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施工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要保障建筑质量,就必须重视钢筋工程施工中可能的问题,按照规范施工,避免钢筋出现问题。此外,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是减少问题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建筑工程中钢筋加工及连接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加工;连接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施工技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的环节,需要从材料、工序、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等多方面来进行质量的控制,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一定要做好钢筋施工的质量控制,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1 建筑工程中钢筋加工技术探究
1.1建筑工程中钢筋的制作加工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的钢筋加工都是由专业的钢筋公司来进行,可以有效实现建筑工程实际需求量的管控,还可以对钢筋的施工进度予以详细的安排。依据目前我国各建筑工程的实践经验,钢筋的制作加工必须依据基本的固定步骤来开展:一、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二、依据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对钢筋进行翻样与切断;三、对钢筋进行最后的弯曲成型处理,如果钢筋的成型不符合设计标准应及时予以替换。在钢筋制作完成之后,各钢筋制作技术人员和检测人员应对加工完成好的钢筋成品进行严格的验收与管理。
1.2 建筑工程中钢筋的除锈放样与调直
建筑工程中钢筋的除锈放样与调直是在钢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这一技术的普及增强了钢筋质量品质,进而使得建筑工程得到了深层次的优化。建筑工程中钢筋的除锈是对因为天气潮湿、工业原料腐蚀等因素致使钢筋生锈而进行的,并且禁止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再者,严格依据施工的图纸进行放样,如若遇到任何难以解决的突发状况,都要及时报备。光圈钢筋主要采用的是钢筋调直机来进行调直,操作人员要根据钢筋直径挑取不同的调直模,钢筋段料时精度高,可以自动记录相关的信息参数,使得钢筋调直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筑工程中钢筋技术的除锈与放样以及调直都是重要的钢筋加工技术,对这些技术进行分门别类的掌握能够促进钢筋质量的进一步优化。
1.3 建筑工程中钢筋的切断与安装
钢筋的切断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还应该依照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标准、钢筋的型号和尺寸来进行切断。在具体的切断过程当中,技术人员在测量的时候应该依据钢筋具体的尺寸来进行,对不同规格的钢筋材料依据长度的配合来搭配排料,一般都采取先切长料后切短料,以此避免短头钢筋的产生,最大程度上降低钢筋材料的损耗。另外,为了确保钢筋后期的安装合理性,技术人员应对钢筋的施工顺序予以合理的安排,尽量遵守:套柱箍筋-梁箍筋间距-穿主梁上层架立筋-穿次梁上层架立筋-穿主次梁下层架立筋的顺序来进行安装。钢筋的切断与安装程序是对钢筋的除锈放样与调直工作的进一步补充,只有将两者充分融合到一起,才能推动钢筋技术的不断升级。
1.4 建筑工程中钢筋的弯曲成型与钢筋代换
建筑工程中钢筋的弯曲成型是在借助于摇手扳子这一工具的基础上完成的,将钢筋弯曲成型是要严格符合国家抗震等相关建筑文件规定的条例,如果钢筋的弯曲成型不达标,起不到应有的抗震规定,这对建筑工程的毁坏是致命性的。因为手摇扳子是借助于人工操作来完成对钢筋的弯曲成型,所以,操作人员要做好规定的任务。建筑工程中的钢筋代换在取得建筑钢筋设计单位的允许之后,还要符合一系列的明令条文,例如:当钢筋的构件受到裂度、震度等各种客观因素制约时,在此种情况下代换的钢筋要也要进行相关的震度、裂度等方面的检测与验收。再者,钢筋之间的代换应该是同级的,二者的性能差异不能过于悬殊。最后,钢筋的弯曲成型与钢筋代换相比与其他都更加复杂,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建筑工程中钢筋的接施工技术
2.1机械连接技术
