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调适论文_邵兵

高职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调适论文_邵兵

邵兵(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157011)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上,指出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途径,以便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择业心理 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272-02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态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既是理论认知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理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从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理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与一般高等学校学生的择业心理特点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焦虑、恐慌、茫然。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由于专业、性别、家庭经济条件、生源地的城乡差异,影响毕业生的情绪,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诸如孤独、失落、焦虑、急躁等种种情绪障碍,这已经在毕业生中成为较普遍的现象。

(二)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

受生理、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也会产生自卑、自负、急功近利等心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对待现实。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三)自信不足,心理素质较差。

高职院校毕业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缺乏自主择业意识,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缺乏应有的处事和办事能力,失去信心,不愿参与市场竞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外在客观因素

1.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事业单位裁员、政府机关缩编等,不仅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也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2.高校因素

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师资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而造成结构性失业。许多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中还存在缺乏系统性、协调性与科学性的问题,职业发展教育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只局限于择业这一个环节,而对择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心理健康等问题,特别是如何在择业中面对压力、面对挫折的心理教育则缺乏系统的指导与帮助。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人员仅凭过去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工作甚至行政工作的经验开展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缺乏相应的科学理论指导。

3.家庭因素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值并没有下降,多数家庭希望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在这种期望值下,如毕业时难以就业,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必然会感到不可理解和不能接受,势必会给大学生造成心理挫折。

(二)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毕业生心理挫折的产生,不仅与外在客观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内在主观因素的作用。

1.青年期心理特点影响。

处在大学毕业阶段的青年多是在20—25周岁,他们接受事物快、自我意识强、爱幻想、好冲动、知识结构还不完善,部分毕业生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同步等,所以在求职择业中表现出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对挫折的容忍能力不强。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生活上受家人关照较多,也较少经历挫折,意志力相对薄弱,因此在面对困难时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和阴影。

3.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多,在处理问题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择业的过程中,一旦个人目标受到阻碍,就容易产生挫折感。

三.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一)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同时也带来了竞争。毕业生应牢固有竞争就会有风险的观念,在就业过程中学会以平常心面对就业形势,冷静地作出选择,正确排除择业心理挫折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打破陈旧的择业观念,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求职过程中将压力变为动力,避免心理过度焦虑对发挥主观能动性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认识与接纳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理困扰都与自身不能正确认识与接纳职业自我有关,因此正确认识自我的职业心理特点并接纳自我是调节择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并可以帮助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5]。要引导毕业生承认不够完美的现状,学会扬长避短,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力争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展自己。

(三)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对于求职时出现的一些不健康心态没有必要过度担心,但要学会主动调适。学生可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排解心中烦闷,放松心情,同时运用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也可以向老师、朋友倾诉,寻求安慰与支持,必要时可以求助心理医生和专家。通过对自己在择业时出现的不良心态的分析,弥补人格缺陷,发展自我,促进自身人格更加完善。

总之,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成才。面对择业时高职院校毕业生复杂而多变的心理误区,学校也应多渠道开展职业辅导工作,从而使学生借助学到的知识技能极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创造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小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D].宁波市高校心理咨询协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10.

[2] 齐河宁.试论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调适[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0.

注:本文系201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实践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HGJXHB2111184)部分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邵兵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9

标签:;  ;  ;  ;  ;  ;  ;  ;  

高职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调适论文_邵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