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作新小学 广东 梅州 514021 罗 旺
摘 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用“语文素养”取代了“语文能力”“语文素质”,并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新课改以来,学界围绕着语文素养展开了广泛研究,在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对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
1.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1.1语文素养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人格能力的锤炼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故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命题。
1.2培养小学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好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综合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学生,都要有相应学段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小学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主要表现为:要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一定的习作能力———即写出一定水准的作文。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品位,让学生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观念,成为一个富有内涵的人。
2.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现状与误区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的观念依旧比较严重。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关注考试内容的讲解,忽略了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教学内容比较狭隘,缺乏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与课外阅读量的积累,使学生相应学段的语文知识匮乏或短缺,影响了以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加上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到位,一些家长也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质量提升策略
3.1规范课程标准表述,全面解读课程标准内涵
“新课标”是教师开展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当前,“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界说模糊,对语文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界定不清已经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工作的质量提升。当务之急,要在“新课标”及其相关解读著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对语文素养
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做出全面、系统地说明与规定,使教育工作者深入领会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明确认识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及结构,形成正确的评价指导理念,转变评价行为方式,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质量。
3.2树立正确评价取向,加强评价中的人文关怀
树立正确、客观、合理的价值取向是良好地开展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基础。当前,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取向扭曲、人文关怀缺失已经成为制约评价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改变工具理性支配下的功利化评价取向,发挥评价对学生的全面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要赋予评价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在正确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祖国语言和文字的同时加强评价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激励性,提高评价对学生道德情操、个性成长、审美体验、人格完善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使评价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适应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与发展需求,实现评价的全面育人功能。
3.3形成多元评价机制,促进评价功能有效整合
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综合、客观、全面开展的有力保障。一方面,要构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多元主体评价机制,“解放”评价权利,实现评价权利的均衡分配,使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师等共同融入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工作之中,形成评价合力。这不仅能够减轻任课教师对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主体性“压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家长等其他评价主体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发挥“多视角”的综合评价作用。另一方面,要形成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改变单一、固化的评价现状,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方法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助益性。同时,要构建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诊断评价与发展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多元功能,使评价兼顾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心理、品德等各项素养的整体发展。
3.4重塑价值理性地位,探寻评价中的人性解放
小学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教育对象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奠基时期和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这对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工具理性支配下,学生与教师在其现实性上都已成为工具性、物欲性的存在物,“人的全面发展”几乎成为空洞的口号,学生的个性受压抑,感性培养被扭曲,精神世界被忽视。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悖时,我们亟须重塑一种引领教育发展的时代力量———价值理性。只有重塑价值理性的核心控制力,教育才能回归本真;评价才能回归对学生需要、兴趣、潜能、个性以及精神世界的关怀;学生才能回归自我,发展本我,成为“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感觉的人”。唯有如此,教育(评价)才能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性解放。
4.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切实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汉市五里墩小学课题组,王玮,胡蕾.小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评价及其教学策略研究[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05:50-57.
[2]李倩楠.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教育策略探析[J].科技视界,2013,02:145+54.
[3]徐桂芝.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1,11:54-55.
论文作者:罗旺
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教育》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素养论文; 语文论文; 评价论文; 小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全面发展论文; 《高等教育》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