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社团你准备好了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准备好了论文,社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面对轰轰烈烈的社团纳新活动,有人跃跃欲试:“没有社团生活的高中时代是不完整的!”有人持观望态度:“学业那么重,有那么多时间参加社团活动吗?”有人则直接回避:“这些活动不适合我,没有我感兴趣的社团。”本期特别关注,邀请到几位学生社团的骨干人物,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社团故事。
魁地奇社:骑着扫把飞翔
王佳晟,杭州外国语学校
你看过《哈利·波特》吗?还记不记得电影中那激动人心的魁地奇比赛?现在,魁地奇运动已经从魔法世界走进了我们这些“麻瓜”们的现实世界,而且中国也有了第一个魁地奇运动组织,那就是杭州外国语学校魁地奇协会。我很高兴,我和我的伙伴们为这个梦想的实现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2011年暑假,我远赴美国,去哈佛大学参加那里的“暑期学校”。有一次,我跟着哈佛大学一个环保社团的社长一起去足球场担任志愿者,他无意中提到,他的一个好朋友在玩魁地奇,而哈佛大学的魁地奇队是很有声誉的。
作为一名资深哈迷,我一下子兴奋起来了。我清晰地记得,哈利是如何蹬着扫帚飞上天,但我们又不是魔法师,怎么玩这个魁地奇啊?于是我一再追问,他只是告诉我,参加魁地奇比赛的每个队员都和《哈利·波特》里面一样,要骑着扫帚,看起来很搞笑。但是在哈佛,大家都很喜欢这项运动。
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找到了国际魁地奇协会的官方网站,并在心里产生了一个模糊的愿望:把这项运动带回中国。
回国之后,很多人都问我在美国的经历,而我对每个人都会提起魁地奇。几乎所有人一听到都惊愕地问:“这可怎么飞?!”许多人都感到夹着一把扫帚在两腿中间跑来跑去简直是个笑话……
显然,要把这项运动介绍给大家,不能光靠我一个人的热情,必须要一个有组织的团队。正好,我是杭外“右脑风暴”社团的成员,我们这个社团集合了一帮热爱创新的家伙。9月开学后的社团例会上,我试着跟社团的几个骨干说了我的想法。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很神奇的创意,不妨一试。
但是真要开始做的时候,我却有点犹豫了。光是翻译游戏规则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国际魁地奇协会官网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英文的。
就在这时,社团的一位骨干跑来找我,说他跟他们班的一位外教提到了此事,那个外教非常感兴趣,而且她在读大学时就见过她的同学玩这个。她帮我们联系了她还在念大学的朋友,来帮我们答疑解惑。这件事给了我们极大的动力和信心。
我们写了策划书,向学校提出申请报告,并且很快得到了批准。我们自己买了笨拙的小扫帚,去五金店做了6个比赛用的球环。花了两个星期翻译出规则之后,我们又在学校里进行了一次魁地奇建队报名,有约50位同学报名,成立了代表高中三个年级的3支队伍,并一共打了三场成功的试验比赛——史称第一届杭外魁地奇联赛。比赛虽然简陋了些,但是大家玩得都很高兴。
我们下定决心“吃螃蟹”,也品尝到了“螃蟹”的美味。但是,当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后,我们回味自己做的这件事,开始慢慢意识到一些东西。
首先,虽然活动总体上成功,但问题也暴露出来。因为我们只是把它当做一次临时的社团活动来做,加上组织者对赛制也缺乏了解,导致大家训练次数不足,事实上也没法组织大家经常来训练,毕竟来玩魁地奇的同学也有自己的社团活动,本来高中学习就挺忙的,凭什么为了一个兄弟社团发起的临时性活动付出那么多精力呢?而训练不足直接影响了比赛的流畅性,裁判的水平也不高,队员不能心服口服。
其次是运作组织过程磕磕绊绊,缺钱,缺经验,缺人手,缺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缺宣传……几乎什么都缺。
但我们为此付出了心血,也从中享受到了乐趣,舍不得让它仅仅这样昙花一现了。然而,如果还是这样杂乱无章地进行下去,恐怕大家的热情很快就会耗尽。经过讨论,大家都觉得,如果想让魁地奇的火种继续燃烧下去,必须有一个专门的“组织”。于是,杭外魁地奇协会成立了。
我们写了一份比较完善的策划书,把团队分成了赛务、宣传、财务、公关四个小组,四个小组相互配合,但都有各自明确的责任,“各个击破”地去完成各自的目标。有了这样一个比较健全的组织,事情一下子变得顺利了很多:
我们制作了“官方视频教程”,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怎么玩魁地奇,到优酷上去搜索“杭外魁地奇”就好了;我们在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游戏规则、赛事实况、照片和近期动态都能很方便地找到;我们拉到了资金和服装赞助,制作出了更好的比赛道具;我们和国际魁地奇协会取得了联系,还成为了正式成员,获得了国魁联世界杯的参赛权……
听听我的经验:
务实地走好每一步,不要眼高手低。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也有点急于求成,把目标一下子就设定为要大力推广魁地奇运动,让大家都来玩。但后来才体会到,大家时间精力都有限,关键是先要不断完善魁地奇协会内部构架,能够组织起像样的魁地奇比赛,然后才能吸引更多人的兴趣和参与,慢慢扩大影响力。
与其为了某种“使命”或“名利”而做什么事,不如单纯一点,为了得到快乐去做。如果我不是一个死忠的哈迷,如果不是觉得魁地奇真的太好玩了,可能早就迫于各种压力放弃了。创立杭外魁地奇协会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没有别的,只是一段High过的青春。
心理社:坚持、再坚持
李心悦,曾就读于嘉兴市第一中学
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心理社是我高中最美丽的回忆。
那时,高中的生活才开了个头,各种社团的招新就开始了。相信这对于大多数的高一新生来说,都是件陌生而充满激情的事——听说了很久,但是第一次接触。我瞥见了在角落里的心理社招新告示,一下子就兴奋了,这是个很吸引我的社团。只是,当我去报名时,老师说,心理社现在没有了,那个告示已经作废了。我不甘心地问老师,那还会不会再开?老师说,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试试。
我很有兴趣,试试就试试!
