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后认知功能情况分析论文_陈鑫星

(永卅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后认知功能情况。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与排出标准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选择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主选择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靶控静脉麻醉,观察组静吸复合麻醉,两组的麻醉药物都选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后的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3.2±1.3)min短于对照组(6.7±1.4)min,观察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9.7±2.8)min也显著短于对照组(14.6±3.4)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拔管后1h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刻的时间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后,自主呼吸功能与定向力的恢复时间短,拔管后1h的认知功能评分较高,是一种比较短效、安全、平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认知功能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十分常见,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焦虑、人格变化、精神错乱、记忆力下降等,还同时存在社交能力、认知能力、社交技巧等方面的改变。有研究表示,类似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等超短效的静脉麻醉药的靶控输注(TCI)具有给药更精确、可控性更高、起效迅速、麻醉维持平稳、重复或长期用药后积蓄作用较低、术后苏醒质量高等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了医患的高度认可[1]。静吸复合麻醉也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手段,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后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POCD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基于此,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研究主体与方法

1.1 研究主体

纳入标准:患者3年内没有其他麻醉治疗与手术经历;术前通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SAS)评估分级为Ⅰ~Ⅱ级。排出标准:存在麻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伴随其他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存在意识、沟通或精神障碍[2]。

按照纳入标准与排出标准从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患者自主选择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0~80岁,平均(71.6±7.5)岁;体重42~76kg,平均(58.2±7.2)kg;观察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61~81岁,平均(72.1±6.7)岁;体重42~75kg,平均(57.9±6.8)kg。两组患者的体重、年龄等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用药方法为:根据患者的体重用药,丙泊酚为1.5mg/kg,瑞芬太尼为2μg/kg;静脉注射0.1mg/kg的维库溴铵用以诱导气管插管操作,手术期间使用3μg/ml与瑞芬太尼4μg/ml维持麻醉效果。观察组采取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先给予2mg/kg的丙泊酚、2μg/kg的瑞芬太尼以及0.1mg/kg的维库溴铵诱导麻醉,用3L/min氧气流量吸入2%~3%的七氟烷维持麻醉效果,并监测患者的呼气末浓度;与此同时,以1h静脉注入2mg/kg丙泊酚和1分钟滴注2μg/kg瑞芬太尼的方式维持麻醉,手术过程中间歇给予适量的维库溴铵以促进肌肉放松。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相关麻醉指征均由同一名麻醉师完成。(1)手术与术后的相关时间统计,分别统计各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功能恢复时间。(2)认知功能评价方法:分别观察各组术前24h、拔管后1、3、24h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来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中主要有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记忆和计算、语言理解等方面,总分 30分,下降分数大于2分的表示其认知功能降低,得分低于24分的表示其认知功能缺陷[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剂量资料存在的差异;计数资料用(%)表示,用2检验计数资料存在的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3.2±1.3)min短于对照组(6.7±1.4)min,观察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9.7±2.8)min也显著短于对照组(14.6±3.4)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恢复时间比较(x±s,min)

3 讨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属于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方式,具有微创的特点。由于该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然而手术总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创伤,一般需要在麻醉的辅助下进行。老年人应该身体素质较差,抵抗力较弱,因此在麻醉后,可能会发生短暂性的认知功能改变,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导致POCD的发生。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记忆缺失、精神错乱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人格改变、判断能力丧失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5]。所以在临床上探寻安全且有效的麻醉方案,不仅能够缩短老年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还能提高其术后认知功能。

临床上对于POCD发病机制的研究还没有统一、肯定的答案,只是大部分文献研究都认为与年龄、使用的麻醉药物以及其他精神类药物、心理承受能力、手术时间过长、睡眠因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6]。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经常会存在各种类型的精神类疾病,脏器功能不健全、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等也是十分常见的,从而在创伤应激性的承受方面会有所下降。据文献报道,POCD的临床发病率达85.71%,究其原因,主要为手术方式、病情、麻醉、医护水平等有关[7]。而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具有较易控制麻醉深度且术后容易恢复的特点,因此这种方式常用于腹腔镜下手术的全麻维持。总的来说,POCD需要引起临床医学的高度重视,对于麻醉状态下实施手术的患者来说,应选择科学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品,使用安全、有效、稳定、苏醒迅速的麻醉药物,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是胆囊切除手术中常用的麻醉药品,其中的丙泊酚始终起效迅速且超短效的麻醉剂,起效快、麻醉持续时间短、患者苏醒迅速、引起的不良反应少等是其最为突出的优势[8]。瑞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是一种对μ阿片受体具有很强亲和力、亲脂性很高且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的麻醉药,不过,其在区域内的分布容积小,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大的影响[5]。本次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拔管后1h和拔管后3h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后,自主呼吸功能与定向力的恢复时间短,拔管后1h和拔管后3h的认知功能评分较高,是一种比较短效、安全、平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雪,朱明.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10):1970-1973.

[2]徐丹,金亮,罗方毅,等.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29):5744-5747.

[3]蒋艳东,赵素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气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7):677-679.

[4]金春姬,李林.瑞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8(1):40-42.

[5]康建勋,刘立业.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认识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2):399-402.

[6]黎达锋,曾秋谷,梁华娜,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4,20(14):2666-2668.

[7]徐天星,董慧咏,韩伟光.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双通道靶控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9,30(4):621-623.

[8]吴寒军.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2016,16(B09):254-255.

论文作者:陈鑫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  ;  ;  ;  ;  ;  ;  ;  

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后认知功能情况分析论文_陈鑫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