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审计研究经常采用的具体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卷调查法
围绕审计理论的某一特定命题,设计科学、合理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实证分析法。采用这种方法,对问卷设计的要求比较高,即问卷既要便于接受调查者进行理解和准确回答,又要能全面、准确地涵盖所需要了解的问题。另外,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还要尽量提高问卷的收回率和所收回问卷的有效性。一般说来,问卷调查的优点在于相对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其缺点是问卷有一定难度,对问卷的收回效果和调查的随机性这两个研究质量指标很难兼顾。由于问卷调查的实际对象与原始回收资料一般不予公开刊登,对其真实性、客观性的考证较困难。实务中很典型的选择是牺牲调查的随机必,一门心思在问卷的回收率上做文章。这又使得问卷调查法经常受到不够严谨、科学和不具有公信力的抨击。其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问题设计既要便于接受调查者理解和准确回答,又不能带有倾向性观点和误导成分,而且又要能全面、准确涵盖所需了解的问题;问卷的回收效果应考虑有效回收问卷,而不是实际回收问卷份数占发出问卷总份数的比率;调查的随机性应置于问卷质量的首位,只有在达到问卷回收效果的情况下,才能据以进行研究。问卷调查法比较宜作为一种辅助方法,用于对社会参与性强烈的热门话题、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的研究。比如对安然事件影响的调查,对审计收费公开的问卷调查等等。
二、案例研究法
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审计理论问题。认真研究重大的审计案例,并寻找其理论根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审计理论界的一个惯例。案例研究法正是通过观察现实世界所发生的典型审计案例,思考重大审计诉讼案例的判决结果,并通过研究以昭示审计理论滞后于审计实务,审计实务界对现有审计理论缺乏科学理解,进而根据研究结果,为审计理论的发展完善和审计实务的改进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复旦大学李若山教授编著的《审计案例———国外审计诉讼案例》(1998)取材于美国审计界和英国审计界所发生的真实、具体的审计诉讼案例、其他行业(如公交、商业、运输、医疗)审计案例等。编著针对审计诉讼案例的判决情况及涉及的审计过程,认真查找审计人员在具体的诉讼案例中是否存在审计程序上的缺陷以及所应承担的审计责任,思索每一重大审计案例对完善、改进审计理论有何启示与经验教训,堪称审计理论案例研究的典范。
案例研究法的优点在于,由于事件真实、具体,易引起共鸣,使研究命题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强,研究结论具有务实性和现实适用性。其缺点是:案例研究毕竟是个案研究,较多地呈现出特殊性与个性,很难顺理成章地与普遍性和共性相挂钩。其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案例的选取应以典型、重大和具有深远社会影响力为前提;案例的分析应深入到宏观背景因素,而不应拘泥于细枝末节;案例的结论应是经过充分提炼,而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因此,案例研究法比较适宜的条件是,诉讼及其判例较多且具有典型性。
三、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可以采取实验室和实地实验两种形式。前者是在控制严密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的,而后者是用现实世界的真实客体进行研究的。具体做法是,分控制组(controlgroup)和处理组(treatmentgroup)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研究命题。尚德尔(Seidler)在1974年通过实验来调查投资者对包括不同信息的审计报告的看法,形成了“审计报告的符合与交流”(SymbolismandCommunicationinTheAuditor’sReport)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符号论”,所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实验一般能够重复进行,甚至可以做到亲历亲为,研究结果容易予以验证和复核(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自然实验)。其缺点是,重复审计实验的条件很难雷同,更难保持原样。而且,要剔除干扰因素影响的难度比较大,研究结果也就可能会受到“噪音”的干扰。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干扰因素要予以充分考虑,尽可能控制干扰因素的影响;实验条件要容易达成,不能因过于理想化而脱离现实。实验研究法除了可以用于调查投资者对包含不同信息的审计报告的看法之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将实验研究法尝试应用于其他方面,例如:给出同样的工作底稿,观察不同的注册会计师所形成的审计意见类型与实际出具的意见类型出入有多大,进而研究审计报告意见变通或收买的可能性;观察被实验对象(如投资者)通过阅读审计报告全文,研究得出的意见类型与实际出具的意见类型是否相距甚远,进而研究审计报告内容的实际被理解程度和格式是否有必要标准化等问题。
四、专家访谈法
专家访谈法是针对特定命题,对具有相当资历及代表性的专家进行访问或组织座谈,之后根据访谈笔录综合分析访谈内容后,得出研究结论。专家访谈法的优点在于,由于专家的意见一般具有权威性、针对性,不同专家往往能够提供多种视角和多个层面的观点和看法,并相互引证和补充,因而所形成的结论往往较为权威、可靠。其缺点是,实际操作困难,形式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通过访谈了解的内容是否涉及正当情况下不宜公开和打探的内幕、商业秘密、隐私等等;专家是否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是否有接受专门访谈的意愿与时间、是否同意公开其意见。另外,专家发表意见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和倾向性,利用专家意见不能替代或免除对客观资料的分析。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所访谈的专家在本领域(而不仅仅是相近领域)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和所代表观点的鲜明性,最终结论要结合客观资料的分析来形成。专家访谈法比较适用于与专家有深入接触,并且了解其观点较为容易。
五、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要使用大量的数据资料和数理统计模型,进行统计假设检验。这种方法的应用,在西方的学术界已经蔚然成风,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至于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数据没有模型就不是真正的研究,或者不是科学的研究”。随着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实证研究的兴起,统计分析法在我国审计理论研究上的应用,已经不限于最初的描述性统计阶段,而是开始趋于采用较为复杂的且所得结论更为严谨的数理分析方法。虽然“没有数据没有模型就不是真正的研究,或者不是科学的研究”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但以下主流观点却得到了较高程度的认同:由于统计分析法所依据的数据资料一般通过公开渠道搜集,方便查对、核实,且研究中剩下的问题则交给具有较强公信力的数学、统计方法来解决,因而相对其他研究方法而言较为客观、科学、严谨。但其美中不足在于:所利用的数据(如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公开被露的信息)本身真实性也不过是一种假设(即使是经过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因为我国证券市场还不规范,其真实性受到怀疑;数据的取舍存在人为调控的余地;文风、体例欠灵活,以至于有当代“八股文”之说;是本源(审计)研究还是数理统计的简单演算而已等等,尚受到置疑。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研究假设的提出要经过深思熟虑,体现研究价值;变量的设定要深入考虑制度、经济背景因素的影响;所选用的数据要有公开来源,取舍标准要客观、且被公众认同。相应的,统计分析法比较适宜的命题条件是:所依赖的数据资料真实性程度高,公开、透明度高(如规范的证券市场所强制披露的经国际“五大”现已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