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_帝国主义论文

当前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_帝国主义论文

当前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近代论文,史研究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科学研究没有思想理论指导,就会成为盲目的、原始的,前人早就指出过这一点。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要求民族独立,另一个是要求工业化、近代化。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是两件事,不能互相代替。没有民族独立,不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永远落后,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取得民族独立,才能为中国实现近代化打开新的天地。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客观存在,那既是否定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统治下处在黑暗的深渊,也是否定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新的社会力量出现。

革命运动、人民起义是中国近代史的脊梁或者说是贯穿于其中的主旋律。世界上没有哪个伟大民族、先进国家是不把自己历史上的革命引以为荣的。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的光荣,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妄自菲薄。我们只有知道近代,才知道今天前进了多少,只有知道近代也才能了解应当如何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中国近代史领域目前引起研究者重视的问题不少。这里就其中带有共同性的几个问题说点想法。

近代科学与近代方法论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有自己的方法论。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方法论讲指导思想,也讲基本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的结论,只能来自研究的末尾,不能来自开头。科学研究一开始,怎么就能够提出指导思想呢?我们知道,人们了解任何一件事物都是在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的。那些知识、经验有可靠的,也有不可靠的,它们是人们了解任何一件事物的前提。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或理论,就是对前人取得的有关知识、认识的总结、提高,是对那些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科学研究没有思想理论指导,就会成为盲目的、原始的,前人早就指出过这一点。事实上,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了解、认识,常常不受这种思想倾向影响、左右,就要受另一种思想倾向影响、左右,区别只在于自觉与不自觉。有人热衷标榜讲历史要“浩然中立”,只讲事实,不讲指导思想,那不过是表示他拒绝某种指导思想,而偏爱另外的指导思想。

近代历史科学或整个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必须是一个足以阐明从社会经济基础、人的地位作用到上层建筑的辩证的科学思想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必须是开放的、非封闭性的。今天,我们现有的知识中从哪里去寻找合乎这个要求的方法论呢?中国传统历史学的方法论,有必须继承发扬的值得珍贵的部分。但是,它们之中,没有哪一家足以成为一个科学思想体系的。迄今为止,有此一家,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当然,历史唯物主义不只是讲中国近代史的思想方法论。中国近代史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两个矛盾并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迅速下沉与近代工业出现并微弱上升两种趋向并存。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抓住近代中国两个矛盾,社会变动中的两种趋向这个特点,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由它们构成的矛盾运动各种事变、社会势力、人物,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发展过程和结局,这就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思想方法。迄今为止,只有它够得上科学的方法论。

中国近代史上两个基本问题

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能独立,要求在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两个问题内容不一样,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

关于民族不独立。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独立于世界的东方,政治上、文化上对周围地区广有影响。英国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之日起,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在战争中遭受失败,割地赔款,受到不平等条约束缚。民族不能独立了,社会开始逐渐走上半殖民地道路。民族矛盾从此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

中国近代最突出、令人睁眼就能够看到的,是一场接一场连绵不断的战争。其中一类,是列强发动侵略,施加民族压迫,中国抵抗侵略的对外战争。从鸦片战争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包括英军进攻西藏、日本两次出兵山东与“九一八”占领东北等,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共12次,历时16年又9个月。也就是说,近代中国每10年里,就有一年半的时间是在外国侵略者发动的战争中度过的。这一类是中国各阶级共同起来直接抵抗侵略的战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当权势力,多半先出来组织或参加抵抗,然后屈服退出。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政权没有中途退出,那是人民力量兴起和国际环境影响造成的例外。再一类是对内战争,如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等。这些战争好像不是对着外国的,但实际上都是在外国侵略压迫的背景下出现的。对外对内两种战争直接针对的对象与参加者不同。前者是各阶级联合起来抵抗帝国主义,后者是人民对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同盟进行革命,那个同盟的盟主正是帝国主义。两种战争的交替,反映的只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哪个为主为次,暂时哪个最尖锐,而不是改变民族独立的目标,不是改变民族矛盾的存在。两种战争集中到一点,是强调说明了中国的近代首先存在民族不独立,中国要求在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问题。

