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课例研究”,坚持“每课五问”——《护蛋》习作评讲教学案例及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作论文,教学案例论文,课例论文,护蛋论文,课五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指引,开展“问课—观课—议课”系列研讨活动,引导教师不断追问和思考: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从知识出发转向从问题出发,更为关注儿童的自主发现与自主建构?课堂教学的核心如何从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研究的视角如何从“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如何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不断的追问中改变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从而真正把握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此,我们提出了教师教学要时时问课的要求:
一问:学生的起点在哪儿?——有准备的学习
教师必须认真、全面、准确地分析学生的基础是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最近发展区”又在哪儿,要让“教”定位在儿童“学”的起点上。儿童“已经达到”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每一位教师教学时必须思考的。
二问:学生要到哪儿去?——有目标的学习
通过这一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适切的目标,使学生“有目标的学习”。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这一目标基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便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属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裁剪教学内容时,教师的点拨一定做到“点在难处,拨在惑时”。
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确定明确的、合适的、可操作性的目标,注重内容目标和过程目标(基于学科内容)的有机统一,同时做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具有目标意识,即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达到目标、目标达成度是多少。
三问:学生怎样到那儿?——有方法的学习
对于课堂教学,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绝妙的隐喻:“到哈佛学习,就像是很快帮助我找到了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第一,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路上行走,但只有在高速公路上才能走得顺畅,也才会很快到达目的地;第二,要走上高速公路,必须先找到入口处,而找到入口处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的结果;第三,寻找高速公路入口处是一种探究、发现、辨别方向和选择的过程,需要能力和合适的方式;第四,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找到入口处,即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有“带得走的东西”,如此等等。
四问:学生能力提高了吗?——有延伸的学习
这一问是要求教师想一想,在自己的课堂中,学生有哪些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师要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各项练习,让学生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问:学生学得快乐吗?——有温度的学习
这一问,需要教师关注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温度的学习”。传统教学中的学习活动依附于教师的教;而在“以生为本”的教学中,学生可以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过程,这就发挥了学生主体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现以四年级《护蛋》习作评讲课为例,反观我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落实“五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
一、了解学情,分析原因,定好起点,使学生“有准备的学习”
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方能使教学行为行之有效。四年级学生作文刚刚起步,为了让孩子们自由地表达真实的感受,作前我只组织学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护蛋活动,未作任何写法上的引导,因而获取了第一手原生态的护蛋习作。我把评讲的重点定位在品味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上,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言语学习的快乐与发展的动力;教学的难点是如何通过详细的神态、动作、语言,特别是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表达真实的护蛋感受,从而达到言为心声的目的。
这样,通过阅读学生原生态的习作,了解了学生已经掌握什么,容易出错的是什么,学生需要的是什么,从而使习作指导建立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基础上。
二、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适切的目标,使学生“有目标的学习”
在了解学生习作水平的基础之上,我设定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欣赏点评,实现不同体验的交流,丰富学生的经历感受。
2.在欣赏—挑刺—评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提炼文眼,明确写作顺序,把握重点,提高习作水平。
3.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培养自改习作的能力。
这些目标基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设置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其间的“距离”便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切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针对学情,以学定教,顺势而导,使学生“有方法的学习”
《护蛋》习作评讲的教学由这样几个教学板块构成:
【板块一】好好欣赏
1.欣赏文眼
(1)出示精彩的文题,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护蛋小卫士(言简意赅)
我当“小母鸡”(形象生动)
护蛋,想说爱你不容易!(借鉴流行歌词,耳熟能详)
(2)练习提炼个性化的文眼
2.欣赏体验
A.护蛋前
片段一:第二天一早,我给准备好的鸡蛋穿上了四件“衣服”,第一件是四层纸巾的“内衣”,第二件是软海绵“夹袄”,第三件是保鲜袋,最后一件是红色的纱衣(一个喜糖袋子)。想想还是不放心,又给它套上了一件盔甲——一个铁盒子。这下才觉得万无一失。
片段二:进了教室,我才发现其他同学包鸡蛋的手艺也不赖。有的把鸡蛋包成了条“胖金鱼”,挺可爱的;同桌把鸡蛋塞在手套里,活像一只彩色的小手;更夸张的是祝宁秀,用了几块大毛巾裹着她的宝贝蛋,把它活生生地包成了个“大毛球”。
B.护蛋时
镜头一:来到学校,我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鸡蛋。哎,还好,没事!我悬着的心才放回原位。
镜头二:下课了,走廊里“车水马龙”,我带着鸡蛋去上厕所,左躲右闪,好不容易才走过了“危险区”。
镜头三:最要命的是下午打腰鼓的时候,因为鸡蛋放在衣袋里,我都不敢用力敲鼓,生怕震坏了我的宝贝鸡蛋。
镜头四:突然,我听到“咔嚓”一声,一个同学大叫一声:“完了,我的鸡蛋报销了!”我忙凑上去看热闹。只见他的鸡蛋破在地上,蛋清蛋黄流了一地,他在一脸难过呢!我吓得赶紧回位,乖乖地做起了“小母鸡”。
C.护蛋后
指生读感受:
护蛋一天,我时刻提心吊胆,不知明天这只鸡蛋的命运会怎样?护蛋,想说爱你不容易!
