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中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生学习论文,兴趣论文,物理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会学好它进而用好它。
而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伴随着孩子快乐地成长,同时玩也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因此,如何把“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玩”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体验,因为自身体验最清楚也最容易得出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努力地创设课堂活动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每次上物理课前,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经常设计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或活动,尽量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正式进入课题时有了充分的“热身”,能快速投入到物理情境中。为了增加乐趣,有时还把实验变成游戏来做,这样一来,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大气压”时,拿出一对事先抽成真空的马德堡半球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个大力士冠军赛,看哪位同学能把这2个半球分开?”学生一听,立刻情绪高涨起来,不少同学跃跃欲试。于是,笔者先找1位身单力薄的男生来拉球,可他用尽全力也不能把球拉开,这时,1位身强力壮的男生跑上讲台说:“老师,他没劲,让我来吧!”教师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大家大喊为他加油.可这位学生最后也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于是有学生提出让2位同学来拉,教师请他们再来尝试,还是没成功。最后有些学生说,这球本来就是一体的,根本拉不开,教师笑而不答,只是轻轻拧开抽气阀门,然后让1位弱小女生来拉,只见她轻轻一拉,球便一分为二。此时,教师引入“大气压”这个课题,同时让学生当场用抽气机抽气,重做拉球实验,到此学生对大气压的作用深信不疑,学生在这种玩的氛围中认识到了大气压的威力,非常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二、“玩”制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小制作的原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组合装置工序简单,易操作,易观察。通过“玩”小制作的过程,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把握住“玩”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这样,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学习后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大气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布置了1个小制作,要求用1个空可乐瓶,实现控制水流动的目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制作,然后上讲台演示。其中一组有这样的演示:向底部扎有几个小孔的空可乐瓶里灌水,通过旋开或拧紧瓶盖,使水一会儿流出来,一会儿又不流出来。该制作演示的现象非常明显,学生都能从实验现象的特征出发提炼出物理知识——大气压强。
通过一些小制作,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进而引导学生讨论现象和结果,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中建立起物理概念。
三、“玩”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在物理教学或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实验条件给学生,尽量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物理的乐趣,激发出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这比在教室里教师苦口婆心的举例效果好得多,教师也轻松了不少。更为有趣的是,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一些“意外”,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在“玩”下面这个实验时,发现A管中的水很不容易上升,根本就不会往吹气的方向喷出。但有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把图1-a稍微改变,变成图1-b,很轻松地一吹,水就沿吹气的方向喷出。之后,学生在一起交流、对比和研究发现,原来图1-a中B管离A管较远,吹气时,对A管上面的空气流速影响不大,所以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而图1-b,只是把B管稍微向下移动一点点,让B管的管口有一小部分被A管挡住,吹气时,使得A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加快,这样,就能明显地看到水沿着吹气的方向喷出。
四、“玩”解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收集一些有趣的物理题目,在课堂上穿插讲解,让学生通过比赛解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能动脑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例如,在学完“运动的快慢”后,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出了这样的题目:完成相同的1 000 m路程,小明有两种完成方式可作选择。方式1:一半路程跑,一半路程走;方式2:一半时间跑,一半时间走。两种方式中的跑速度一样,走速度也一样。他用哪种方式可较早地完成全程?要求学生思考最简单、最快速的解题方法。
一些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分析了,并且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但有很多学生没法理解,最后有1位学生想出了一种“出其不意”的解题方法。他在黑板上画出了图2。
他指着图2解释,从图2中可看出,两种方式虚线的前一段都用跑的方式,并跑了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相同,虚线的后一段都用了走的方式,并且走的路程也相同,所用时间一定相同,两条虚线中间1段,第1种方式为走,第2种方式为跑,因为跑比走快,所以第2种方式中间的时间用得就少,因此,整体来说第2种方式用时少。
五、“玩”幽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和动力,就需要发掘和注入幽默新颖的物理教学语言材料,不断补充新的血液,既要让学生走入课堂,也要让学生走出课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学生用心领悟物理语言文化幽默的内在魅力。
在讲授“速度”时,教师讲了1个笑话:1位妇女因驾车超速被拦住,交警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80 km!”妇女反驳说:“阿sir,这是不可能的,我刚才只开了7 min。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开车还没有1 h,怎么可能每小时走80 km呢?”“太太,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在下1个小时您将开过80 km。”“这也是不可能的。”妇女接着说:“我只要再行使10 km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80 km的路程。”显然,这位妇女没有速度的科学概念。
六、“玩”电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电影图文声像并茂,有多种感官刺激。它具有放大、再现、模拟等功能。物理课中应用电影的这些功能,能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不足,弥补实验教学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和学的多元化;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同时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和对物理过程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重力的过程中,学生对“失重”的知识非常感兴趣,他们都想多了解相关的知识,所以笔者特意找来电影《阿波罗13号》和《地球停转日》给学生欣赏。通过影片中的一些情节,学生了解了失重的知识和相关的物理知识。同时,学生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找出电影中的一些物理破绽。
总之,新课程下的物理课程基于构建理论,提出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强调学习的过程是基于个人经验构建知识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体验,倡导学生在这种体验中更好地学习物理。通过以上各种各样的“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实验能力、组织能力、科学思维分析能力,也为物理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