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世界的“中国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印象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G 蛋糕未出炉香气已诱人
2004年12月15日,中国电信业投融资国际论坛首届年会在京召开。“提到电信业就无法回避3G话题,时至今日,有关3G标准之争越发激烈。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三大标准之一的标准从一开始到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受到了似是而非的争论”,这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新产业研究部主任宇德海的开场白。
因其巨大的市场和较大的利润空间,中国3G的发展一直备受世界关注,有关3G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一直未出台相关技术标准,何时发放3G牌照更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不到一个月,事情突然发生了转机,曙光出现在寒冷大地的东方……
中国3G大门悄然开启
2005年1月12日,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一句话,暗示着中国3G市场的大门已悄然开启。王旭东表示,信产部“将适时提出我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决策建议”。
在12日召开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王旭东说,2004年,中国在3G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信息产业部正抓紧与有关部委研究制定3G发展战略规划,做好相关配套政策研究工作。
2004年,信息产业部牵头组织实施了全球规模最大的3G技术网络试验,对TD-SCDMA、WCDMA、CDMA2000三种主流标准进行了测试,参与企业包括国内六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国内外34家系统和终端厂商。
王旭东说,试验的成功为中国3G发展奠定了基础。他透露,目前,有关的知识产权对外谈判、标准化等工作正抓紧进行。他同时表示,3G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动这项新技术的进程,为其发展创造条件。他说,中国政府是根据技术成熟程度和市场需求来考虑3G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借鉴欧洲市场的发展经验,并不存在提前和推迟3G发展的问题。
王旭东在发言中表示,3G的发展需要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和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今年,信息产业部将按照“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原则,将有关的市场准入与完善业务、资费、监管政策,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配套实施,同步推进。同时,信息产业部加大了对3G研发的支持力度,国产3G标准在其2004年度对国内电子信息企业的5亿元支持基金中,再次以7200万元的份额成为最大的扶持对象。
中国应抓住3G机遇
在2000年5月,国际电联正式承认TD-SCDMA作为世界的标准,在那个时刻,国人欢欣鼓舞,充满自豪。因为这么多年来,一个令我们很伤心的话题就是缺少自主、核心的标准。TD-SCDMA标准的诞生,无疑为中国在高端技术领域拥有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
任何一项新技术都是在使用中成熟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是你需要看这项技术是否有前途和成长性,是否本身就是错误的和不先进的,很显然,3G不是。可以想象欧洲在3G的初期,包括英国,刚使用时成熟吗?一天之内有两次的大型停机,这叫成熟吗?
现在,中国威胁论出来了,因为我们在发展中并没有完全按照某些人或某些集团的预期去走,因此,别人会感觉到威胁越来越大。3G在这方面所遭受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可喜的是,TD-SCDMA标准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在2004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似是而非的诱惑,牢牢把握3G的进程。可喜的是,我国的产业界在坚韧不拔地往前走。
各国政府都在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在本国、本地区影响巨大的技术是要推广的。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一个落后国家在赶超先进国家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新兴产业崛起而实现的。回顾世界现代化历程,任何一个后来居上的国家都是这样———纺织将英国第一个推入了现代化,而德国炼钢、日本等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也都是在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中崛起。
对于中国来说,连续多少年来通信是增长最快、比重最大的产业,它的产业关联和带动作用非常大———有人通过2G的计算,得出3G的机会是以万亿元来计算的。
巨额基金扶持3G发展
2005年1月9日,信产部公布了2004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招标项目的中标企业名单。在这份名单中,波导、夏新、海信等几家一线国产手机品牌名列其中,而开发国产3G标准手机芯片的凯明和上海展讯通信也榜上有名。
根据信产部公开的资料,这些企业获得的产业发展基金,将被要求全部用做3G手机和系统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而“国产3G标准TD-SCDMA是开发中的重点”。 据悉,这项信息产业的发展基金为每年发放,每年的金额均为5亿元左右,主要用于政府对国内IT、通讯、电子产业企业的发展。据业内人士透露,作为未来我国进入全球信息产业强国的重中之重,3G仍是此次信产部资金扶持的重点。
根据官方公开的数据,信产部2003年已经为国产3G标准投入了超过2亿元的先期资金。2004年7月,信产部、发改委、科技部又共同向国产3G联盟发放7亿元专项资金。业内人士认为,加上此次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基金中分配给3G的资金,仅仅是政府为国产3G标准开发进行的拨款,就超过10亿元。
此外,在国产3G标准之外,包括手机操作系统、数字电视、网络游戏软件开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高性能数码相机、数字集群(数字对讲机)等多项新兴技术也均成为信产部专项资金的支持对象。中标企业中,还包括联想、海尔、华为、中兴、TCL、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创维、长虹、盛大等多家国内通信、IT、家电巨头。
全球企业豪赌3G
NEC:NEC完成了在华投资30年来最大的一次合并重组,把旗下通信业务整合进全新的航母企业———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并挖来摩托罗拉的副总裁卢雷担任掌舵人。终端方面,NEC计划今年把1/3的研发投入到中国,明年更增加到2/3。
诺基亚:诺基亚在华四大生产型企业的整合也已取得决定性进展,新公司将成为中国移动通信行业最大的制造和出口企业,明年初正式投入运营。此外,诺基亚还准备把杭州3G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增加一倍,一年后将达到360人左右,以迎接3G来临后的研发增长。
爱立信:爱立信也已完成了对北京普天和南京熊猫两家合资公司的重组,此外还可能重组爱立信在中国的全资公司,从而加紧在华推广3G以及比WCDMA更先进的HSDPA系统。
华为:早在1995年,华为就开始启动3G的关键技术研究,1998年则正式开始进行商用系统研发。多年来,华为在3G的研发中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投入研发人员3500多人。2004年,华为投入3G研发的费用接近10亿元,占公司研发总投入的三成以上。到现在为止,华为公司已全面掌握WCDMA核心技术,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够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
在商业应用上,华为的WCDMA产品已经在阿联酋、香港、毛里求斯、马来西亚等地进行了成功应用。今天,华为具有了3G领域全面的优势,包括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等多方面的优势,华为已经拥有包括GSM、WCDMA、CDMA2000和TD-SCDMA产品在内的全套移动通信解决方案。
中兴通信:2003年,中兴通讯海外市场的合同销售额达6.1亿美元,其中CDMA产品占最大比重。中兴的WCDMA设备已经在突尼斯等国家实现了商用;中兴的CDMA设备更是在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印度等全球主要人口大国都有成功铺网。据悉,中兴还是国产3G标准TD-SCDMA的产业联盟成员。不过,其重点和优势还应该是WCDMA和CDMA2000。中兴在WCDMA的研发人员达2000人,将在WCDMA上采用“新一站式”解决方案。在CDMA2000这个3G标准上,中兴从2G就已经成为国内CDMA铺线最多的厂商之一,对于过渡到3G更是顺理成章,完全可以保证向3G的平滑过渡。并且,中兴的CDMA2000技术是基于IP技术的,比国内竞争对手在技术上已经遥遥领先。
大唐:在国内,2000年大唐集团在TD-SCDMA上的投资是2亿,2001年接近4个亿,2003年投入近10亿元。2004年6月7日,大唐电信宣布打算为旗下子公司提供高达13亿元的贷款担保以资助其发展3G技术。同期公司证实,刚刚获得的华平7000万美元投资是迄今为止大唐电信第一次大规模引入外资,引入该笔投资与大唐拥有的TD-SCDMA标准发展有关。2004年9月,在由三大部委联合立项支持TD-SCDMA产业联盟的7亿元人民币国家专项资金中,大唐移动作为最大赢家获得2亿资金的支持。与此同时,由欧盟提议的WCDMA与TD-SCDMA“混合组网”方案取得实质性进展。同年11月11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宣布以1.5亿元人民币入股大唐移动获得3%股份,另外投入1亿元人民币用于TD-SCDMA无线部分的产品开发。此外,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还将开放其在上海的一条生产线进行TD-SCDMA设备生产。
宇德海认为,作为TD-SCDMA标准,所肩负的是历史使命,必须经历从丑小鸭变为天鹅的过程,任何的观望、犹豫都可能会成为将来的遗憾。
中国3G难解之局
此前,以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为首的几位学者撰写的《中国3G世纪报告》中,一些主要观点失之偏颇,令人难以苟同。
技术和市场“早已成熟”?
