

年限 替代率

15

121519232630

20

162025303540

25

202531384450

30

243038455360

35

283544536170

40

324050607080

个人账户养老金比重下降,不同性别(或提前退休)人群个人账户养老金离散度加大。改革后,缩小了个人账户规模,账户养老金水平有所下降,缴费年限越长、缴费指数越大,下降的幅度也就越大。由于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了不同的计发月数,新办法对女职工及提前退休人员影响更大。从表2可以看出,按1倍社平工资、缴费35年的职工,男性下降14个百分点,女性下降21个百分点,女性下降幅度是男性下降幅度的1.5倍,女性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幅度超过了基础养老金上升幅度。

表2 新老办法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差值表

单位:年、%

指数

0.611.52 2.5

3

替代 男 女男 女男 女男 女男 女男 女

年限 率差

15 466991111212

4285387

20 578111122323

228641057

25 691112232334

0553106816

30 711112233435

12887571675

35 911223243546

34122936334

40 111223344647

056457391193

延长缴费年限对养老金水平提高更明显。从基础养老金公式可以看出,增加一倍的缴费年限就可以增加一倍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而实现同样的效果需要三倍的缴费指数。从表3可以看出,按1倍社平工资、缴费30年的职工,替代率可以达到51%,而按2倍社平工资、缴费15年的职工,替代率仅43%,低于前者8个百分点。而且无论社平工资增长率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如何变化,都是延长缴费年限对养老金替代率的提升更显著。因此,各地在贯彻国发[2005]38号文件宣传时,更应该鼓励职工通过早缴费、不间断缴费的方法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表3 缴费指数和年限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关系表

单位:年、%

指数

0.6

1 1.5

2 2.53

年限 替代率

15 18253443 52 61

20 24344658 70 81

25 30425772 87102

30 36516986104122

35 435980

101122143

40 496891

115139163

注:上表假设退休年龄为60岁、社平工资增长率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相等。

社平工资增长率、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参数设定对测算结果影响深远。无论采用哪组参数,在过渡期内影响不大,但随着年限的延长,参数的设定至关重要。

三种不同的参数组合对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分析。在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和社平工资增长率相互变化时,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会呈现三种不同走势。从图1就可以看出,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分别大于、等于或小于社平工资增长率时,替代率有不同的走势。当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与社平工资增长率相等时,替代率与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成正比关系;当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高于社平工资增长率时,替代率高于正比线,即替代率的提升得到了加速;当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低于社平工资增长率时,替代率会有所提高,但提升的速度要小于正比增长的幅度。在图1中,按1倍社平工资、缴费35年、60岁退休的职工,其替代率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分别为84.3%、59.2%和48.7%。

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调节养老金替代率的重要杠杆。在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固定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也就固定了,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则还要取决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和社平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如果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比社平工资增长率高,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替代率也高,反之,个人帐户养老金的替代率就低,目标替代率是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与社平工资增长率相等时得到的结果。因此,要确保目标替代率的实现,调节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至关重要。按《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率根据银行居民定期存款利率并参考当地上年度社平工资增长率确定,后来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又规定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由于近几年银行利率偏低,使得各地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远远低于社平工资增长率,背离了改革的初衷。随着做实个人账户的实施,基金可进入资本市场运营,我们认为有必要改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参照机制。

过渡期内不同支付比例的比较分析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本决定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改革的重点是解决好中人的问题。我们在借鉴东三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增加的逐步增加,减少的不减发”的原则,在过渡期内对新办法高于老办法的部分用两种不同的支付比例进行了比较。

两种支付比例走势分析。图2中,最上方是不执行过渡的新办法待遇,下面两条分别为过渡期内执行10%、30%、50%、70%、90%比较的最终待遇(支付比例1)和25%、45%、65%、80%、95%比较的最终待遇(支付比例2)。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支付比例,过渡期结束后,最终都会与不执行过渡的新办法相同。但支付比例2的办法在过渡期内可调节逐年的增量,使之更为平稳,过渡期结束后可较好地削减待遇放开后形成的波峰。

第二种支付比例更有利于平稳过渡。新老办法能否平稳过渡应从新老待遇差、新增部分的逐年增量、支付成本以及退休人员调待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支付比例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调节新待遇的逐年增量,合理的支付比例会使过渡期更为平稳。第二种支付比例的优点在于:一是过渡前期的待遇差基数小,适当提高前期的支付比例既不会使待遇绝对值增加很多,又可以使过渡期内年递增额更为平均;二是能更好地与过渡期结束后放开的待遇进行衔接;三是考虑了退休人员即将要调待的因素。

改革成本的分析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各省按照待遇水平合理衔接,新老政策平稳过渡等原则,在过渡期内实行特殊的过渡政策,基本养老金实行保底限高,并保证基本养老金总体水平与改革前大体相当。按照这个精神,我们重点对基金的增支进行了分析。

基金支出增加是由多方面因素引发的,主要有三个:一是计发办法改革带来的基金增支;二是新增离退休人员带来的基金增支;三是离退人员待遇调整带来的基金增支。在上述三个因素中,我们认为属于改革成本的主要是指新计发办法改革带来的增支,也就是新老办法对比产生的基金增支。这就牵涉到老办法如何界定的问题,如果老办法封定了社平工资,这时的基金增支涵盖了自然增长部分,如果把自然增长支出算作改革成本,我们认为有失偏颇。因此,新计发办法与不封定社平工资的老办法对比产生的基金支出增量才是计发办法改革的成本。通过测算,这一部分增支在整个增支当中占的份额并不大,是可以承受的。

标签:;  ;  ;  ;  ;  ;  

基本养老保险计划和发放方式改革的计算与分析_养老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