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坂生命教育思想初探_池田大作论文

池田大坂生命教育思想初探_池田大作论文

池田大作人生教育思想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人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11)04-0044-06

池田大作是世界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贯穿着对生命的重视、对人的重视、对人创造价值谋求幸福人生的重视,体系清晰,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人生教育特征。

一、从培育健全的人格出发

池田大作非常重视教育,在继承和发扬创价学会第一任会长牧口常三郎和第二任会长户田城圣的“创造人生价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形成了将教育放在“人生至极之圣业”①地位的观念。多次直言:“教育是我毕生的大事业”②,“自己最后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教育’”③。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在日益恶化。池田大作指出,其内在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人与自身内心的分裂和不和谐。“人类虽然由于科学技术而获得了巨大的力量,但是,却不想把这种力量用于谋取全人类的幸福和维护作为人的尊严,而是企图按照仅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一利己的目的和确保对他人的优越感这一竞争心理,来利用这种力量。”④进而他指出:“凡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能取得调和与平衡者,在对他人的关系和社会生活中,也会经常播下不和与争斗的种子”⑤,从根本上危及人类社会的继续存在和发展。如何走出这一困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成为有识之士共同探讨的话题。

池田大作明确提出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教育可以引发人们对于社会、对于人性的思考,促使人内心和谐,完成“人性革命”,进而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走向和谐。他强调:“教育的本义,就是在于培养一种不是只顾自己的利己主义,而是掌握‘整体智慧’,能把自己的存在与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的高逸俊才。”⑥因此,他高度重视贯穿着“人性主义”的教育,将其视为“最重要的事业”,对于国家发展、对于民族进步,对于社会中个体的成长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在池田大作诸多教育讲演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为了什么?”对这一问题,可以用“追求人生意义”这六个字来概括。池田大作认为,教育始终以人为对象,目的在于“人格的形成、人格的建设”,是“人格形成的根基”⑦。其“根本课题在于说明和回答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人生应该怎样度过等这些人类最重要的问题。”⑧因此,池田大作对功利主义的教育风气予以严厉批评,指出:“这种风气带来了两个弊病,一个是学问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失掉了本来应有的主动性,因而也失去了尊严性。另一个是认为唯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的人都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⑨他认为,“教育者应该致力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讲授某个学科的知识’,而是‘教育人’本身,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向上,德才都得到开发。”⑩

显然,池田大作所信奉的教育宗旨,就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他所重视的教育,与其说是传播知识,不如说是塑造、培育健全的人格。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学的内容实现的,教学的内容体现着教育的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池田大作认为,现阶段学校教育中,过于重视纯粹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人格方面的培养。“今天大学教育的大量生产化,已经丧失了这种人的相互接触、说是毫无感情教育也不算过分,在知性教育方面,也是单纯灌输知识的教育,可以说根本没有进行人格方面的知性磨练。”(11)他提出:教育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规律性内容”和“价值性内容”。他尤其注重“价值性内容”,指出:“对于知识和良知,本来两者具备才能得到正确发挥。不管积累多少知识,如果不培养其使用它的人的良心,知识只会成为人本来具有的利己心的工具,到处滥用。”(12)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时,才能发挥出二者应有的价值。针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注重科学技术,而忽视人文知识的不合理现象,他深刻指出:其原因在于比起人文知识,科技知识能带来更多更快的社会财富的增加。但是这种只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发展是畸形的、不和谐的。因此,在现代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以人文教育为先导,以科技教育为基础,只有把这两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加之人性、品德、情感等方面的培养,方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使教育贯穿人的终生