该报告提出,3G在“国际上技术早已成熟,市场也早已成熟”的观点。
事实上,全球3G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正是在于技术与市场的不成熟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脱节。或许大家仍记忆犹新,在2000年前后相当的一段时间里,电信业界、投资机构和众多媒体对3G概念进行了太多的炒作,欧洲一些国家天价拍卖牌照更是火上浇油,为3G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泡沫。但是,过热的炒作并不表明技术和业务的成熟。中国的政府主管部门2001年决定进行3G技术试验。最初的试验结果与人们的想象的大相径庭,虽然系统设备相对比较成熟,但也发现了一些对于规模商用至关重要的问题,包括终端设备相技术严重滞后。系统设备在功能和性能上也还有待提高,特别是能够吸引用户的内容与应用非常匮乏等。即使是几个标准本身,当时也还都处在不断的完善之中,修订非常频繁,几乎每三个月就推出一个新的版本和几十、上百处的修改,频繁的版本更新成为困扰设备制造商的一大难题。
直到2003年9月底,具体负责3G技术试验的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闻库在一次讲话中仍然认为,3G的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是技术和产品还不够成熟,二是移动数据新业务的互通难度很大,标准之间的互操作和兼容性短期内难以实现。
引入和发展3G的时机是否成熟,从技术和业务方面来判断,主要是看技术是否可以满足商用的需求,设备特别是终端设备是否可以满足运营的需要,市场需求是否已经可以支撑网络的运营。如果说3G技术和业务“早已成熟”,恐怕是言过其实。否则我们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在整个欧洲,虽然3G牌照发了那么多,但截至目前大规模提供3G业务的运营商仅只和记黄埔一家?为什么直到2004年年底,全球已经获得WCDMA牌照的约120个运营商中,正式投入商用的网络仅占不到1/3?
“醒得早,起得晚,行动慢”?
该报告对我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至今未发放3G牌照持强烈批评的态度,并将其概括为“醒得早,起得晚,行动慢”。根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我认为这样的评语对于所有参与其事的各方面人士,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3G炒作的热潮之中,信息产业部6个司局组成了3G领导小组,决定开展技术试验,为3G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这次3G技术试验,历时三年多,是全球规模最大、涉及厂家最多的一次试验。试验结果对于我国3G的科学决策、标准制定、产业发展和网络运营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该报告认为既然国际上技术和业务都“早已成熟”,我们只需要跟着感觉走即可,早早发牌照,快快开放市场,如此这般就可以“加快发展世界最大的电信市场”了。笔者以为,3G牌照发放的迟早、发放的多少,并不说明一个国家电信业的发展水平,与这个国家电信产业的发展潜力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印度政府发7张3G牌照自然有其考虑,中国至今一张3G牌照未发也自然有其道理,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些形式问题上与人攀比。君不见,虽然欧洲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醒得早、起得早、行动快”,但欧洲拿到3G牌照的运营商之中,绝大部分还不是至今尚未大规模提供3G服务?
“国家被俘获”?
该报告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放3G牌照太慢,“实际上是受到某些利益集团的干扰和俘获”。笔者以为,某个企业、某个行业并不具有左右公共政策的能力。在这样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很难想象决策者会受某个企业或者行业的摆布。
美国人在任何事情上都从来不讳言自己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我想就中国的3G发展决策而言,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利益,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可该报告有意无意地在强调新技术使用所能够带来好处的同时,却忽略或者低估了技术拥有者会因此得到的收益。须知,使用别人的创造发明是要付费而不是无偿的,无论早晚。在我国加入WTO的谈判中,美国政府坚持要求中国政府承诺采用高通公司的CDMA技术,而当时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GSM网络。可见,美国人是很关心“这一技术是由谁创造发明的”。
日本是世界上3G网络建设和投入商用最早的国家之一,2002年10月就率先在开始提供3G服务。日本之所以在发展3G上表现最为积极,是鉴于在2G发展上独家采用自己的PDC标准的教训,企图在3G发展上抢得先机。为此,尽管日本是世界上非关税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日本的NTT DoCoMo却成为欧洲之外最先宣布采用WCDMA的公司。究其原因,都是为了国家利益。目前,仅NTT DoCoMo一家,就占到全球WCDMA用户总数的60%以上,如果再加上和记黄埔,这两家就占到用户总数的90%以上。
CDMA2000的情况也是相似,目前用户主要是集中在韩国。这是因为,韩国在2G阶段选择了当时技术还不太成熟、没有市场但有发展前景的CDMA技术,并不惜重金购买高通公司的专利技术,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不论是运营、制造还是科研,韩国都已经成为CDMA大国。由于CDMA2000lX与原先2G的IS95有很好的兼容性,因而比较容易升级到3G。在此基础上,韩国政府着眼国家利益,积极推动向3G迈进,目前在CDMA2000的研发方面仍然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3G发展决策的复杂性
国际上目前3G整体发展的状况对我国的3G发展决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如果说国外的3G发展是由某一个因素决定的话,那么对中国来讲,可能有多个因素。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跟别的国家并不一样。中国目前的移动电话用户有近3.5亿之多,每年全球新增的移动电话用户有1/3在中国。因此,3G对中国来讲,机会大,同时风险也最大;其他国家的3G发展基本上是在原有市场竞争格局下进行,而中国的3G还肩负着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重任,会有更多的运营商加入3G运营;其他国家不必顾及自有知识产权技术,而我们就必须把TD-SCDMA的研发、产业化及知识产权谈判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至于该报告中所担心的中国会丧失3G发展机遇,其实,当年中国在GSM技术选择上已经有过这样的经验。GSM是在1995年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入商用的,而在欧洲1992年就已经商用。从1992-1995这几年,恰恰是GSM技术和设备走向完善、走向成熟的时期。此外,按照某位著名电信专家的观点,中国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移动通信设备厂家数量最多的国家,因而移动通信设备的成熟性、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对中国而言,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加重要,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会如此一丝不苟地对待3G技术试验的一个重要原因。
争议焦点
争议话题1∶3G牌照发放是否越早越好?