全凭着对心理学的热爱,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我成了心理社的社长。
可那时,我连“社团”是个什么概念都不知道。整个心理社就只有我一个人,所有的事都只能自己做。该怎么入手呢?一个人不叫社团,我该找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我要招新。我首先设计了招新海报,老师帮助我准备了申请表,想报名入社的同学都会来找我要申请表。那一阵我每天都尽可能待在教室,生怕有人找我领表格时我不在。拿表格的同学免不了会问起心理社要干什么,未来怎么发展,大概会招多少人等问题。有些问题第一次被问起时,我还会傻眼,不过多讲几次后,就能从容作答了。
无数张报名表返回到了我的手里,以什么标准来选择成员呢?态度。我希望心理社不仅仅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社团,更是社员的精神港湾,不论大家在生活、学习、交友哪方面遇到了困惑,都能在这里得到疏导。我们愿意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所以,态度很重要。
就这样,我召集到了第一届的心理社成员。每个心理社成员在入社时都会签一份保密协议,保证我们每次交流时和别人分享的秘密是不能对外公开的,这是最起码的尊重,每个人都要遵守。我们之间的交往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社员有的内向,有的外向,但大家常聚在一起,从认识自己到认识朋友,从亲情到爱情……无话不谈。大家都喜欢这样的见面,分享各自被压抑了许久的秘密。第一届社员之间颇有默契,社团内的氛围很好。
但第二届社员进来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新的社员来自我们下一届的新生,而原本老社员之间已经很熟悉了。为了让新社员尽快融入我们的大家庭,我们设计了让老社员来介绍新社员的方式,但这样的方式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老社员过于活跃导致新社员不能及时融入。心理社出现了新社员大规模退社的情况,招进来的12个人在第一次活动后只留下来了5个。
我们顿时仓皇失措,后来是当时的副社长带着几个老社员找到那些新社员,逐一询问他们离社的原因,再把他们一个个劝回来。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非常感动,因为学长学姐去挽留学弟学妹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后来,我们也一起反思了这个问题。社团招新,其实双方都只能看到对方的表面,之后免不了有个相互了解的过程。作为新社员,应该有积极主动融入的心态,而不是被动等待被接纳。而社团本身也应该在包容性、归属感等问题上多做做功课。
渡过了这些难关,心理社一天天茁壮起来。那一年的校庆表演上,我们的心理剧作为试行样本表演,反响不错,学校从此开始每年都举办心理剧大赛。那一年的心理文化月,我们在校园里开展了几个实验,大多数的同学都参与了我们的活动。我觉得这就是影响力。
不过,中学社团有一个致命障碍——高考。想安心地做好一个社团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大多数师长都不会同意,毕竟高考是一场我们输不起的博弈。但我们依然坚持存在,因为这是高中生活中重要的一笔。
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高三的时候就退出社团专心学习了,但我有个学弟却做到了我们没有做到的事。他高一入社时,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和老师都向他施加压力,让他离开社团,我也曾劝过他,然而他却留下了,因为他有兴趣且有能力组织社团活动。他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后来的事实证明,社团活动其实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
回想起我最初接管心理社的那个契机,是老师的一句鼓励:有兴趣,就试试。真的试了才知道,坚持这两个字有多重要!
听听我的经验:
我觉得许多高中生加入社团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心态:先问自己能从社团中得到什么,而不是先想我能在这个社团中做些什么。然而你不付出、不融入,怎么可能有所收获呢?你努力融入这个集体,在这个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一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跑酷社:梦想随身携带
洪振柯,衢州高级中学
老翁是在高二时转到我们班的,之所以叫他老翁,是因为他年龄比班里的同学们大,有着其他同学都没有的成熟。他被分配到我们寝室,作为320寝室长的我,很热情地带他参观了学校。
走到学校的后山,我们看见了一张石桌,他突然跑过去,奋力一跃,身体几乎与桌面平行,接着手用力撑了一下桌子,平平稳稳地落在地上。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我看得目瞪口呆。我结结巴巴地问:“这,这……这是跑酷?”他笑着说:“嗯,你也知道?”