今天,我体会到当“小母鸡”的艰辛,也深深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心,才能做好。
经历了一天的护蛋,我觉得真不容易,再想想爸爸妈妈养育我11年,要操多少心,受多少累啊!
[我的思考]
选择“文眼”“体验”“感受”三个切入点,孩子们不仅互相学习个性化的语言和感受,更潜移默化地明了习作的顺序:护蛋前—护蛋时—护蛋后,只有这样言之有序,才能有条理地把不同的体验表达出来。习作的方法指导尽在其中,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板块二】细细挑刺
出示孩子们习作中典型的语病片段,集体修改:
1.开头不简洁
前天星期一的晚上,于老师教我们星期二上学时带个鸡蛋来,我们就问:“老师,带鸡蛋来干嘛呀?”于老师笑着对我们说:“因为我们要举行一次护蛋行动,如果护蛋成功,老师有奖!”我们乐开了花。然后我们就到外面排队回家了。
2.词语重复
我为了蛋的安全,我给它裹了两个“保护层”,一层是四层纸巾,一层是毛线。我从家到学校的路上,每隔十几秒我都要摸一下口袋里的蛋,看它是否安全,一直到了学校我才放下心来。
3.前后矛盾
开头:昨天,于老师组织了一次护蛋活动,我们都觉得有趣极了!
结尾:我的蛋破了,这次护蛋真没意思!
其中“前后矛盾”的毛病存在于好几个孩子的习作中,这样的开头结尾确实是他们当时的真实感受,但写在同一篇习作中却显得很突兀。四年级的孩子还不懂起承转合的写作技巧,所以还需要老师的引领。因此,我帮孩子们改了一下:
开头:当我听老师说要组织护蛋活动时,心里觉得好笑:护个鸡蛋还不简单得很!
中间:经历了第一节课,我就发现护蛋是件难做的事。
结尾:护好这只鸡蛋真不容易啊!
[我的思考]
因为这些语病是这次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很多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语病。只有把它们作为错误出示出来,进行细细分析,才能发现其中的毛病。当他们重新带着审视的目光再去修改自己的习作时,就能有的放矢,习作因此有了质的飞跃。
四、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使学生“有延伸的学习”
如果说“好好欣赏”和“细细挑刺”这两个板块都是“有方法的学习”,那么接下来的“认真修改”则是“有延伸的学习”。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实施当堂评改,即习作评讲的第三个板块。
【板块三】认真修改
经过欣赏和挑刺这两个环节,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大增。以一个记流水账似的习作片段为例,学生修改后的进步真是令人欣喜。
修改前:到了教室,我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鸡蛋。上课时我老是怕蛋会打破。每节课下课我都是提心吊胆。看到别人的鸡蛋破了,我更加担心我的鸡蛋。
修改后:第二天早上,我把我的鸡蛋轻轻的放进口袋里,带到学校里。到了教室,我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鸡蛋。哈哈,我的“小宝贝”安然无恙!上课了,我把它放在笔盒里,不时地偷偷瞥一眼,生怕它飞了似的。下课了,我把它用方便袋装好,提在手里,送作业的路上一路吆喝:“让一让,让一让!”等我回到教室里时,突然,传来一阵尖叫声:“啊,我的鸡蛋报销了!”许多同学都涌了过去,只见那个同学手上沾满了蛋液。天啊,鸡蛋这么容易就打破了,我要更加小心保护我的蛋了。一个上午,我都不敢出去乱蹦乱跳,乖乖地当起了“小母鸡”。
[我的思考]
两个片段,出自同一个孩子,出自同一样的感受,但表达却完全不一样了。我想,这既有“欣赏”的功劳,也有“挑刺”的效果。
五、关注情感,因势利导,致力发展,使学生“有温度的学习”
俗话说作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果这节习作评讲课仅仅就护蛋讲护蛋,学生所得就很有限。所以在教学的每一个板块中,我都渗透一些习作态度、习作方法的引导,力求让孩子们受益终生:“欣赏”环节告诉孩子们要好好欣赏,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挑刺”环节学习细细挑刺,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评改”环节认真修改,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