关于近代化。近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从落后的封建社会进到工业化,是与资本主义分不开的。中国封建经济相当发达,走上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还没有来得及露头,就受到外国侵入的沉重压制。中国的近代化由此陷入了困境,多灾多难。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促使封建经济解体,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某些条件和可能,例如机器设备输入,技术引进等。外国既然要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利用中国作为倾销产品的市场,就必须把某些设备、技术带进中国,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不那样做是不可能的。然而,外国侵入的本来目的,不是要听任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要变中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奴役压榨中国人民,是要阻止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阻止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这样做是不可能的。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挣扎着冒出地面的时候,中国的海关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外国人自由地在中国开设银行、工厂,列强的兵舰商船自由地在中国沿海、内河航行,日、英、美、法、意等国的军队驻扎在中国土地上,中国的广大地区成了列强的势力范围,而且一国得利,各国均沾,外国租界更遍布中国许多城市。中国产业与外国产业在华资本相比,外国资本远远超过中国资本。不仅如此,外国资本是商业掠夺性的,它依靠帝国主义的特权,利用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中国资本根本没有力量竞争,处处要仰外国资本鼻息,求得生存。中国的工业中主要又是轻工业,重工业几乎等于零。以钢为例,1936年全国除东三省外,钢的产量不足五万吨。1949年全国钢产量也只有15.8万吨,相当于英国19世纪初的水平。科学文化教育的落后人所共知。政治黑暗没有民主,更不待言。所有这些,集中到一点,是强调说明了中国的近代存在社会生产落后,中国要求实现工业化、近代化这个基本问题。

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独立与近代化,这两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关系,又如何去解决呢?

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是两件事,不能互相代替。民族独立不能代替近代化,近代化也不能代替民族独立。它们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不是各自孤立的。没有民族独立,不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永远落后,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追求民族独立,最终目的仍在追求国家的近代化。1949年,毛泽东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8页)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那就是解决近代化问题了。但是,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它们各有各的特定内容。民族独立是要改变国家民族被压迫的地位,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近代化则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要发展以近代工业生产力为主干的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两个问题的内容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人们无法同时并举来实现两个任务,或者毕其功于一役。那么,先从发展工业、发展资本主义入手,实现中国的近代化,然后再去解决民族独立问题,行不行?人们不是没有这样想、这样做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物质救国的主张者,都从这方面作过努力。但是,行不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处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下,就是因为那种统治秩序竭力保护的生产关系,使中国变得越发贫穷落后,生产凋敝,民穷财尽,严重阻碍着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大片国土沦丧,民族生存尚且不保,中国这时哪里还有工夫、力量去实行近代化?帝国主义怎么会允许中国去实行近代化?事实摆在这里,此路不通。剩下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走革命的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取得民族独立,为中国实现近代化打开新的天地。历史就是沿着这条路行进的,而且终于走通了。这说明它是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我们的前辈学者根据种种调查、研究、论证,认定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认识已经为全部革命实践和历史发展所检验、证明。现在一些出版物上有说“两半论”是所谓毛泽东的“失误”,影响了中国反封建任务完成的;有说外国侵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并不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有说辛亥革命以前为封建社会,以后为资本主义,无所谓“两半”的;有说“半封建”不准确,妨害与“境外”同行交流接轨的,等等。对历史上传流下来的学术概念有疑问,应当讨论、阐述,但事实终归无法改变。

半殖民地指民族不独立,国家领土主权遭到破坏,重点讲的对外一面;半封建指长期的封建制度开始崩溃,但没有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重点讲的对内一面。它们互为表里,密切不可分,取消其中的一面就不存在另外的一面。中国多了一个外国侵略,少了一个民族独立,多了一个外国支持的封建统治势力,少了一个工业化、近代化。中国社会历史要前进,必须反帝反封建,取得民族解放独立,打开走向近代化的道路,认定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出这个历史真理,这就是它的意义。说什么提出“半封建”延误了中国反封建任务的完成,那么,这个“全封建”除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废除了的封建土地制度和推翻了的蒋介石政权又是什么呢?说外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不能改变社会制度,那么,英国占领香港、日本占领台湾和东三省,是不是对那些地方实行殖民统治?说辛亥革命以前为封建社会,以后为资本主义,那岂不是说,辛亥以前以后都不存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踪影了吗?这一些,不管出于什么设想,实在是不通之论。科学研究只追求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与“境外”境内是否接轨全不相干,就像中国革命、中国历史走自己的路,与“境外”态度如何,毫不相干一样。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其他任何社会一样,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民族压迫与近代工业同时存在的下降与上升两条线,两个走向的矛盾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体运动的两个方面,两种方向。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推进了黑暗深渊;民族工业、新的社会力量出现,给中国前景带来了光明。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那既是否定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统治下在黑暗深渊里下沉,也是否定经济基础变化、新的社会力量出现,以及中国开始朝着光明的前景行走。照那些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看来,中国近代110年的正反两面,实际上什么都不再剩下,只剩下了漆黑一团或者白茫茫一片。

