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 桂平 537200)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CT增强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分析CT增强造影剂外渗发生的原因,制定活动计划,落实整改措施,检测活动效果。结果:2015年3月至8月,我科CT增强造影剂外渗发生率降至0,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4.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并超过目标值。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CT增强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服务质量。
【关键词】 品管圈;CT增强;造影剂外渗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280-02
品管圈(QCC),指在自愿的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或接近相同的基层工作人员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以定期活动的形式主动提出、讨论并尝试解决或改善与其工作成效有关的各种问题[1]。将品管圈运用到医疗护理服务中,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2]。我科针对CT增强造影剂外渗问题,于2015年3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PDCA循环,经过6个月的实施和效果监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计划阶段
1.1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品管圈活动小组由7名 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担任圈长。小组成员年龄21~42岁;学历:本科2名,大专4名,中专1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护士4名。制订活动计划表、各成员职责及例会制度,每月根据情况召开1~2次例会,并由圈长监控计划的实施及各成员职责的完成情况。
1.2 选题及现状调查
螺旋CT扫描检查已广泛应用,随着CT扫描技术的成熟和各种软件及硬件的进展,高压注射器的优良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往采取的手推注射法进行CT增强已被高压注射器注射CT增强所代替。高压注射时,各种原因导致造影剂外渗,对皮下组织产生较强刺激,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坏死;造影剂外渗导致进入血管的剂量减少,到达靶器官的剂量减少,影响显影;造影剂外渗,导致检查失败,延误诊断,容易引起医疗纠纷隐患。因此,防范CT增强造影剂外渗发生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我科通过对2014年11月~2015年2月的CT增强数据汇总发现,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为4.84%.活动小组经过查阅文献、集体讨论,认为降低CT强化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可减轻患者痛苦,节约护理成本,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满意度和服务质量。
1.3 确定目标值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x圈员能力×改善重点)。通过5、3、1评分法,计算得出圈员能力为77.14%,通过柏拉图分析,本次改善重点为66.67%。通过计算,本次活动小组的目标值=4.84%-(4.84%×77.14%×66.67%)=2.35%。
1.4 要因论证
从人(护士、患者、技师)、法(制度、操作、管理)、物、环(环境、工作流程设置)方面进行分析,列出14项末端原因,进行要因论证后确定3项主要原因:①注射速率不合适,注射速度过快导致压力太大,对血管壁冲击力强易造成造影剂外渗。②选择血管不好,如穿刺的血管较细,位置不好或者穿刺弹性差的血管③穿刺技术不过关,穿刺部位不准确或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2.制定措施并落实
2.1 注射速率的设置
根据患者血管的粗细、弹性、患者的病情和年龄来设置[3],选择合适的注射速率。如肝病或老年人、肿瘤患者、婴幼儿、体质差患者,此类患者血管弹性差,不能耐受较大压力,应适当降低注射速率,防止造影剂对血管某一点造成很大冲击力而造成血管破裂,速率降低了,也降低了推注的压力,从而减少外渗的发生。
2.2 正确选择血管
一般情况下选择上肢肘部正中静脉、桡静脉、手背静脉等,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免在近日内穿刺过的血管上穿刺。对有长期上肢静脉滴注史或有上肢静脉炎的患者,选择颈静脉穿刺
2.3 提高穿刺技术
加强护士穿刺技术的培训,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培训穿刺技巧(穿刺时套管针头部和血管的角度不要大于45度较,从血管上方以15~30度角进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5~15度再进0.2cm后边退硬针芯边送套管针,避免直接刺入血管)、静脉的解剖;避免在同一血管反复穿刺,力争一针穿刺成功。
2.4 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CT强化的操作流程,加强岗位制度的检查和落实;完善预防造影剂外渗知识考核制度;完善全科护士例会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沟通及处理。
3.效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CT强化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比较见图1。
CT强化造影剂外渗发生率(%)
*
图1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CT强化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比较
4.小结
2015年3月至8月,我科CT强化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为0%(0/1247),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4.84%(6/1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并超过目标值。在品管圈活动中,品管小组紧紧围绕PDCA循环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度对策并实施,最后进行效果评价。在达到以上效果的同时,全体护士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意识,提高了参与科室管理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科室及医院的经济、社会效益均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梅桂萍、谢红珍、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流程与规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62.
[2]李旺均,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长夜查房的应用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3]王芳,肖平。预防造影剂外渗的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1,7.
论文作者:陈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造影论文; 品管论文; 血管论文; 外渗论文; 发生率论文; 目标值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