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2.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乡土文化是特定区域内的居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乡村精神信仰、交往方式、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形态。在乡村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乡土文化元素体现了乡村景观的文化内涵,也是乡村景观具有地域特色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乡土文化元素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土文化;乡村景观;地域特色
引言:乡村景观不同于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具有鲜明的自然性、生产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是自然景观、聚落景观和生产景观的综合体。它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三个:本地的自然环境、当地居民长期形成的生产方式和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其中乡土文化元素决定了乡村景观的地方特色和面貌,也是乡村景观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乡村景观的建设中一味追求城市化风格,在村庄整治和迁建过程中使得当地一些文物古迹、人文传统、风俗民情等乡土文化遭到破坏。一些原本具有地域特色的村庄被一个个千篇一律、面孔雷同的村庄所取代,造成了乡村原有风貌和乡土特色的缺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忽视了当地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因此,如何将当地的乡土文化元素运用到乡村景观的建设中,是目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一、乡土文化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作用
乡土文化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类,物质形态包括乡村聚落、乡村建筑、民俗工艺品等;非物质形态包括民风民俗、行为方式、民间文艺表演、传统节日等。乡土文化具有地域性和独创性的特征,它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乡村景观建设的文化根脉和“软实力”。
1.重振乡村精神,凝聚乡民力量
乡土文化中所蕴含的地方精神、地方情结以及草根信仰是人们的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与纽带。对乡土文化的尊重与延续,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有利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守住文化根脉,保存乡土味道与民俗风情,留住“乡韵”,记住“乡愁”。
在乡村景观的建设中尊重乡土文化,一方面可以重振乡村精神,另一方面增强农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使当地居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的投身到当地乡村景观的建设中,这对于保证乡村景观建设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决定乡村景观建设的面貌和特色
当前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由于一味追求现代化的升级改造,模仿所谓的示范村模式,造成乡村景观特色的缺失,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乡土文化的作用。作为地域的特色和文化的记载,乡土文化本身就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体现着当地人风俗习惯和具有共识性的审美习惯渗透到乡村景观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当地聚落景观、生产景观、人文景观。因此,只有尊重乡土文化的地方差异性,才能真正建成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
3.体现乡村景观建设的文化内涵
乡村聚落景观作为看得见的乡土文化,属于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土文化的生命载体。不同的村落布局、建筑风格,均承载了不同的当地生活习俗,和文化形式。乡村景观的建设不仅仅是对乡村居住、生产、生活环境的一种外在物质形态的构建,还应该体现出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精神需求,满足它们深层次的艺术感悟以及文化诉求。这就要求充分尊重当地长期形成的乡土文化元素并把它运用到乡村景观的建设中去。
4.推动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
通过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传承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将极大提升乡村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另外,将乡土文化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推动现代创意农业的发展,开展以田园观光、果蔬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为主乡村休闲旅游,促进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
二、河北乡土文化元素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运用
河北省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到乡村景观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崇尚自然、绿色的理念,建设田园型自然景观
乡土文化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乡村自然景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乡土文化中所折射出的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自然观。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贯穿了我国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也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反映到乡村景观的建设中,既表现为乡村景观中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同样乡村景观也在这种自然观的影响下,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
河北省是唯一集高原、山地、湖泊、海滨、草原于一身的省份,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燕赵乡土文化中所折射出的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自然观。乡村广阔的田野,起伏的山岗,蜿蜒的溪流,茂密的林木,隐现于其间的村落,体现着千百年来我国农耕文化对于“桃花源”般理想生存环境的向往。先民们也由此将生态文明同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生活幸福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却淡薄了。由于日益增长的物欲追求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而表现为一种文化危机、生活危机。在经历了社会整合、经济崛起阶段之后,回归生活逻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自然景观成为必要。
2.传承与创新并行的乡村聚落景观建设
乡村聚落景观主要包括乡村民居建筑、街道、广场、公园、文化场所等。它们记载着村庄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着村庄独特的审美倾向。在村落选址、布局及建筑风格方面处处体现着因地适宜,择吉而居、崇尚自然、绿色的乡土理念。
当前在河北省一些地方的乡村景观建设中,建筑风格模式化和城市化的倾向导致了乡村景观千村一面,原有乡村特色逐渐丧失。伴随而来的是家园感的丧失,乡土文化认同的崩溃以及草根信仰体系的动摇。因此对河北各地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改造并用尤为重要。由冀东地区脊砖瓦房民居、冀北北方四合院、冀南“两甩袖”,“布袋院”民居等建筑风格传承创新建成了张家口民居、太行山民居、合院式民居等新型民居风格,充分体现了聚落景观的乡土文化特色。
传承保护与创新改造并行的乡村聚落景观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乡村中古民居、牌坊、小桥、古戏台等 历史古迹的保护。保持原有的乡土本色,尊重村庄原有肌理和建筑风格。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和审美取向的创新改造。
3.建设文化产业与农业生产相融合的乡村景观模式
现代农业也是将文化创意与农业生产相融合的产物,目前,河北省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将河北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入到农业生产中,赋予农业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意,使之兼具了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也将极大地带动乡村生产景观的建设和发展,并使乡村景观的功能和范围得到拓宽。例如:以乡村旅游和休闲体验为目的的乡村观光园、果蔬采摘园;民俗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的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养殖和种植的农业示范基地等等。这些都成为文化创意与农业生产相融合的新型乡村景观模式。
以文化创意和农业生产相融合的乡村景观模式,进一步拓展了乡村景观的样式和功能。例如:河北省固安县依托柳编、脸谱、漆雕、刺绣、陶艺等特色乡土文化元素,挖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吸引城区及京津游客观光度假。河北邯郸小堤村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古枣树的基因宝库、北方“村落活态文化”的生态样本为特色名片,围绕产业特色重点打造了古枣园、油葵园、文化长廊等一批休闲观光景点。此外还有河北衡水的“音乐”小镇周窝村,以音乐文化为特色建设乡村景观,并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乡村景观是一种文化艺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乡村景观模式,也是当前乡村景观建设的主要方向。
三、结语
优秀的乡土文化是整个农村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软实力”。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乡土”元素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延伸和拓宽,但是其核心的价值观和主要的内涵始终如一,就是倡导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不会改变。因此,在乡村景观建设中要给予“乡土”元素以足够的解读、尊重和运用,使之重新融入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中去,使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相映生辉,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这对维持农村生态、文化特色并建成一个经济发展,文化内涵丰富,看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云才,浏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中国园林》,2003.
[2]刘之浩,金其铭.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演化[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3]朱方长,李红琼.乡土文化传统的经济功能分析〔J〕.求索,2005(12).
[4]季中杨.乡土文化认同危机与现代性焦虑[J].求 索,2012.
[5]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6]曹云,周冠辰.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保护困境与有效传承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13.
[7]范子文. 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J].世界农业,1998.
作者简介:孙凤明:1972年3月出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现为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画专业。
赵肖:1971年3月出生;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为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注:(此为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论文,课题:《河北省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201703130401)
论文作者:孙凤明1,赵肖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乡村论文; 景观论文; 乡土论文; 文化论文; 特色论文; 河北论文; 聚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