从注重人格培育的人生教育视角出发,池田大作积极倡导大教育观念,即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狭隘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且三者要形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首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池田大作指出,“家庭是一切的基础,根本是教育”(13);“家庭,是一个自然地培育丰富精神的教育场所”(14);“家庭教育是人的教育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学校教育才有可能很好的开花结果。”(15)他认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而是一个人格(16),父母应该把孩子当做“一个人”来尊敬、相信(17)。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教师,其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深远影响。“不论什么家庭,父母自身有上进心,不断学习,这样的态度就会自然地给孩子带来启发。”(18)池田大作注意到,虽然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但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遭到了忽视,甚至变成了好像是学校教育的转包单位”。(19)因此,他呼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明确指出家庭教育是各种教育中最完善的“育人教育”、“灵魂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父母通过自己的生活态度、礼仪和风范,使孩子认识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上,池田大作主张学校要与家庭取得长久密切的联系,对于青年进行有针对的培养。池田大作指出:“在考虑教育青年时,不能忽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教师有必要积极负责地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不言而喻,从家庭、父母方面来说也是同样。一切委托他人的态度都是不对的。”(20)

其次,在学校教育中,要有正确的师生观。池田大作认为,教师是育人最为关键的因素,对教师寄予厚望。他指出,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坚定的信念。他多次强调,“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必须成为一个值得学生尊敬的人。今天特别要求教师在这个意义上觉悟、感到自豪并具有责任感。”(21)因此,他强调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人格磨练。“知识本身是客观的,利用讲义、传声器也完全可以传授。而人格形成、人性等应当如何运用知识的价值创造的问题,是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才会自然地刻印在生命中。”(22)同时,池田大作指出,教师不仅是重要的教育环境,而且还是教育变革最重要的力量。他相信,教育革命必须以人的革命为前提,实现这样的革命,教育者必须首先进行革命,形成自然的人格和人性,确立关注人生和追求人的进步的积极品格。(23)对于学生,池田大作多次强调:要把学生当成有充分自由发展权的个体,并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自由。因此,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中进行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都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提高自身素质。在师生关系上,池田大作强调教师与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促进二者共同成长。“当意识到彼此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这种深刻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来相互接触时,友好也会结出极为丰硕的果实。没有人在一切方面都是老师,也没有人在一切方面都作为学生来学习。在这里会无意识的出现彼此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人与人的关系。”(24)显然,池田大作的师生观围绕着人格的塑造和培育而展开,贯穿着师生的互动与共同成长。

再次,社会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的思维多元化趋势明显,只单单依靠学校教育已无法完成培养现代人的历史重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在提到学习和实践关系的时候,池田大作多次强调:“脱离现实社会中的生活基础,只是掌握知识、学习理念,往往陷于为知识而知识,导致在概念的世界中游戏的结果。在与现实相结合中来领会学到的知识时,知识就不会是暂时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成为给智慧带来营养的源泉,变为该人自身的血肉。”(25)

池田大作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是培育拥有健全人格的青年。在与杜维明的对谈中,池田大作这样明确地说明:“应当把什么留给孩子们呢?最珍贵的东西恐怕还是‘教育’、‘人生哲学’这样的财富吧。掌握的学问、教养以及生活哲学和信念,既不会被别人抢走,也不会因社会的轰动而丢失。佛典上说:‘库财不如身财,身财不如心财。’家庭、学校和地区社会,都应当是把丰富的‘心财’赠给孩子们、进行人本教育的场所。”(26)

最后,池田大作强调,要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关键在于人要终生不断学习,使教育贯穿人的终生。他注意到:“学生时代的优等生不见得就是人生的成功者,……许多人在学校读书时并不引人注目,但到了中年或晚年以后才表现出才华,而且学问本身也是日新月异的。在学校学过的知识,经年累月之后变成了落后时代的、无用的东西,这种情况也不少。”(27)因此,池田大作认为,人终生学习,最为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他转引创价学会首任会长牧口常三郎的话说:“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指导学习方法;是让人学会研究,不是零售或灌输知识;是让人掌握能以自己的力量去学习知识的方法;是给人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28)进而他指出:“在学问的道路上,掌握‘学习方法’,可以说是最重要。”(29)因为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活状况也令人变得目不暇接,今天还属必要的知识很快就被淘汰,代之崭新的知识又不断成为必要。要想成功的应付多变的现实,必须掌握基本的思考方法。”(30)同时,池田大作将人生本身当作大学校,指出:“人生并不是只用学校教育来培养的。”(31)他以自己为例说明:“尽管未能受到充分的教育,但在人生的学校里,也会体会到事物的道理和人世间的真实。在勇敢顽强地生活着的平民中,我感到有丰富的智慧在闪闪发光。”(32)显然,从如上内容可以看到,池田大作所强调的贯穿人的终生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培育健全的人格,使之拥有“心灵的光辉”,能够“不论发生什么,都毅然地前进、前进、再前进,不断地进行踏实的努力”,从而获得“作为人的不断的成长”和“生命的朝气”。(33)

