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语境中的货币与资本-以《1861—1863年手稿》为中心论文

论马克思语境中的货币与资本-以《1861—1863年手稿》为中心论文

论马克思语境中的货币与资本
——以《1861—1863年手稿》为中心

苏 丹

摘 要: 货币和资本都是马克思经济学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资本,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解释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资本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一定数额的货币,但货币却并不是资本,在马克思那里这二者之间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却有本质的区别。文章的主旨是探究马克思语境中的货币与资本究竟何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马克思;货币;资本;剩余价值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从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撰写的一份研究手稿,它被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第8卷,在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马克思经济思想和科技思想的重要文本。在《手稿》当中,马克思探讨了客体化劳动、剩余价值、生产力等一些重要的问题,解释了什么是生产劳动、什么是非生产劳动,劳动与资本两种不同的从属关系,还分析了机器、自然力、科学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手稿》内涵丰富,顾海良称它为研究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史路标”,是对马克思经济学做出“历史评论”的经典文本。这部手稿对于研究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以这部《1861—1863年手稿》为研究文本,深入探讨马克思语境中的货币与资本。

一、马克思关于货币的相关阐释

马克思首先对货币的产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商品的发展过程大致是由简单、个别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扩大的价值形式,最后再到一般价值形式。最开始的形式是:比如,20袋小麦=1把锤子,在这种简单的交换当中,1把锤子的价值表现在20袋小麦上。进一步发展,20袋小麦=1把锤子,或20袋小麦=1件衣服,或20袋小麦=1个水壶,此时这20袋小麦就有度量其他商品的属性,此时锤子、衣服、水壶的价值都体现在小麦上。当然此时的交换链还是不完整、不稳定的,当交换链不断延长,每件商品的相对价值都能够通过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某种固定的东西体现出来时,就形成了可以统一衡量的一般等价物。随着商品的交换过程的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具有了更高的对于其他商品的社会约束的作用,贝壳到金、银这样的贵金属因其固有属性,从其他商品当中脱离出来,变成能够固定衡量其他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听了老师的话,我低下了头,我的眼泪快掉下来了。老师坐在钢琴前,把我刚才练的曲子完整地演奏一遍,行云流水一般,然后严肃地对我说:“记得回家了,把我刚才教的曲子练熟,然后录下来用手机发给我,我检查有没有错。”

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位教师都要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近些年来,生本课堂的构建问题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而且也有了大量的实践,生本课堂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凸显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角色地位。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构建生本课堂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进行学习小组的创建,发挥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因此,关于学习小组创建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从货币的发展可以看到,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产物,首先体现出的就是价值尺度的动能。例如,1克黄金=1件衣服、1克黄金=5000克小麦。此时,衣服、小麦的价值都通过与黄金的交换衡量出来,即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x克黄金=y克XX这样的等式表现出来。这样,所有的东西都能在同一单位上进行比较和衡量。当然,货币除了价值尺度这一项基本的职能之外,还具有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职能。

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比如,机器、原料等,不变资本的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当中,这中间不会产生价值量的增长,因此这一部分的资本被称为不变资本。而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劳动力在生产过程当中不仅生产了其本身的价值,还生产出了剩余价值。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活劳动一方面把其工资那一部分生产出来了,另一方面又创造了剩余价值,并且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带来这种价值的增殖,由此活劳动转化为资本。并且这其中尤为引起注意的一点是,劳动并不一开始就是资本,它是经历了实际的生产过程才成为资本的。因为在这种转变中,劳动力由从前属于工人转变为属于资本家的客观化劳动,资本才成为资本。通过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马克思进一步揭露了资本家利用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丰富了人们对资本的理解。