革命与改良

革命与改良方面的问题,报纸上有专文论述,不去重复。有两点在这里强调一下:

(一)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脊梁或者说是贯穿于其中的主旋律?回答是革命运动,人民起义。中国严肃的历史著作是这么叙述的,西方严肃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也是这么讲的。因为事情的本来面目就是那样。美国首屈一指的中国问题学者费正清于80年代出版的一本主要讲孙中山、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书,题目就叫《伟大的中国革命》。他出版的另一本书题目叫《观察中国》,叙述中国革命,一直讲到“四人帮”垮台。他说,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主要是由于不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历史的基调是革命。“基调是革命”确实讲到了中国近代史的点子上。谈论革命与改良,首先必须抓住中国近代历史的脊梁或者基调。人们不管赞成与否,对此是无法否定,也无法王顾左右而言他的。

(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独立国。但中国除了部分地区,到底又没有变成外国殖民地,这与历史的脊梁即革命运动、人民起义又是什么关系?在此且看看义和团这个由农民群众掀起,一直受人贬责的历史风暴。义和团抱着排外思想,带有不少封建愚昧的东西,最后被地主阶级统治者出卖而告终。尽管如此,它却起了阻止了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的列强瓜分,变为殖民地的历史作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前后,对于是否要或者如何瓜分中国,讨论和争论不休。这时,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已经37年的西方侵略中国的谋主、代言人赫德说,瓜分中国行不通。“不论中国哪一部分领土被分割去,都必须用武力来统治。像这样,被分割去的领土越大,治理起来所需要的兵力就越多,而骚乱和叛乱的发生就越是确定无疑。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话讲得相当透彻。换一个说法,侵略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协同一致来反对中国人民,而不是瓜分中国,把它变为一块块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赫德又说,义和团“这个运动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简单说来,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其目标是使中国强盛起来”。“这个运动对于世界其余各国不是吉祥之兆,但是中国将有权力采取行动,中国将贯彻它的民族计划”。(《黄祸论历史资料选辑》第152、145、146页)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中国人民的反抗,对帝国主义是“不祥之兆”,但又是无法加以阻止的。

中国近代历史上自有革命起,就有反对革命的声浪起。革命残酷流血呀,革命不如改良、不如开明专制呀,革命破坏稳定呀,革命过激呀,等等。革命者的态度从来是相应不理,向着时代指引的目标、道路前进,曲折反复,直至达到某种解决。中国革命是这样,其他国家的革命也是这样。所谓时代目标的某种解决,是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实现一定的或者非常深刻的变革,旧的制度、秩序靠边或者消失,新的制度、秩序树立起来。革命于是宣告胜利了,历史由此再展开一个新局面。因此,世界上没有哪个伟大民族、先进国家是不把自己历史上的革命引以为光荣的。美国隆重的国家节日是独立纪念日。法国的国庆是大革命中群众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俄国有十月革命节,有卫国战争胜利日。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的光荣,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妄自菲薄。一些论者反其道而行之,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及其代表人物的假丑恶,像变戏法一样,描绘成为真善美的化身,而对于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运动则说成仿佛是中国穷困落后、黑暗纷乱的祸首与根源。它与学术研究不沾边,但确实是一种在讲历史的名义下制造的社会舆论。“历史无用论”被人们说了很久似乎已成定论,现在看来也不尽然。

中国当代与近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不独立,社会落后,无法工业化、近代化那两个基本问题,现在发生了以前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变化。