在寝室的“夜谈时间”里,我才了解到,老翁原来是广东珠海ET跑酷队的二级队员,这次来衢州读书,是他家里人的决定,但是他却有一个梦想——在衢州发展自己的跑酷队。
同寝室的4个同学听后,立马拜他为师,我理所应当地成了大师兄。老翁严肃地告诉我们,跑酷对于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要求我们不能以只是玩玩的心态来学习跑酷。
我想着以后自己也像老翁那样“飞檐走壁”的情景,坚定地答应了。
于是老翁就用专业跑酷队的训练标准来训练我们,那个过程对于从不锻炼的我们来说非常艰苦,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十分恐怖——每天早上5点起床进行体能训练,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靠墙半蹲5分钟、还有各种变态的闻所未闻的训练方式……我们终于知道老翁身上的肌肉是怎么来的了。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我们几乎天天浑身酸痛,连手都抬不起来,大腿一直哆嗦。老翁看着我们一个个的惨样,笑着安慰我们:“你们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第一次做体能训练的时候都吐了。”
又不拿这个参加高考,做好了也没有奖励,可我们到底为什么面对这么残酷的训练,还要咬牙坚持?我想,是因为老翁对梦想的坚定感染了我们,我们曾在他的梦想前郑重许诺,现在,我们有了共同的梦想。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训练,我们已经渐渐适应了体能训练,他开始教我们真正的跑酷。
跑酷最重要的,不是身体素质,而是心理素质,要学会克服内心的障碍和恐惧。他说:“会做一个动作和敢不敢去做这个动作是两码事。如果你不敢,那么和你不会有什么区别?有人在做一个动作时会想这想那,要是失误了怎么办?要是没跳过去怎么办?要是脚钩住了怎么办?要是摔下去了怎么办?那么他就永远学不好跑酷,真正的跑酷者在做动作时,是想着越过障碍后的快感,而不是障碍本身。”
他的这番话深深触动了我,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学校里许多人都知道了高二(7)班有人在玩跑酷,可毕竟我们是民间组织,没有经过官方的认同。于是老翁去找老师谈,想成立一个跑酷社,可是学校以跑酷这项运动太危险为由拒绝了老翁的请求。
可这并没能阻止老翁想要把跑酷发扬光大的想法。他在学校的贴吧里发帖,在公共体育课带着我们几个徒弟给其他班的同学作跑酷表演。经过努力,渐渐有其他班的同学慕名加入了跑酷社。
老翁知道跑酷这项运动带有危险性,与我们几个徒弟一起拟定了一份安全责任书,要求每一位入社的成员阅读并签名。而老师也在一再强调安全事项后,默认了我们的跑酷社。
学校双休日放假,老翁组织社团成员进行团练。他先在城里各个地方踩点,寻找可以训练的地点和障碍物,然后制定团练路线。
在一次团练时,我因为不专心,做“狗爬”时摔了,脚骨裂,打了两个月的石膏。不得已,我退出了跑酷社,只能每天早上在学校里看着他们训练体能。
在高二下学期快要结束的一次团练中,老翁的脚也不幸骨折了,因为在城墙上做“猫扑”时,墙砖居然突然松动,掉了下来砸到了他。我拄着拐杖去医院里看他,两个打着石膏的人互相挖苦吐槽了一番。
暑假过后,我的脚好了,进入了高三的复习生活。可是却没有在学校里看见老翁的身影。他去哪儿了?脚伤怎么样了?跑酷社还办吗?带着这些没有人解答的疑问,我匆匆忙忙地挤进高考的大军中……
后来偶然得知老翁的消息是在电视上,衢州电视台报道了衢州唯一一支跑酷队——NPK自然力量跑酷队,已经发展得非常壮大了,还拥有自己的训练场馆。我顿时一惊,正想着已经快一年没有老翁的消息了,电视屏幕上就出现了那个让我熟悉的身影。
“当时我们可是连队服都没有呢!”我自言自语道,心中却无限感动。我佩服他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放弃梦想的勇气,羡慕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我们平凡琐碎的生活中,这真是一个奇迹。
最后一次看见老翁是在高考结束的暑假,他刚从广东回来,在NPK的场馆里,给我做了一个“双猩猩”,并用和在学校里第一次在我面前表演“猴跳”后一样的表情、一样的语气问我:“想学吗?”
我笑着看他,说道:“好。”
听听我的经验:
我们的思维有时候太局限了,总喜欢做方便的选择题,讨厌可以直陈想法的主观题,挑社团也是一样。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固然好,但如果你喜欢和擅长的领域没有可供你选择的社团怎么办?有没有想过自己创建一个?很多人的悲剧在于:不是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是知道要做什么,却仍然没有做。还有些同学遗憾高三了、毕业了就要跟自己钟爱的社团说再见了。别忘了,梦想在哪里都可以绽放!高中社团生活锻炼了你,当你走出校门,依然可以找到崭新的天地去进一步实现梦想。将来,你会做得更好!我还要对那些“天生”对社团生活“不感冒”的同学们说,你缺席社团可以,但有些东西却不可以在你的生活中缺席,那就是——一个梦想,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