《中国3G世纪报告》:我总的看法和建议是,对3G而言,国际上技术早已成熟,市场也早已成熟,要尽快启动3G运营。
争议话题2∶3G技术是中性的吗?
《中国3G世纪报告》:技术从来都是中性的,既无国界,也无边界,同时技术又有外部性和外溢性,谁发明都会使技术使用者受益。在激烈竞争的电信市场中,竞争的实质就是看谁最先使用、最有效率他使用最新的技术,而不考虑这一技术是由谁创造发明的。
争议话题3∶3G时代,是否需要重建电信监管机构?撤消信息产业部已经提上日程? ^《中国3G世纪报告》:参照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FCC的模式,在适当的时候(如下一届政府)撤消信息产业部这个产业部委,建立独立的、与国际接轨的电信监管部门。
争议话题4:如何正确看待“国家被俘获”的说法?
《中国3G世纪报告》:在经济转轨期间,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国家被俘获(govemment capture),它是指国家的某些部门或者公共政策被少数利益集团所影响所俘获,使其公共政策、公共投资、公共资源分配明显有利于这些利益集团,而以牺牲全社会利益和整体福利为代价。 ^胡鞍钢首度回应“我为何主张尽早开放3G市场”
在每一次大的变革之前,往往伴随着一场大的辩论,而这正是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辩论、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过程。
中国的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也是如此。
我们的报告不是一个关于3G技术的报告,而是一个关于中国如何从信息大国到信息强国的发展报告,并形成了五个重要的发展观点,我相信会成为社会共识。
“3G创造就业论”
我们提出3G创造就业有它深刻的、现实的国情背景,这是因为整个就业格局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全国大学通过1998年扩大招生以后,每年新增的入学人数以及新增的毕业生人数,都在大幅度增加,占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比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188万人,是城镇新增就业量的22%。而1980-1985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94万人,同期大学毕业生约为139万,仅占新增就业量的4.2%。因此,目前和今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是空前的也是持续的。
关于就业与发展我写过两本书,这也是我们研究3G问题的独特之点,我们不是从中国的3G技术成熟不成熟的角度,而是从就业压力的现实角度来研究。当然并不是说开放了3G市场中国就能解决就业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
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3G给我们提供了创造就业特别是为大学毕业生创造就业岗位的一个契机。我到韩国和日本调查发现,3G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就业密集型的行业,能创造一个巨大的服务链和大量服务提供商。而且3G是通过服务来创造增加值,而其他行业,比如重化工业创造增加值却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煤炭等原材料的。
信息产业有两个突出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信息产业内部产业链条很长,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到劳动密集产业都有;第二个特征就是产业间关联度高,渗透力强,信息产业正广泛渗透到其它产业部门。3G也是正是如此,3G市场的开放将会形成新的产业链。
我们的核心观点是,这个市场开放得越早,开放得越充分,它创造的就业规模就越大,这将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重要一计。对中国国情而言,信息产业首先是服务业,其次才是制造业。发展信息产业首先是要创造就业,其次才是创新技术,前者是目的,后者只是手段。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从1995年以后,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员的绝对数是下降的,从8900万人降到了2000年的8043万人,这两年稍微有所上升。可以看出,制造业创造就业的能力不是在上升而是在明显下降。全世界制造业也很难再创造新增就业,全世界制造业总共1.8亿人,我们中国占了8000多万人,只能在服务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在是否开放3G市场方面必须考虑中国国情和世界世情。
“全面创新论”
在开放与发展3G市场方面,我们也鼓励所谓的“全面创新论”,这个创新是广义的,不止是技术创新或某一个单项技术创新。相对于中国市场规模与科技国情而言,实际上市场创新比技术创新本身更具有意义,并不是某项技术创新不重要,而是说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3G的市场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就业形式创新,当然也包括技术创新,这是一个全面的创新,不能以一种创新妨碍了其他创新。所以创新应该是全面创新,而不是单一的技术创新。
限制中国发展3G或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不是世界的技术发明大国和出口大国。
第一,中国的国际专利占欧美日国际专利系统的发明专利不到1%;第二,2000年中国版权和专利收入、支出占世界总量比例分别为0.1%和1.7%。这两个不到1%决定了中国主要是技术引进国、购买国、应用国、使用国、扩散国,虽然她早晚要成为世界技术发明国和技术输出国,但是目前还不是。我们要对中国科技国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购买技术专利或知识产权交易如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隧道,需要支付必要的过隧道费。中国将来怎样和其他国家进行知识产权交易或交换这是厂商行为,不一定是政府行为。政府主要职能是鼓励技术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因为技术具有外部性、外溢性,但知识产权形成技术市场交易应该是市场行为,这是两个不同概念。技术本身是瞬息万变的,企业比政府更理性也更聪明,知道是该买过路费,还是自挖隧道或合挖隧道,哪一种更合算。
报告中涉及到的具体数据,比如说像一些电信专家提到印度没有3G运营商,这是由于对3G标准的不同理解。我访问印度的时候,印度电信管理局官员介绍有七家运营商使用3G技术。另外,国际组织CDG认定印度已经开展3G业务,它认为印度有四家3G运营商,也有一些机构说印度有六家3G运营商,统计差异来源使用的技术口径不同有关。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核心观点,我们并不是想说清楚印度的3G运营商是七家也好,还是六家也好,而是中国必须开放3G市场,不要在新一轮的国家竞争中落伍,这个含义很清楚。不能因为对印度的3G运营商数量有争议,就将讨论引导向另外一个方向。
为什么印度电信业有相当多的制度创新,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发放全服务牌照等,因为他们感受到中国对他们的竞争,印度专家多次表示要“向中国电信业学习”,尽管目前印度电信业总体来说比中国落后。但这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我认为新的竞争优势本质是一种制度性的竞争,制度竞争导致市场开放,也会导致印度比较快地发展。
全球化已经把中国推到空前的竞争环境之中,国家竞争导致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开放市场的核心就是创造一种竞争机制,使得市场中的所有人像兔子拼命地奔跑、不断地奔跑,形成一种新的追赶的潮流。
“技术中性论”
我想重申“技术中性论”,这不只针对3G技术。因为技术发展变化非常快,很难识别谁是冠军,谁是亚军,必须要经过市场竞争,如同体育比赛一样,由市场竞争来选择。并非所有技术的创新都会成为有市场的创新,这两个概念不完全等同,所以需要让市场来选择。如果经得起考验就能生存下去,如果经不起考验就是昙花一现。所以我主张,政府在使用什么样的3G技术方面应持技术中性态度。
