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虎林市 1584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合格的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研究探讨其解决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标本常规检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皮肤采血法,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采血法,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血液常规检验的结果误差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液检
查的误差率(19.7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液检查的误差率(31.6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血液标本的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取血法的检验准确率较高,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后期的诊断和治疗,值得在临床的检验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血液标本;常规检验;分析
Clinical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specimen research and analys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unqualified clinical blood test specimens and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Methods: 6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utine blood specimen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given skin blood sampling method in control group and vein blood sampling method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results of routine blood test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The error rate of blood test (19.7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1.64%),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routine examination of clinical blood samples using venous blood sampling method has a higher test accuracy,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later stage,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examination.
Keywords: clinical blood specimen;Routine inspection;Analysis of the
近年来,我国的临床血液检查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血液检验的结果[1]。因此,在本文中将主要论述了对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分析,并重点详尽的阐述了产生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希望以此来保证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标本常规检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27.01±5.37)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28.31±5.6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皮肤采血法,皮肤采血法在临床上也通常被称为毛细血管采血法,是检查患者血常规最常用的采血方式,是对患者微静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混合血液采集的重要方法[2]。通常皮肤采血法会采取患者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此部位血液检测血常规数值最为精确。
观察组对患者采取静脉采血法。采血前常规检查相关仪器,检查针筒内是否有空气。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在患者静脉或肘中静脉进行采血,分开放式和真空采血两种。叮嘱患者情绪放松、心态平和。穿刺前采用多种方式(如看、摸、拍等)找到明显可见的充盈血管,消毒、采血,然后按压采血部位,后期处理同对照组。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数(%)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血液常规检验的结果误差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液检查的误差率(19.7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液检查的误差率(31.6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在血液标采集过程中,按照规范的采集步骤不仅是检验质量的保证,更是获取准确检验数据的根本所在。因此,这就需要护士、患者、医生以及检验人员的通力协作,如何在那个环节出现了失误,这都会给血液检测结果造成很大的失误。导致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临床因素和实验室因素,其中临床因素包括标本发生溶血、在输液侧采血、标本送检不及时等;其中实验室因素包括标本离心不充分、水溶时间过长等。通常情况下,用于血液采集的试管内含有一定数量的抗凝剂,但这个抗凝效果的发挥需要抗凝剂与一定量的血液达到一定比例[3]。若医务人员血液量采集不足,则会稀释血液成分,影响检验结果。临床诊断时,医生一般都需要准确可靠的常规血液检验数据作为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的参考,而采集的血液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因此标本质量是临床诊断的根本前提。在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要经历血液的采集、送检和保存等多个步骤,因此,在进行血液采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以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对于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标本的采集量不足、血液标本中有凝块、溶血等原因,护理人员在血液的采集过程中,一旦采集的血液量过少就会使血液中的有效成分被抗凝剂所稀释,致使无法准确检验中血液中的各项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血液常规检验的结果误差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液检查的误差率(19.7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液检查的误差率(31.6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加强检验科室与临床其他科室之间的交流联系,与临床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以此来提供准确的、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通过规范化的操作示范、专家讲座、学习资料等培训,使临床工作者认识到积极有效的控制血液常规检验标本质量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尽量采用静脉采血法,且在操作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执行,比如根据要求来采集血液量。在护理人员采集完血液后将标本注入到试管中,如果血液未能及时有效的与试管内所含的抗凝剂混合,导致血液不能被有效抗凝,就会导致所采集出的血液出现抗凝的情况。护理人员采集完血液后,在将血液打进试管内时如果没有及时拔下针头就直接推血,容易使红细胞在经过较细的针头时受到挤压使红细胞出现溶血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在采血时应该注意不要用针头将血液注入到试管内。总之,只有高质量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才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因此血样采集的每一个环节的医护人员都应该严格按要求和相关规程操作,都应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检验科室要注意积极配合各科室的血液检验要求,严格把关,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检验数据。
综上所述,对临床血液标本的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取血法的检验准确率较高,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后期的诊断和治疗,值得在临床的检验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志宏.不合格87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分析与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7):131-131.
[2]何仁丰.影响临床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8).
[3]王艳艳.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3).
论文作者:王忠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血液论文; 标本论文; 患者论文; 常规论文; 误差论文; 静脉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