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配网自动化;供电工作;可靠性;提高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用电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的供电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电网建设逐渐采用了配电自动化模式,以有效提升供电的可靠性。为了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在电网供电的应用价值,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善配电自动化的系统建设质量。
1配电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很多城市的供电部门采用辐射型单端供电方式;如果线路出现故障,技术人员只能通过先切除整条电路的方式,为线路检修提供环境;但是这种操作会导致停电区域的扩大,故障抢修时间长,使供电服务质量受影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用电。现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对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快速隔离,以及非故障的快速复电。另外,部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其供电技术以及配网技术也相对落后,并且存在严重的设备老化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供电的可靠性,并导致线路故障问题频发。很多供电单位也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电路巡检制度,设备故障排查的能力较弱,难以及时发现电网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应用我们发现,配电自动化技术具有很多的功能,这些功能能够起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具体如下:第一,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的接入与控制,体现互动管理功能,并保护电网安全,实现系统的独立运行以及多电源运行机制分析等功能。第二,系统具有校正控制、智能预警、对信息进行融合分析等功能,并且能够在配电网大面积停电的情况下实现多级电压的协调与快速恢复,也具有紧急转移大批量负荷,实现多区域配合操作控制的功能。第三,在提高配电设备利用率等经济运行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并且能够对配电设备的利用率、分布式电源接入条件下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与分析,从而为在负荷不确定条件下开展配电网电压无功协调优化控制提供帮助。
2优化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
2.1集中型配电自动化
此种配电自动化模式需要在开关站处安装自动化终端。安装完毕后可以实现快速找出故障位置并隔离故障的功能。因此集中型的配电自动化模式具备以下两方面的优点:一方面,能够加快故障上报的速度,确保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能够在不影响变电站监控配电线路的情况下应用远程控制的方式精准的切断出现故障的供电线路。此外,在集中型配电自动化模式中包含全自动与半自动的方式。其中全自动方式可以利用配电自动化的终端来采集相关信息数据,同时分析并处理数据,进而掌握供电系统中各个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果出现了供电故障可以利用配电主站准确的找出发生故障的位置,并采取自动化远程控制的方式解决故障问题以及时恢复供电。而半自动方式同样利用了配电自动化终端来收集电力信息,与全自动方式不同的是,在分析处理信息后要将结果提供给电力人员进行处理,相关人员在分析数据结果后再判断故障位置,并采取隔离故障的方法保障供电的稳定性。
2.2故障自动定位技术
一般情况下,如果配电网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可能会造成长时间停电,这时相关维修人员就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对故障进行抢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维修人员并不能十分快速地对配电网故障进行准确定位,配电网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正常运行,使电力企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中,故障自动定位技术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配电网系统发生故障时,该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发生故障的位置进行判断,并快速通知相关部门,在这种情况下,维修人员就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恢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故障自动定位技术可以避免配电网系统因为故障而长时间瘫痪,同时也可以帮助维修人员高效完成维修工作,对于提升供电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就地型配电自动化模式
该模式是根据自动化开关的逻辑配合以及时序配合而综合应用的,不依赖于配电主站的管理,而是通过网络式的通信达到自动化的目的。在线路发生故障时,就地型配电自动化模式可以迅速定位故障位置而实现故障隔离以及恢复送电。通过配电自动化终端,就地型配电自动化模式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远程探测。其处理故障的能力比故障定位模式更加自动化、科学化和完整化。就地型配电自动化模式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自动化体系,可以大幅度提高区域的供电可靠性。根据终端的安装和分布特点,就地型配电自动化模式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1)智能分布式。智能分布式是通过配电自动化终端的逻辑与时序进行相互配合,从而实现故障的迅速准确隔离和恢复送电。此类分布方式可以通过网络通信大幅度降低故障处理时间、简化操作流程,而更快的得到处理结果,减少能源浪费。智能分布式主要有两种处理过程:基于断路器的智能分布式和基于负荷开关的智能分布式。2)重合器方式。重合器方式主要以线路开关之间的相互配合为主,根据已具备保护功能和控制功能的开关设备重合器,实现故障就地定位、故障隔离以及迅速恢复送电。重合器方式分为两种类型:电压电流型和电压时间型。
3强化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于供电可靠性影响的有效策略
3.1对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
电力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对配网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在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将这些故障作为参考和依据,对自动化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从而降低配网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确保其适用性,不能毫无根据地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每一项工作中,这样不仅不能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尽可能提高供电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电力企业要对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
3.2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安全
在硬件设施上要采用能够兼容信息安全防护软件的设备,并引进能够抵抗网络病毒侵袭的操作系统以及防护软件,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避免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供电系统内的信息,也避免由于员工误操作导致网络病毒侵入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从而达到保障信息安全的目的。在配网自动系统软件程序中,极端环境条件往往也会导致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设备情况较差,往往会导致“丢包”“数据乱码”等问题,所以可以编入在极端环境条件下控制设备开启的程序,避免设备在极端环境中保持运行,避免设备因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原因出现的“丢包”“数据乱码”等问题,为提高系统信息安全提供保障,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还能降低人力物力的投入,帮助电力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自动化不仅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还能够提升供电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进程,需要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能源资源浪费,并采取科学调度方式以提升供电的稳定性。同时完善相应的保障设施,以抵御自然灾害,结合供电要求优化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模式,以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莹.基于配电自动化的供电可靠性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9,26(08):111-112.
[2]姜伟.配电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影响的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14):113.
论文作者:李 杨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故障论文; 可靠性论文; 模式论文; 技术论文; 方式论文; 分布式论文; 系统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