任何一个厂商为了提供更有效率的电讯服务,他不管是使用谁的技术都要使用更有效率的技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什么意思呢?无论是引进技术,还是创新技术,根本在于是否高效率地使用技术;并不在乎是谁发明了这个技术,而在于你能不能获得(包括购买)这个技术,通过这个技术扩大你的市场份额。在这点上,我们的企业比政府官员要聪明。最重要的是,后者是不会对企业的投资负任何责任的,而他们的干预更大的可能是使企业不能获得高效率。
“消费者主权论”
我们主张“消费者主权论”,因为我们搞的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生产者主权”,围绕着生产者怎么样做文章,而市场经济围绕着消费者,就是让消费者投票,增加消费者的福利,保证消费者的剩余。从这个角度来看,开放市场首先是满足消费者的利益,在此基础上满足生产者的利益。所谓开放市场包括引进技术,包括购买技术,也许进口技术可以做到。沿着“购买-引进-吸收-创新”的路线发展,是和技术产品生命周期有关系的。
我们更偏向市场友好、竞争友好、技术友好和用户友好。为什么说竞争友好呢,不能说偏向一个企业,歧视其他企业,一定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我们最近刚刚翻译了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改善投资环境,使人人受益》。我想我们的核心观点就是通过开放3G市场,使人人受益,主要是消费者受益,次之是生产者、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受益。能不能这么理解,国家利益主要是体现在社会福利上,社会福利的核心是消费者,我们不能按计划经济的思维来讨论3G市场开放问题。
开放3G市场,不是决定使用哪一种技术,而是决定发展哪一种市场,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开放3G服务业,因此我们更主张发全服务牌照或者全业务牌照,让所有的运营商、内容提供商不受限制地提供多种服务,更加公平地激烈地竞争,使广大的消费者受益,这就是最大的国家利益。
“国家俘获论”
我在报告中指出,“在经济转轨期间,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国家被俘获,它是指国家的某些部门或者公共政策被少数利益集团所影响,所俘获(指国家当了这些利益集团的俘虏),使其公共政策、公共投资、公共资源分配明显有利于这些利益集团,而以牺牲全社会利益和整体福利为代价”。这是我们报告的一个核心观点。实际上,国家被俘获这个观点并不是我们的捕风捉影,这是在经济转型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或政治经济现象。
到底国家有没有被俘获,消费者可能并不清楚,但是已经感受到了。比如手机双向收费,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移动通讯业开始发展时,实行双向收费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到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用户国的时候,还继续双向收费就不行了。手机双向收费并不像某些人认为的“天然合理”,也不会因为改成单向收费后影响移动通讯业务发展。2003年2月,印度电信主管部门决定将移动运营商从双向收费改为单向收费,这一举动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例。从双向收费改为单向收费一年多以来,印度移动通信市场以120%的增长态势发展,运营商没有一家倒闭;相反,他们在分享用户增长的盛宴,一年后他们相继承认:我们赚到了钱。我认为,中国一直没有资费“双改单”,就是因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被某些利益集团俘获了,将广大消费者剩余转入到少数生产者剩余,形成一种租金,就会让某些行业,或者某些公司独占这种超额利润。
客观的分析,3G市场迟迟不能开放,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被俘获,这不仅仅是一个部门被俘获,而是多个部门被俘获。这种俘获,使得消费者不能得到应有的福利,事实会证明这一点。开放市场的前提就是要解决国家被俘获的问题,因为国家应该通过开放市场,让市场来选择技术。使得老百姓通过这样一个市场开放直接受益、普遍受益、公平受益。
再问“3G经济、谁的经济”
2004年我国首次突破入境旅游人次1个亿,旅游收入达到250亿美元,估计4年之后我国可以达到1.3亿-1.4亿入境旅游人次。这么多的人群到中国来访问,中国能不能和国际接轨,能不能和国际同步,能不能和世界融入?这也是给中国发展3G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3G市场绝不单单是中国自己的市场,而是世界市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发展3G市场需要全球视角、国际视角,我们的3G需要在全球市场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2008年将召开奥运会,这将是个人文的奥运、绿色的奥运、科技的奥运。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开放的奥运”,因为奥运是全球的奥运。
我们的报告基本上肯定了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的追赶模式,它是电信技术的后来者,也是追赶者,又是成功者。中国电信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也证明,开放的重大意义远超过改革,其核心是中国从外部获得大量的资本、最新的技术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开放电信市场既是迅速发展中国电信业最重要的经验,也是最重要的成果。我一直认为,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竞争激烈、高度国际化的电信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开放,在于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市场的创新、服务的创新、消费方式的创新以及制度的创新。
总之,我认为,开放和发展3G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国IT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契机。当然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实际上就面临信息不对称,知识不对称,市场风险的问题,所以要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也包括制度化和专业化地讨论这些问题。
为什么被热炒值得研究舆论鼓噪掀开3G利益之争
胡鞍钢、阚凯力两位被期待的主角共同缺席了一场由民间发起的3G(移动中的宽带上网或视频应用)研讨会,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本以为能看到一场精彩论战的业界人士们继续演绎“胡阚之争”。
2月4日,国内诸多电信专家出现在由“博客中国”等机构组织的3G问题研讨会上,面对面地就日前通过媒体展开的3G大战对垒。
不久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披露了一份首次以经济学家角度撰写的3G报告,提出了“3G尽早实施能拉动GDP增长、能增加百万就业机会、3G市场迟迟不能开放,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被俘获”等观点。
经济学家的报告引起了电信界的地震。电信专家阚凯力等人认为,胡鞍钢报告中硬伤过多,3G牌照发放的时机还不成熟,应该缓行。
爱凑热闹的媒体把辩论的各方划分成发放3G牌照的“敦促派”和“暂缓派”两个阵营。
舆论鼓噪下的3G之争
有业界人士撰文这样评价媒体们轰轰烈烈讨论的“胡阚之争”:“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的一个《中国3G世纪报告》,业界名人阚凯力的一个反驳,再加上媒体的炒作,一场争论就这样开始了。这场争论其实已不是胡阚两人之间的争论,因为从一开始,面对阚凯力的反驳,胡鞍钢就一直没有回应,而积极响应的还大多是业界的人士。”
或许正因为论战由一个经济学家而起,或许是有了媒体的帮忙,此次关于3G的讨论已经由一个纯技术话题演变成一个公众关注的社会话题,国内某网站做了关于3G讨论的专题,居然有近3000条跟帖。