钢筋的机械连接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应用该技术不会对钢筋工程的施工进度产生影响,也不受钢筋类型的限制,因此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如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利用了挤压使得钢筋产生塑变的原料进行钢筋的连接,采用该方法时注意套筒的规格,使之与钢筋的物理参数相接近,并保证钢筋充分的伸入套筒内,另外还要注意不要出现偏心及折弯的情况。
2.2绑扎搭接接头技术
2.2.1混凝土柱钢筋绑扎技术
将遗留在柱筋上的混凝土杂质清理干净,参照柱边线位置来校正柱立筋的位置,对最底层的柱子进行插筋处理时先根据柱边线来固定立筋的具体位置,在随后的支撑操作时再次进行固定及校正。参照柱箍筋的型号以及数量在立筋上方进行套箍筋处理,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箍筋的开口方向顺延四角通转进行分配,竖向的钢筋直螺纹接头不允许加装在箍筋密度较高处,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中的内竖向钢筋接头根据50%的规律进行错开布置,且柱主筋的直径不能低于35d,必须大于500 mm。在对竖向钢筋的连接接头展开外观确认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取样标准进行取样,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实验,实验通过后使用脚手架对其进行临时规定,便于绑扎箍筋工作的进行。其中,中柱、边柱以及角柱顶端的纵向钢筋,其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
2.2.2梁与钢筋的绑扎技术
梁柱节点部位的钢筋分布密度非常高,不仅有梁柱的主钢筋以及加密箍筋,还有十分多的梁筋以纵横交错的方式分布在其中,在绑扎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梁柱节点部位的钢筋是否绑扎到位。具体的绑扎工艺流程如下: 绘制主梁箍筋与次梁箍筋之间的间距、分别将主梁箍筋与次梁箍筋放置其中、穿过主梁最底部的纵筋、穿过次梁最底部的纵筋并与箍筋绑扎在一起、穿过主梁最上部的纵向筋以及架立筋、对主梁中的箍筋进行绑扎固定、穿过次梁最上部的钢筋、对次梁中的箍筋进行绑扎固定、安装用于保护钢筋结构的垫片、交付验收。在绑扎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要点: 对箍筋的间距进行分档设置,起步箍筋应在距离节点50 mm 的区域开始安放,加密区应在距离节点100 mm 的区域开始安放,非加密区应在距离节点200 mm 的区域开始安放,选择框架梁与次梁的交接点,并在主梁外边线外围50 mm 的位置安装第1 根箍筋。在穿纵筋的过程中应注意: 按照原始设计要求对纵筋进行摆放,在穿筋过程中首先应确定梁纵筋的哪一端必须先穿进去,随后将相应端沿着边支座的中间部位穿入,负筋必须确保留在两端的长度相同,当纵筋连接后,应对纵筋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并与箍筋绑扎在一起。固定过程中,应按照短向主梁、长向主梁、短向次梁、长向次梁的顺序进行一一绑扎。
2.2.3 钢筋平板的绑扎技术。
一般情况下,楼板都会使用有梁平板进行建筑,平板厚度为120 mm,受力筋的型号分别为HRB4008 和HRB10。在对楼板钢筋进行绑扎过程中必须确认锚固长度以及搭接长度是否满足相关规定,并检查搭接位置是否正确,此外钢筋网片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高度。对钢筋摆放顺序进行确定,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在平板的下网位置应按照短向钢筋、长向钢筋的顺序进行摆放,而上网位置则应按照长向钢筋、短向钢筋的顺序来摆放。
总之,在如今中国建筑业发达的今天,钢筋施工技术已经成了建筑施工技术家族的重要一员,它的价值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施工效果和建筑物的应用价值,就钢筋施工这一门建筑技术来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保证切割要稳,焊接要准,绑扎要狠,只有这样才能让建筑的质量才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马玉香.关于超厚基础底板多层大直径钢筋安装技术[J].山西建筑.2018(05)
[2]汪磊,张飞君.可拆分式钢筋连接施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8(05)
[3]郑金星.钢筋施工技术应用下的土建工程施工[J].建材与装饰.2018(11)
论文作者: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2
标签:钢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弯曲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