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创新_公有制论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创新_公有制论文

一部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鼎力之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之作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指导思想,又是道路和制度实践的理论升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研究,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当前,理论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充分,而且不成体系。理论界存在多种非社会主义杂音的干扰,即使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者内部,也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理论研究的滞后或者缺乏共识,会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唯有科学地、准确地把握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

      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强调要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包括“以人民为发展中心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大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等”。这些重要观点和重大原则都贯穿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中。如何立足中国国情,把中国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理论,目前尤为重要和紧迫。

      卫兴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15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一书,该书内容丰富,有七十多万字,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诸多方面,是卫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的一部分,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力作。书中收录了卫兴华教授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的文章73篇,主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建与发展、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问题、科学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问题五大主题展开,反映了几十年来中央及学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反映了不同观点的交锋。该书与卫兴华教授2014年出版的《走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殿堂》共同构成其经济理论研究的总体框架。《走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殿堂》为上册,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为下册,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这两部书是卫兴华教授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缩影,是其经济思想的精华。

      第一,准确把握和重点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基本概念和原理好比理论大厦的根基,在基本概念和原理上存在认识上的偏误,将直接影响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该书致力于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研究,澄清了理论是非。如研究和明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厘清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概念的区别。书中明确指出,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发展的体系,并不限定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特点表现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上,表现在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重要经济内容上,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初级阶段的内容与特色,而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所有阶段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色。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包容的体系,其“特色”不在于将非公有制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经济,而在于不搞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它既包括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也包括私营、个体经济等非社会主义经济,应明确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是资本主义经济。同时,作为我国基本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分配手段,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内涵相同的范畴,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第三,卫兴华教授旗帜鲜明地指出,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看,在成熟的、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不应有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继续存在与发展。书中还提出不要混同公有制的存在形式及其实现形式。要分清生产力决定论、生产力标准论与唯生产力论的区别。以上基本概念和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发展和创新必须首先解决和认清的基本问题。其中有些重要的理论问题是理论界长期忽视或认识上存在混乱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内容的廓清,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第二,该书内容丰富,系统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诸多方面,并且准确地把握和精准阐释了其中的理论观点。改革开放以来,卫兴华教授在继续研究马克思的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多地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相关研究,包括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所有制理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经济运行机制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等。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对理论经济学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性见解,其中的许多观点得到了理论界的认同。卫兴华教授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系列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及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历程。该书第一编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建与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研究中的理论是非问题都做了准确而详细的论述。他在早期的论著中就系统研究和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论;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统一与并重论;三个“是否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论;坚持独立自主同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以及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统一论。以上内容辨明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诸多理论是非,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第二编扩大了研究范围,特别研究了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搞好国有企业,警惕私有化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几种不同见解,提出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和搞好混合所有制经济。其中“不要混同公有制形式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观点,对混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错解进行了理论澄清。中央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时,众多学者和媒体宣传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传统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市场经济下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他提出,股份制并未否定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这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形式,混合所有制仅仅是公有制众多实现形式中的一种。第三编研究了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评析和回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变,提出应当学习习近平同志引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观点,即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法制轨道上运行等理论观点。第四编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问题。他一贯主张生产重效率,分配重公平,一贯主张在分配领域应是效率与公平并重和统一。他不认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主张重视初次分配的公平,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他提出“既不能搞平均主义分配;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悬殊”,阐述了公平分配,缩小收入过大差距,坚守效率与公平统一及共同富裕原则。第五编研究了科学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问题。他认为应当从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的统一来研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提出经济增长应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的理论观点。他认为体制转轨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卫教授对中国经济科学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三,打通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的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脉络,辨析了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偏离与曲解的观点。卫兴华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两者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发展与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解析。首先,关于社会主义要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始终明确和反复强调的是社会主义要尽快地发展生产力,要使人们过富裕的生活。其次,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明建立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一是服从于快速发展生产力,二是服从于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为公有制而公有制。实现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既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又要使所有社会成员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无论生产力怎么发展,都不可能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因此,社会主义的目的与本质规定要求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此基础上,卫兴华教授尤其批驳了关于马克思“普照的光”的误读,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社会性质是不同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决定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性质,因而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就是公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以公有制为主体”与“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是区分不开的。最后,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了从理论上指导社会主义实践,非常重视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例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都曾对共产主义进行阶段性区分。随后当社会主义成为实践而且社会主义制度被确立之后,我国在总结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阶段以及自身实践的经验教训中,最终得出科学结论,确认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除此之外,卫兴华教授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与经济发展层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辨析,梳理了从经典文献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历史与理论脉络。

      第四,该书对错解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敢于亮剑,在理论交锋中辨明是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30多年来,出现了大量错解曲解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观点,并且在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诸多问题中还未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共识,甚至有些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了新自由主义的解读,一些杂音一直扰乱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建设与实践。该书坚持“真理越辨越明”的原则,除了多篇正面论述理论观点的文章,还涉及大量理论争论问题。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是非需要澄清——兼谈怎样正确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关于“资”与“社”、“公”与“私”的论述》、《当前“国进民退”说不能成立——兼评“国进民退”之说》;《重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公平问题——兼评〈公平与分配不能联姻〉》等。卫兴华教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深入研究,对引发争论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在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上,对错误观点进行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评析,辨明了理论是非。卫教授“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独立思考、服从真理”的治学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总之,该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科学的见解和严密的论证,澄清了许多被误解错解的理论是非问题,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经济学要义,为创建和繁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是一部值得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学者仔细研读的著作。

      该书收录的文章都是卫教授从几百篇文章中仔细筛选出来的,九十高龄的他对每篇文章都进行了认真审改,以保证新书的质量,并且经常不辞辛劳地工作到深夜。卫教授深厚的学术涵养、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和鼓舞了我们。

标签:;  ;  ;  ;  ;  ;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创新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