一些在电信领域历练多年的资深入士也表示,3G的讨论在业界一直没停过,但从没有这样引入注目过。
有意思的是,不少真正搞技术的专家却不关心被媒体吵翻天的论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李道本算得上是3G顶尖级的技术专家,但直到他被邀请进了3G问题研讨会上,才知道原来3G已经成了公众话题。
李道本说,他不能理解的是3G为什么在国内被炒得这么热。他调查过20多个国家3G的情况,欧洲关注3G的国家不多,在亚洲,韩国等建3G的国家发展状况也不理想。李道本认为,3G为什么被热炒值得研究。
也有人认为,无论参与辩论者是为利益集团说话,还是出于真正的学术良知和社会责任,不同声音的出现,都不失为一件好事。它对于政府部门在3G决策上保持理智和利益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毕竟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上,信产部部长已经提到3G牌照的发放不会再等太久。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专家史炜认为,3G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价值量已经在媒体的炒作中被放大。3G的作用被盲目放大以后,往往使决策和讨论走向偏离,有可能会造成这样的错觉,认为发放3G牌照就会使中国信息化产业迈上新台阶,而事实远不是这样。
3G的利益之辩
虽然胡鞍钢和阚凯力不约而同地缺席了民间机构为他们准备的论战平台,但在研讨会召开的前夕,两人都相继借助媒体抛出了最新的论战书。而胡鞍钢则是被阚凯力等阵营批驳后首次作出回应。
胡鞍钢在他的3G报告中提出了国家被俘获的概念。他解释说,国家被俘获是指国家的某些部门或者公共政策被少数利益集团所影响、所俘获,使其公共政策、公共投资、公共资源分配明显有利于这些利益集团,而以牺牲全社会利益和整体福利为代价。
胡鞍钢认为,3G市场迟迟不能开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被俘获”,这不仅仅是一个部门被俘获,而是多个部门被俘获。
论战的另一方阚凯力认为,如果时机不成熟就推出3G,投了千亿元却得不到市场的接受,国家将遭受巨大损失。
作为回应,在《我为何主张尽早开放3G市场》的文章中,胡鞍钢再次强调了国家被俘获的说法。他甚至搬出了论据,他说,中国之所以一直未能实施移动通信资费的“双向收费改单向收费”,就是因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被某些利益集团俘获了,让某些行业,或者某些公司独占这种超额利润。
阚凯力的说法是,到目前为止,对3G业务(移动中的宽带上网或视频应用)的需求仍然严重不足。全世界如此,在我国也如此。在对3G业务看不到实际需求的条件下,我国完全没有必要建设耗资几千亿元的3G网络,建筑在这种泡沫上的大规模就业也不可能持续稳定。
对胡鞍钢关于“国家被俘获”的说法,阚凯力认为,我国稳健务实的3G政策绝不是“国家被俘获”,它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坚持。
在两个阵营的辩论中,电信领域的资深专家有力的武器是技术。他们认为,胡鞍钢是经济学家,不懂电信,引用的数据存在严重问题。胡鞍钢则称,自己的报告不是一个关于3G技术的报告,而是关于公共政策的探索。
对于胡鞍钢提出的“国家俘获论”及3G背后有利益集团,《通信世界》总编辑项立刚说,任何事情都是利益之争,3G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制造商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只不过,国家在发放3G牌照时应该代表国家的利益。
针对外界传言胡鞍钢背后也有利益集团的说法,项立刚认为,学者肯定也经常代表利益集团说话,只不过最好不要代表个别厂商的利益发言,而应该代表大方向,代表多数利益集团的利益。
IT评论家方兴东更是毫不掩饰地说,3G就是一个利益。他认为,从产业角度来说,在3G问题上,希望最大的获益者是国外设备商,然后是国内没有牌照的运营商,还有移动牌照的运营商。但目前中国在3G问题上,国家利益上是错位的,还是站在少数运营商的角度来考虑。现在3G还缺一笔细账———应该仔细算一下,3G上还是不上,快上还是慢上,分别会给不同的利益群体带来怎样的影响。
3G讨论引出政府决策透明话题
除了利益外,GSM协会中国区总经理雷鸣说,他看到胡鞍钢的文章还讲了,在3G这样问题的决策上,过程应该透明公正。
的确,胡鞍钢在《我为何主张尽早开放3G市场》一文中说,开放和发展3G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国IT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契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实际上面临信息不对称,知识不对称,如何对待市场风险的问题,应该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以及制度化和专业化。
民间3G论坛结束后,一位业界人士在网上发布评论说,3G说了那么多,但最关键的是应该要求政府透明决策。
这位业界人士的观点是,谁出来说话,肯定都代表一定的利益。有人代表运营商的利益,有人代表制造商的利益,有人代表消费者的利益,有人代表增值运营商的利益,有人代表想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的利益。因此,政府能否在决策时,公布一个政策公开征集意见期,让社会各界充分发表意见。政府决策不透明,社会无法监督,不管将来做出什么样的决策,都难以避免被俘获的指责。 ^3G上不上是一个小问题,大问题是必须进一步推动电信改革,国家应该明晰整个电信市场的政策设计是什么样的,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谈到政策,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专家史炜认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前提是政府的公共政策的体系是否建立起来。建立公共政策体系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要削弱很多利益群体,甚至是决策部门的既得利益。
运营商备战3G
3G前夜 中国联通绝地反击
网络翻身
“当中国移动在数据业务上早已领先中国联通一步时,中国联通便希望用网络的优势追赶上中国移动。在3G备战中,中国联通占据了中国移动所没有的时间优势,因为从现在中国联通的CDMA 1X升级到3G的CDMA2000 EVDO,在全国范围内也仅仅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全部部署完毕,这是其他运营商在WCDMA体系下难以做到的。”诺盛电信分析师蔡丽萍说。
错过了星星不愿再错过月亮,这是对中国联通备战3G的表现最为贴切的形容,因此,在3G面前的中国联通表现得十分活跃便更加合情合理。
2004年,中国联通在网络质量上进行了大转变,在CDMA网络升级工程中提出“大提速、大安全、大覆盖”三大核心。2004年9月17日,中国联通宣布:在耗费了3年多时间和680亿元人民币后,其CDMA三期工程的第一阶段建设已经完成,并且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将其CDMA网络升级到CDMA 1X。而在升级完成后,联通网络常见的一些盲区随之消失。同时CDMA lX用户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实现平均80K-100K的上网速度,达到“准3G”的水平。
而不久前,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带队的电子信息产品采购团赴美国与摩托罗拉、英特尔、思科等公司分别签署总价值23亿多美元的采购合同。而此次政府采购订单中的CDMA设备,主要针对中国联通第三期扩容工程。
诺盛电信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联通在2004年的投资重点是CDMA网络。
另外,中国联通“双模手机”于2004年8月正式商用。2004年年底,联通进一步推出“双模卡”。
噱头———电视手机
电视手机概念的热炒始自2004年,目前共有三种不同的定义。一种是通过微波无线传播接收模拟电视信号的电视手机,日本厂商NEC刚在中国推出了一款内置电视调谐器的手机,用户可免费收看节目;第二种是通过卫星传播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的电视手机,也叫多媒体广播手机(DMB),韩国厂商如LG已经在韩国推出了这类产品,但由于中国数字电视的相关标准仍未出台,目前中国还没有这种手机;第三种是通过运营商网络提供流媒体形式内容的电视手机,用户需要交费才能观看。