三、以教育开拓世界和平

以教育开拓世界和平是池田大作毕生的追求。他以不遗余力地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而享誉全球。至今为止,他先后发表29篇“和平倡言”,作了39次关于世界和平的公开演讲。他从彰显生命尊严的根本目标出发,反对与根绝一切暴力与战争,系统地提出了通过民间外交推动世界和平的思想,强调通过民间的“文化交流”、“教育交流”、“青年交流”奠定世界和平的牢固基石。为开展民间外交,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自1960年担任日本创价学会会长起,积极开展“世界和平之旅”的出访活动,先后访问了50多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池田大作对世界和平事业的突出贡献,他先后5次获得包括联合国和平奖在内的世界级和平奖、20多个国家的国家勋章,获得世界100多个城市的荣誉市民以及170多所高等院校授予的名誉博士、名誉教授等名衔,被誉为继甘地、马丁·路德金之后的“非暴力人道主义者”。

通过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池田大作注意到,开展民间外交是防止战争、实现世界和平的一个有效途径。他指出:民间外交作为民间层面上的交流,是通过超越利害关系、呼唤和平的民众间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奠定起牢固的信赖和友情。民间外交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超越政府间外交难以逾越的矛盾,富有弹性和灵活性,并且能够使交流向理想的方向推动。对此,他进行了如下阐述:“为了和平,政治家们之间的对话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同时要看到民间文化、教育交流在当今时代也是很好的安全保障。如果没有了人民大众的团结合作,想要取得和平是多么地不容易。对此,历史经常提示我们。”(34)因此,池田大作希望通过构筑民间层面的交流,使普通人民大众本着团结合作的精神来推动和平。他指出:我们可以期待通过人民大众之间强大的信赖渠道,来防止国家间发生可预见的不幸事态的。(35)

池田大作相信,教育是开拓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他认为,“社会应当争取‘自己和他人共同的幸福。’佛法的视点也放在这里。教育也以此为根本。”(36)在演讲和著述中,他多次强调如下的观点:“要开拓世界和平、人类平等、精神自由之路,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不如此则无法形成万人活得像个人的‘人性绿洲’。此外,要打破阻止此趋势之权力者,打破权力魔性,使权力、权势归属于民众,也是要仰赖‘教育’才能做到。”(37)“教育才是打开世界上无知、社会病态等人间苦恼、解放人们的‘武器’”(38)。“我坚信应该将世界的永久和平、民族与民族间的合作、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创造和谐的富有生气的社会作为‘教育’的基础。教育就是使社会向新的高度飞跃、充满活力的甘洌的人类文化之泉。”(39)池田大作指出,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术人才,能够超越国家主义的束缚,也无意识形态束缚,有的只是对人类未来共同的责任和对真理不断追求的洞察力的挖掘。因此池田大作主张:“学问就是普遍的世界,可以超越国界,民族、语言来进行交流。教育应该担负起培养立足于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的职责。”(40)综上所述,池田大作力图通过“教育”的交流,来超越国家的局限,从而形成人类的共同意识。他深信,具有“这样的丰富的‘人本主义’,一定会成为把‘战争与暴力的世纪’转换为‘和平与非暴力的世纪’的‘主轴’”。(41)

