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月明

(湖南省宁乡市中医医院 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 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到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均为55例,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进行分析,对比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是一项高危工作,对于护理人员有着较高要求,因此,护理人员要认识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有效应用,降低风险的产生。

关键词: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手术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不仅承担着抢救患者生命的职责,还对外科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在手术室治疗期间会有较高的风险,一旦护理人员出现疏忽,会增加医疗事故的发生率,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安全隐患自查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因素,一方面能够有效规避风险隐患[1],减少风险隐患的产生,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手术室护理期间的安全,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重视,发挥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使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还能防止出现护患纠纷。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到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均为55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1.2.2.实验组采取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具体体现为:其一,成立安全隐患自查小组。该组成员10名,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对安全隐患工作进行总结和监管,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存在的不足,其中责任护士3名,主要对手术室一些常见隐患进行记录,通过会议的形式对风险因素进行讨论,制定整改方案,并对其进行实施。普通护士6名,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手术室进行定期巡视,发现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对责任护士进行积极配合,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该组成员要每组开一次会议,对一周工作进行总结,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其二,确定安全隐患。首先,术前隐患。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输液时,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仔细检查,容易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一定影响;当把患者送入手术室时,如果护理人员护送速度较快,容易使患者出现坠床现象;有的护理人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手术流程不够了解,没有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存在器械摆放不合理现象,影响了医生手术操作[2];有的护理人员没有对患者信息进行仔细核对,这样不仅影响了手术效果,还会导致纠纷的产生。其次,术中隐患。护理人员没有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在手术期间给患者体位安置带来较大影响,造成患者出现压疮现象;如果患者约束带较紧,会影响患者上肢伸展,一方面会给患者血液循环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会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不便;护理人员没有对医师进行充分了解,缺少对医师习惯的掌握,在手术期间不能对医师进行有效配合,导致出现手忙脚乱现象。最后,术后隐患。护理人员没有对患者导管进行合理处理,造成患者导管存在固定不稳现象;有的护理人员较为粗心,没有对患者病理标本进行科学放置[3];护理人员没有仔细缝合患者术处,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安全隐患,还降低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统计软件实验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表一显示 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的重要场所,关乎着患者生命安全,由于手术室工作量较大,对于护理人员有着较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对患者进行及时观察,还要对医师进行紧密配合,导致护理人员神经高度紧张。如果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此种工作状态,一方面会影响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一旦护理人员精神恍惚,会使得手术治疗出现偏差,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会增加安全隐患,给医院带来一定负面影响[4]。在此情形下,对手术室护理进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工作人员要对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进行充分应用,对风险隐患进行有效排查,这样不仅能够对风险因素进行充分控制,还能确保护理的安全,避免给医院带来较大损失。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护理安全工作,把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提高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最近几年,手术室护理风险不断增加,使患者产生较大的担忧,常常对手术室护理抱有怀疑的态度,这就需要医院加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这样才能提高手术室护理整体效果[5]。

首先,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对手术部位进行确定,当信息无误后再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如果患者意识较为清晰,没有语言功能障碍,向患者了解过往病史、药物过敏等一些常见情况,如果患者无法对自己的病史进行精准表达,护理人员要向家属询问相关情况。在把患者向手术室进行转运期间,护理人员要再次核对信息,防止遗漏某些信息,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在手术期间,护理人员要先检查医疗器械,制定较为完善的核查表,根据表中内容进行有效执行,如果发现缺失某项器械,护理人员要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补充。护理人员还要对主治医师操作习惯进行了解,能够及时向医师传递手术刀、药物等,这样不仅便于手术顺利进行,还能提高医师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用药时,要仔细核对药物名称以及剂量[6],并测试抗生素,看患者是否存在过敏现象。当患者麻醉期间,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有效陪伴,对患者进行及时观察,掌握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45-148+152.

[2]梁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2):45-46.

[3]徐海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08):1247-1248.

[4]韩秀玉,梁华,孟慧.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13):146-147.

[5]杨建芳.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0):169-170.

[6]汪迎春.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2):144-146.

论文作者:陈月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月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