与中国联通密切相关的正是第三种手机。
中国联通按照“建CDMA精品网,数据业务赶超移动”的规划,在网络升级别CDMA 1X后,便开始在数据业务、产业链建设以及亮点应用上发力。运营商们都在寻找替代短信的下一个杀手应用,而3G时代的主要特征是流媒体服务,所以电视手机成了眼前运营商最好的“噱头”。
中国联通早已经在电视手机上开始动手。2004年4月,中国联通推出了新的业务品牌“视讯新干线”。广东联通在赞助雅典奥运会亚洲区拳击预选赛的同时推出了“手机电视”赛事直播,这是国内运营商首次公开进行的商用测试。
中国联通在发展CDMA初期业务上曾吃尽了终端供应不足和价格过高的苦头,因此,手机定制成为了其2004年发展新增值业务的主要方式。
易观国际分析师周屹认为,运营商定制手机的原因在于运营商网络更新和新增值业务的推出必须以与之相匹配的终端的充足供应为前提。
并且,定制手机也显示出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在最近中国联通定制的一款电视手机LG C950介绍中,记者发现产品资料中并无“电视手机”的字样,只是强调这是一款300万像素的多功能商务手机。
易观国际分析师符星华说:“厂商不说是电视手机并不奇怪,流媒体是联通正在推的一项增值新业务,电视手机的概念当然由联通自己来说了。3G时代新业务毫无疑问将由运营商主导。”
不过,周屹指出,提供3G特征的增值服务并不意味着等于3G。联通在电视手机上更多的是在推广新概念,其增值业务方面的表现实为新业务的营销和推广。
掌握主导权
符星华说,3G的推进将使移动增值产业链进行新一轮调整,重心逐渐向运营商转移。 ^一个月前,一家名不见经传的SP———北京两伯尔通信科技公司突然被媒体大肆报道,起因是它买断了国内最新款流媒体电视手机LG C950的全国销售权。媒体的集体评价是:这是在中国联通、西伯尔科技、LG三方共同铸造的产业链下首个真正意义的3G业务———流媒体业务。
据悉,西伯尔科技扮演SP和手机销售商双重角色,对LG C950实行包销,以手机销售商的身份直面中国联通,再通过中国联通的销售网络销售手机,并进而销售其内容。西伯尔声称,不仅包销,该公司还要打造旗下提供流媒体手机内容的移动互联平台———“乐视网”。 ^这家北京西伯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是西伯尔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但除上述消息外,互联网上几乎搜索不到关于该公司与该集团其他的新闻报道。
一位相关人士十分肯定地表示,神秘的北京西伯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中国联通下面的一个公司。但记者并没有就此得到中国联通的证实。
即便此消息属实,其实也不足为奇。在GPRS网络正式升级为WCDMA之前,在流媒体业务推广上,联通自然会比移动更积极或者激进。而要顺利推广流媒体,单靠运营商一家的能力未免太势单力薄,与其辛苦发动产业链上下游的SP、CP们,不如自己构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蔡丽萍评价说,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都对SP、CP进行了投资,运营商在3G时代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网络平台,而是更多提供给消费者消费的多样产品,它们在备战3G中,更会注意整个产业形态。
而在2005年1月13日,中国联通正式推出了全新的移动增值业务门户UNI,其增值业务品牌各自为政的局面最终被划上句号。UNI其实并非新业务,它只是把中国联通以前的各项增值业务全部统一整合为UNI品牌而已。此前,中国联通的移动增值业务“各自为政”,如移动多媒体邮件业务“彩e”、手机上网业务“互动视界”,以及手机定位服务“定位之星”等。由于没有统一的品牌形象,这些增值业务不尽理想。
中国联通选择在此时推出UNI另有深刻意义,时值中国联通CDMA网络刚刚完成全网的从RS95到CDMA 1X的升级,中国联通此时推出UNI的目的显然是要在3G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之下未雨绸缪。
目前,关于UNI的广告宣传已经见诸媒体。
看来,中国联通在前期市场培育上用心良苦,在对带宽有高需求的应用上已开始热身,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凭借网络优势立即推出服务,追赶中国移动。
寻觅“杀手”应用中国移动惊险一跃
^在2004年夏天,为整顿增值业务市场,使增值业务朝健康、规范、法制的方向发展,中国移动开始严惩SP在短信和彩信业务的违规行为。第一批受罚的有22家SP,中国移动开出
停牌一年的严厉罚单之后,从2004年8月14日凌晨30分开始,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中国网络股便开始全线暴跌,亿万美元瞬间在股市上蒸发。接着9月5日,中国移动集团下发通知升出了第二批SP处罚名单,27家SP因为违规经营而受罚。目前反中国移动集团出面处罚的SP就已近50家。其他各地省公司近期处罚的SP也有百余家之多,二者相加,估计最近至少有200家以上的SP受到处罚。
为什么中国移动会如此“下手”?“除了整顿增值业务市场外,也彰显了运营商希望在这个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中国移动表达了自己想要的地位。”诺盛电信的蔡丽萍分析说。
此外,中国移动也在网络上发力。2004年,中国移动投资600亿元用来优化网络质量,以保持网络质量。
2004年11月底,中国移动全球最大的软交换网工程交割顺利完成,为这家全球网络规模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向3G网络过渡提供了便利。而在此之前,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在部分地区部署2.75G的EDGE网络,并在广州和深圳两地进行商用试验。此外,广东移动有望于年内完成网络建设并推出该服务,广东移动GSM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将达到180kbps以上,是GPRS的三倍,也大大超越了CDMA IX。同中国联通的CDMA lX一样,EDGE同样被称作是2.75代网络,但同样都可以提供3C业务应用。
虽然目前针对EDGE还有许多不同意见,但是借助EDGE网络,中国移动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自己3G业务的预演。目前,EDGE应用住一些地区的推广力度正在加大,中国移动已经对自己的终端合作伙伴提出了终端采购的要求。索爱最近就针对性地推出了一款面向中国市场的EDGE手机。
在移动增值业务上,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平台不断孵化出IT产业的一个个“杀手级”应用,彩信新闻、手机铃声、图片下载、移动游戏等互联网应用竞相而出。中国移动已经把自己定位为“移动门户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其他的环节则由应用开发商、手机制造商、内容提供商、客户等担当。
中国移动对电视手机业务同样垂涎,它在2004年也向全球通GPRS用户提供了“手机电视”业务,同时推出了作为移动的数据业务品牌“银色干线”。为了推广这一业务,中国移动向手机厂商如西门子、索爱等集中采购数千台电视手机来拓展市场。为了丰富手机电视业务的频道,中国移动还与SP合作,整合手机电视台的内容资源,联合专门的SP进行播放软件的开发以及视频资源的组织和优化工作,收益按照移动梦网的既定比例进行分成。中国移动用户只需开通GPRS业务,并具备一部支持流媒体功能的2.5G手机,通过手机登录移动梦网中的相关频道,便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包括影视、体育、新闻、娱乐、奥运专题五大类20多个媒体的视频产品。
蔡丽萍说:“移动比联通有一个重要的优势,移动地方公司的权力大,很多新业务会率先在地方公司推广再走向全国,比如电视手机等新业务都是在广州移动旗下首先试用。联通总部权力大,它推广的模式是从总部到地方,这样前期启动一个新业务就会显得缓慢一些。” ^为了不断加强其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中国移动还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中移鼎讯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手机定制与销售。从不涉足终端领域的运营商到控制终端的销售,中国移动在整个产业链中掀起了巨浪。中国移动还学习日本NTT DoCoMo的I-mode模式,牵头制定智能手机的行业技术标准。