显然,池田大作人生教育思想,是从个体的人格培育出发,力图通过“人性革命”,最终实现“人间革命”。他明确指出:“教育的一个重点,可以说就在于面向世界,开阔视野,扩大与他人的共感。”(42)因此,池田大作主张教育要有国际视野,而且积极推动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协作,这也成了其创办创价教育体系的一大突出特点。池田大作不断呼吁:“要进一步建议世界各国的教师家长、学生应当齐聚一堂,建立‘教育联合国’,以求实现立足于全人类视野的教育。”(43)但同时,池田大作认为,要取得教育的成功,就必须要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独特的教育制度。他指出,“教育可以说是培育承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未来的人。由于国家、特别是由于社会的不同,其文化土壤、历史背景和气候风土也不一样。所以实行培育人的教育必须要适应这些条件。因而由于某个国家获得了成功,就把这种教育制度或教学内容原封不动的带到别的国家,这不仅不会取得成功,也许会以极大的失败而告终。”(44)他主张,教育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不同国家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经验,把有益之处补充到自己的教育体制中去。因此,各国、各地区要建立先进经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教育体制。池田大作相信: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协作,是实现“教育”神圣使命的途径。他深刻指出:“说是‘国与国’的友好,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的关系。根本是‘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45)不受国界约束的教育,有利于带给肩负未来的青年们国际大视野,而且当这些在大学生活中结成友谊的青年们成为各个国家的领袖时,可以防范国家间纠纷于未然,并为协商与合作解决问题打下基础。(46)

综上所述,池田大作的人生教育思想贯穿着对生命的重视、对人的重视、对人创造价值谋求幸福人生的重视。不仅如此,这一教育思想体系清晰、独特:培育健全的人格是池田大作人生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在教育的内容上强调以人文教育为先导,在教育的途径上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主张教育贯穿人的终生;而开拓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是池田大作人生教育思想的归宿。其突出的特点是从培育健全人格、尊重生命个体、开拓生命价值的根本目的出发,而归之于和谐世界的构建,将个人与世界、教育与和平合乎逻辑地联结在一起,彰显出人生幸福与世界和平的高度统一。

注释:

①(37)(38)池田大作:《教育指针》,台北:正因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年,第9、10、23页。

②⑥⑦池田大作:《教育的荣光——池田大作谈教育文选》,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创价学会,2005年,第16、121、10页。

③(16)池田大作,里哈诺夫:《孩子的世界》,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第2、155页。

④(25)(44)(46)池田大作,奥锐里欧·贝恰:《21世纪的警钟》,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第174~175、213、194~195、194页。

⑤池田大作:《池田大作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第45页。

⑧⑨(27)(31)A·J·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第60~61、63、61~62、61页。

⑩池田大作、威尔逊:《社会与宗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8页。

(11)(24)(43)池田大作:《人生箴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年,第135~136、136、134页。

(12)(15)(19)(20)(22)池田大作、松下幸之助:《人生问答》,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第354、373、353、355页。

(13)池田大作:《人生的坐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2页。

(14)(18)(26)(28)(29)(32)(33)(36)(41)(42)(45)池田大作、杜维明著:《“对话的文明”——谈和平的希望哲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7、13、19、37~38、38、17、15、72、185、23、232页。

(17)池田大作:《希望对话——给21世纪的青少年》,北京:明报出版社,2003年,第85页。

(21)(30)池田大作、狄尔鲍拉夫:《走向21世纪的人与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60、234页。

(23)李云芳等:《池田大作教育观述论》,苏州: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124~125页。

(34)池田大作:《向着希望的明天》,东京:圣教新闻社,2000年,第477页。

(35)(39)(40)创价学会指导集编辑委员会:《创价学会指导集》,东京:圣教新闻社,1976年,第389、318、319页。

标签:;  ;  ;  

池田大坂生命教育思想初探_池田大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