二、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相关阐释

公司层面的控制是指存在于公司整体层面,对业务层面实施的控制措施产生普遍、深远影响的控制,体现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承受能力、公司治理监控水平、对道德价值观的遵守、人员素质与发展水平以及职责权力分工。根据《企业本部控制基本规范》,公司层面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四个部分,其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企业体制、机制、规章、制度等方面。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危机问题》一章中,马克思通过分析危机的两种形式,进一步对货币进行了分析。第一个危机是商品本身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即买卖分离。一件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卖者把这件商品卖出去,他才能获得货币。换句话说,对于卖家而言,他的商品是需要被转化为货币的,并且这个目的要通过卖这个过程才能够得以实现。然而,对于买者而言,他具有选择权,可以随意地推迟货币转化为商品的时间。所以,由于货币这个中介的存在,传统物物交换(买与卖在同一时间)模式被打破,买卖分离,这个过程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种形式中的危机具有一般可能性。第二种危机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在不同的两个时间点上、彼此断开的时刻执行了两种不一样的职能。而在资本方面,由于货币是以支付手段形式存在,这种一般危机可能性的可能性将转化为现实性。生产是一个链条,上一生产环节生产的是下一环节的不变资本。当货币以支付手段的形式出现时,比如,一张票据,当任意一个环节断裂将是整个生产过程的轰塌。那么此时的一般可能性危机可能会在债务、买卖之间发展为现实。在马克思看来,这种一般可能性是资本形式变化所固有的,而且是双重的。货币具有执行支付手段的功能,那么货币在一个过程当中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分别完成了价值尺度和价值实现的作用。并且因为这两个时刻一直都是分离的,所以如果这两个时刻之间发生了变动,例如,当销售时的商品价值低于执行的货币价值时,这种无力支付的情况就有可能不止出现在一个环节上。如果商品卖不出去,或者商品不能够在一定的期限内卖出去的话,那么原先的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卖出去为基础的一系列支付都将不能实现,由此将会导致危机。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当中,货币不是资本,但资本通常以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言“资本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量。它是一个数量关系,是作为一定值的本金价值,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本身,即产生剩余价值的本金本身的关系。”即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之所以能够成为资本,关键就在于它能够产生出剩余价值,资本家直接购买的不是劳动而是工人的劳动能力,然后通过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最终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从而获得价值的增殖。资本是生产性的,这种生产性首先表现在资本强制剩余价值生产的能力,以及吸收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般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能力。在这一过程当中,是资本使用劳动,工人在其间只是手段,并且资本家正是通过这个手段使得价值增大、吸收剩余劳动。资本家不是作为某个具体的人来统治工人的,而只是作为“资本”的体现者来统治工人。此时的统治还是“资本”的统治,资本家的统治只不过是对象化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是工人生产的产品对工人的统治。在马克思看来,随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逐渐分离,社会关系的逐渐物化是不可逆的,并且随着这样的趋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渐渐发生变化,逐渐显示出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换句话说,资本也就是在这样的物化的外表下所掩盖的一种特定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三、货币变成资本的条件

在马克思的语境当中,并非所有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则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生剩余价值,并且其中要有资本参与。在手稿中,马克思还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例如,请了一个裁缝帮你做一条裤子花了100元,此时的裁缝是非生产劳动者。如果你到某家商店买了一条裤子也花了100元,这个裁缝是为某家工厂提供劳动的话,那么此时这个裁缝是生产劳动者。表面看上去都是买了一条裤子,都是用100元货币买了一件商品,但其实不然。前者买的是裁缝的价值100元的服务,是作为商品的劳动本身,而后者买的是商品,虽然也是裁缝本身的劳动提供了产品——裤子,但很有可能这100元当中,价格高于他提供的劳动力(差额就是资本家所利用的剩余价值)。货币和资本之间的差异隐藏在这种生产性劳动力和非生产性劳动力之间的差异中。在上述例子中,虽然都是100元,但前者并没有涉及资本,而后一种的交换当中才有资本的参与。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并且指出了劳动力才是价值的唯一来源。而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更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指出只有保持和扩散独立于劳动能力,且独立的物化劳动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将活劳动转化为资本,并且产生剩余价值。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劳动中,劳动是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相交换,而在非生产劳动中,劳动是同作为货币本身的货币交换的。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交换可以分为两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当中,资本是作为一定量货币的形式出现的,劳动能力作为商品出现,此时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能力。在第二个环节中,货币的占有者执行资本家的职能,消费他在上一个环节当中所购买的商品(工人的劳动能力),而工人提供这个商品(进行劳动)。并且由于在第一个环节中,劳动已经变成了物质资料的一部分,这时劳动已经属于资本。然后在这一环节中,劳动力被直接客体化并直接转化为了资本。并且因为这个转化为资本的劳动比直接被资本家购买的劳动要大,所以一部分无偿的劳动,即剩余劳动被资本家所占有,并且在这个意义上,货币才真正转化为资本。只有经过整个过程才能成为资本,在这些东西进入过程之前它们不是资本,只是从可能性上来说是资本。因为资本是具有生产性的,并且这种生产力就反映在资本可以产生剩余价值这一事实上,而这种资本的生产力也是资本主义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中的体现。

我们再回过头看最初买裤子的那个例子时就一目了然了。在前一种情况中,货币是作为货币,执行的是交换价值,是以独立的形式出现的,在整个过程当中这个交换价值直接转化为了某种使用价值,而没有发生生产剩余价值的变化。因此,即使在这种情况中也使用了货币,也发生了交换,但货币没有变成资本。

通过对《手稿》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语境当中,货币和资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并且货币转化资本的过程蕴含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刘英.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报,2013.

[4]赵学清 《.资本论》中的生产方式:用法、分类与含义[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5(5).

[5]赵学清《.资本论》中“资本”概念的演进及其启示——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12(03):62-77.

[6]徐小芳.马克思与凯恩斯关于货币资本理论的对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8(08):19-25.

[7]仰海峰.马克思的货币哲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58(03):23-31+203.

[8]鲍展斌.马克思货币理论新探[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31(01):92-99.

[9]苏珊·德·布朗霍夫,王娜,金梦迪.马克思论货币:下[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8(04):171-224.

[10]苏珊·德·布朗霍夫,金梦迪,王娜.马克思论货币:上[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8(02):155-179.

[11]李锐.马克思经济学—哲学视阈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基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文本研究的分析与探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09):68-74+107.

DOI: 10.16653/j.cnki.32-1034/f.2019.01.004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标签:;  ;  ;  ;  ;  

论马克思语境中的货币与资本-以《1861—1863年手稿》为中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