“四大运营商在备战中各有优劣,但整体看,中国移动在备战中发展较为均衡,比较全面。”易观国际周屹说,“3G知识的普及和人才储备、3G网络规划、网络前期建设准备的情况是关系运营商能否在未来的3G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2004影响3G发展的十大事件
2005已经启航。这一年将是电信市场持续升温的一年,也将是决定3G命运和格局的一年,有关3G的一切猜测终将尘埃落定。而过去一年中发生的所有事件,正是影响并推动2005年3G格局的基因。
1、3G外场测试结果公布,三大标准彰显产业方向
2004年11月8日,备受业界关注的中国3G技术试验第二阶段外场测试如期结束。在3G技术,业务、测试、标准研讨会上,电信研究院的专家分别发布了我国3G系统和终端测试结果。专家一致认为,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种制式的系统和终端研发都比以往有明显进展,但是在网络优化、终端、业务和互操作等方面仍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这一结果的公布,证明了3G的产品和技术逐步成熟,为迎接3G到来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准备,为3G的顺利实施和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3G技术试验于2001年6月正式启动。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系统测试阶段,第二阶段为网络技术试验阶段。第二阶段的测试自2004年3月底开始,主要测试内容包括:无线网络性能测试、终端测试、业务测试、互操作测试、网管和计费测试以及无线干扰测试共六个方面。国内六大运营商、十二家系统设备商以及十家终端厂商积极参与了此次测试。
2、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MMTA)在京成立,提升产业核心实力
2004年10月21日,9家国内移动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机构及企业,共同在京宣告成立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Mobile Multimedia Technology Alliance,简称MMTA)。
此技术联盟是为加快促进新兴的移动多媒体产业的技术创新、标准成熟和应用的普及而成立的。9家联盟成员包括: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普天、华为、中兴和中星微电子,分别代表了国内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运营商、终端和网络设备制造商,以及核心芯片技术提供商。主要是期望集结国内多个产业环节的力量,提升国内产业界对知识产权的创新和积累,从而抓住以3G为代表的移动多媒体产业的机遇,帮助国内企业逐步扭转以往的被动局面,提升产业核心实力和地位。吸引全球产业会员加入,并与国际标准化机构展开良好合作,推动标准的应用和普及。
3、3G频率分配研究低调公布
8月初,由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承担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频率使用的研究课题”,顺利通过了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评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频率使用的研究课题”自从去年开始立项,目前已完成了对WCDMA、CDMA2000、TD-SCDMA相同系统之间与不同系统之间,以及这些系统与PHS系统之间共存问题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在对大量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使用建议。
4、3G联盟急速扩军,中国标准瓶颈被打破
去年10月26日,在“2004年中国国际通信展”开幕的当天举行的TD-SCDMA产业峰会上,信产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表示,到今年TD-SCDMA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16家,TD-SCDMA事业瓶颈正被打破。中国自己的3G标准TD-SCDMA,终于得到来自多方面的回应与支持。
中国TD-SCDMA产业联盟迎来了联盟内部第一个纯外资企业意法半导体(ST)的加入,这也同时标志着联盟大张旗鼓吸纳第三批新成员的开始。据了解,十几家外资企业已向联盟递交书面材料申请加入,均为全球重量级的跨国电信巨头。
5、基于3G的可视通话首次实现
去年12月9日,大唐移动成功地在北京打通了TD-SCDMA视频电话,国产3G标准进一步接近正式建设商用网的技术要求。除了基本视频通话功能外,现场还演示了”画中画”、“图象屏蔽”、“声音屏蔽”等增强功能。
在全球已经开通的数十个3G网络中,手机的可视电话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业务之一。而相比其他两种3G标准,能否提
供稳定的3G主流业务,成为TD-SCDMA发展并影响到3G牌照发放的关键。
6、信产部将出台3G手机扶持政策,加快部署3G终端研发和生产
去年10月13日,深圳高交会期间,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在3G手机产业的发展上,信息产业部还会继续出台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
娄勤俭表示:“现在看得到的3G手机还是太少了!”而这正是信产部迟迟未能发放3G牌照的一个重要原因。娄勤俭希望国产手机厂商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加快部署3G终端研发和生产。
7、VMD合作伙伴计划启动,3G多媒体应用酝酿突破
去年8月11日,国内领先的移动多媒体芯片提供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在京正式启动VMD手机合作伙伴计划,凭借3G多媒体应用核心技术的突破,共同打造完全自有核心技术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应用产业链。
VMD是针对手机平台的新一代多媒体技术,可用于制作音乐铃声,卡拉OK、新闻播报等,为手机用户提供完美的多媒体服务。中星微自主研发成功VMD技术标志着国内厂家在移动多媒体应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层面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这一建立在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基础上的突破为加速发展我国3G移动多媒体应用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8、中国第一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G手机芯片诞生
去年4月份,中国第一颗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3G手机芯片在上海研制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手机芯片核心技术被国外通信公司垄断的技术壁垒,为中国手机产业提供了一个全新契机。
由落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留学生企业展讯通信有限公司研制的该种芯片,采用0.18微米的数字/模拟混合信号工艺,将数字基带功能、模拟基带功能和电源管理功能集成于一颗基带芯片中,实现了“单芯片”的概念。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展讯3G手机芯片体积缩小了2/3,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2至4级,成本降低了1/2,而且功耗降低,性能增强。该芯片预计将在年内实现产业化。
统计显示,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3亿户,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每个手机芯片的价值约为25美元至50美元,占了手机成本的50%至70%。2003年,中国生产手机1.5亿部,其中国产手机占65%,国内销售了7600万部。国内手机厂商用于进口手机芯片的开支每年超过100亿美元。
9、国产3G手机渐行突破
去年3月30日,大唐移动宣布已经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TD-SCDMA手机;11月15日,香港3G大会前夕,华为正式向全球发布三款成熟商用的WCDMA终端产品。
第一台TD-SCDMA手机将在明年上半年实现批量生产。这台全球首款TD-SCDMA手机除了能支持目前的短信、彩信和话音等主流功能外,还支持3G手机主流的可视通话、数码照相、数码摄像、高速上网等功能。目前上网速度可以达到144K,在改进后还可以达到384K,基本上接近宽带的上网速率。
华为三款3G终端中,U626是国内第一款支持可视电话功能的双模手机。
10、广泛合作,加速TD-SCDMA商业进程
围绕TD-SCDMA的广泛合作进入高潮,中国3G标准加速产业化进程。
2004年6月23日,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与北电网络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在中国合作进行3G移动通讯设备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11月11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与大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加速TD-SCDMA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出资2.5亿元人民币获得大唐移动的部分股权并对大唐移动TD—SCDMA进行产业化投资,双方合作的级别和规格相当高;11月26日,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德国西门子通信集团在汉堡签署了关于深化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合作的备忘录,以期共同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的应用。
2005年 3G不再有疑问
2月15日至18日,2005年3GSM世界大会(3GSM World Congress)在法国戛纳举行。据外电报道,此次大会有400余家厂商参展,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盛会。国内华为、中兴通讯等设备商也在本次大会上高调出场。和往年一样,国际移动通信厂商在 3GSM的展会上宣布新一年的最新机型和应用,而来自173个国家的数万个组织和个人,将形成一个非常理想的商业交流渠道。有趣的是,这一展会与最近国内热炒的“3G大讨论”,仿佛遥相呼应。
目前,全球GSM网络移动用户已经达到了10亿,GSM联合会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康威在大会上表示,2005年将是3G证明自己在通信技术中地位的一年。他说,3G的普及速度超过了2G和2.5G在同一发展阶段的速度。全球3G用户正在接近2000万,而目前使用的GSM网络在同一发展阶段只有1600万用户。而且,这一发展是在全球只有31个国家有3G网络的情况下取得的。
康威表示:“今年将消除有关3G普及的任何疑问。”爱立信首席执行官斯文凯则表示:“可以肯定地说,2005年将是3G大众市场的增长年,将是移动宽带的起点。”
而具体到全球3G应用的发展情形,各地市场又有所不同。
欧洲企业用户成新宠
西门子通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利说,手机产业需要增加对服务企业用户的关注,而不能将所有注意力都转向对视频、移动电视等终端消费者服务。
手机运营商T-Mobile公司雷内表示,企业用户是手机技术的最早采用者,他们可能代表着未来更丰富的手机服务的未来。他说,欧洲有五分之一的人———也就是3300万人———有大量时间在办公室之外作业,而且这一数字还在迅速地增长。这一市场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到。他认为,手机业的下一个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减少连接到PC的线缆的数量”和让用户通过手机访问在办公室环境中所有的应用。
移动电视成为此次会议上最大的主题之一。高通公司表示,尽管欧洲各国的管制、波段所有权和使用权各有不同,但是,随着电视走向数字化,移动电视市场非常看好。
北美两年内3G手机卖50美元
高通首席运营官托尼·索恩利在大会发言中表示,两年内市场上将出现50美元的3G手机。他说:“美国和日本的3G手机 (WCDMA)价格正在下降,低端的3G手机距离50美元只要一两年时间。”目前的 WCDMA手机价格为几百美元。
高通是美洲和部分亚洲国家CDMA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全球17亿部手机中有三分之一采用CDMA服务。高通最近开始竞争GSM芯片市场。预计今年年底的 WCDMA订户数量将达到7000万,绝大多数GSM芯片制造商希望能在此之前将自己的WCDMA芯片上市。高通公司在这次大会上力挺WCDMA以及HSDPA在全球的部署。
尽管芯片巨头英特尔也参加了展会,但显得异常低调。在前两次3GSM展会上,英特尔一直试图以新手机和新的理念来制造出轰动效应,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英特尔往往不能按时推出产品。英特尔为其手机芯片造势之后,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客户来购买其产品。现在,英特尔采取了谦虚谨慎的态度。
据悉,英特尔和诺基亚已开始同手机操作系统制造商Symbian携手开发下一代智能手机。
日本 3G用户去年经历爆炸性增长
日本最大移动电话公司NTT DoCoMo首席执行官中村维夫在这次 3GSM大会上表示,尽管3G服务起步缓慢,但3G用户数量去年在日本市场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他说:“1060万用户是我们3月底的官方目标,但是我们认为能够轻松达到这一目标。”3GSM在日本大约有900万3G用户,日本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信市场之一。意大利移动电信首席执行官贝尼德迪表示, 3G手机要像2G手机那样吸引人还需要时间。德州仪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坦普顿则认为,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使3G手机未来 10年在全球迅速普及。他说,“我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的未来就在手中,这就是手机。”
中国墙里开花墙外香
在本次3GSM年会上,华为、中兴可以说是3G中国力量的代表。作为设备供应商,他们在3G领域,已经和国际巨头们在全球市场上同台竞技。
有分析指出,以华为为例,在合同竞标中,除一般报价优势外,又同时处处彰显其全球联动研发的长处,因此屡屡有上佳表演。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陈朝晖先生介绍说,前几年,3GSM大会从讨论上不上、如何上3G的问题,到3G的技术是否足够成熟等等,去年很多运营商投入实际运作,今年更多的在谈3G商用的盈利点和业务应用,以及运营商和设备商如何更加紧密地捆绑等等。
陈朝晖说,在3G方面,华为一开始就采用了全球开发的概念,因此即使在欧洲成熟市场也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全球研发给提高华为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赢得客户的重要因素。
另一家中国厂商中兴通讯在本次展会上展出了从成熟的3G系统设备,到3G手机、用于笔记本电脑的3G上网卡等多款终端的整体化3G解决方案。
华为的产品目前进入到了包括荷兰、阿联酋、毛里求斯等在内的10个3G商用网,而中兴通讯的产品也已经在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全球数十个国家实现规模商用。
中国的IT厂商,在国内3G尚未开始投入应用的情况,已经在世界范围的3G大潮中,作出了扎扎实实的业绩。
资料来源:
《中国投资》2005.2李晓明
《经济观察报》2005.1.31、2.7张 毅 王 晶
《21世纪经济报道》2005.2.3胡鞍钢 贾 涛
《中国青年报》2005.2.7、2.18刘世昕 林 京
《国际商报》2005.2.17
标签:3g论文; 中国移动论文; 通信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运营商论文; 3g标准论文; TD论文; 电信3g论文; 电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