关于民族独立。从150年前开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世界列强,如今不再是与旧中国那样的关系了。再过100多天,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日本政府首脑去年“八一五”对日本侵略中国表示了道歉;前此,日本天皇也特地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中俄两国边界条约和一系列有关协定的签订,把双方的关系建立在长期互利合作基础上了。德国、法国与中国早已不存在任何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是核俱乐部一个成员。这就是中华民族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和状况。对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前进的道路打开了,尽管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小康已经在望,举世共认,不需要细叙。但是,如果以为中国近代史那一页一经翻过去,就再也没有必要加以回顾,加以过问了,再也没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了,或者即使回顾,那也无非是历史的过去,任凭你去怎么解释,怎么编造,与我们今天也没有多大关系。说不说由他,信不信由你,何必大惊小怪,小题大作。如此等等。但是,我们知道,新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昨天即从近代史上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任何其他什么决定的,是近代110年历史反复斗争,反复选择而来的。你认为它合理也罢,不合理也罢,你无法去改变历史。事实上只有了解过去的历史,才能认识我们所走的道路总体上的合理性。我们只有知道近代,才知道今天前进了多少,只有知道近代也才能了解应当如何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这与我们经常说的爱国主义,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存在直接的重要的关系,一点也不假。这是现代史与近代史关系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但还不止这个方面这个部分。

现代的中华民族独立了,国家近代化的道路打开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行之有效的一切对外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坚持接受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事物。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可改变的。历史和一切其它事物一样存在于矛盾运动中,旧的矛盾克服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而且有些旧的矛盾也可以在新的形势下存留下来,兴妖作怪。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仍有继续捍卫民族独立,不受外敌侵犯的问题,仍有保卫国家现代化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的问题。这也就是说,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基本问题有关的斗争今天还在继续,而且这种斗争还会在相当的时间里继续下去。举世共知,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抱着霸权主义的态度对待世界,也对待中国。有人公开宣布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国”,宣布要所谓“遏制中国”。某些势力在中国领土台湾、西藏和其它一系列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两国间的麻烦和事端,妄图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使中国沦为国际资本主义的附庸。日本在侵略中国的8年或14年战争中遭受失败投降。50年过去了,现在日本随着经济势力的增强,不甘心于当经济大国,要当政治大国。军国主义势力又蠢蠢而动,越来越嚣张,妄图重温“皇军赫赫战果”的旧梦。前人早就说过历史是可以重演的,尽管不会一模一样地重演。我们切不可以忘记,与中国近代史上两个基本问题有关的斗争今天还在继续这个现实,不要自我麻痹、自我陶醉。历史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种种不可预料的情况。近代史领域美化帝国主义侵略,美化封建阶级统治的议论愈出愈奇,其中有些来自两个继续的背景,恐怕是无法否认的。

关于过去现在的关系。不妨这样说,一个人要生存下去不能只有躯壳,没有灵魂,一个民族要生存、兴旺发达下去也是这样。一个民族的牢固性,取决于它的以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灵魂的牢固性、顽强性,它表现在现实中,更表现在经过千锤百炼铸成的历史里。我们讲中国历史,说到底,就是要讲出我们这个民族所以生存下来,还要发展下去的灵魂。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要研究近代史、学习近代史,这绝不是什么个人或专业兴趣问题。从中国与近代中国历史上两个基本问题的密切关系来看,讲中国近代历史、讲中国由衰败到复兴的过程,显现出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是怎么样的,这对于人们当前和今后继续捍卫民族独立、复兴,捍卫现代化建设加速进行,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近代和当代联系在一起,来讨论近代史的方法论问题。

勇敢坚持真理,勇敢追求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作为一个体系整体——不是指个别的局部的论点,它是科学真理。我们说的坚持真理,就是指坚持这个科学理论体系。

坚持真理,说来容易实行难。事情比这更加困难的是,不可以满足于坚持真理。科学研究的任务,一要坚持真理,二要追求真理。而且原则上应该说坚持真理是为了追求真理。德国启蒙时代的大思想家、文学评论家莱辛说:假如上帝一只手拿着真理,一只手拿着追求真理,问我要哪一个,那我就说,要追求真理。因为真理是不能穷尽的,是认识不完的。同样意思的话,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强调地反复地讲过,在此不去详述。客观世界的运动没有完结,人对它的认识就不会完结,就存在追求真理的问题。

真理是一个很大的词,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它不会凭谁的自封而拥有,也不会因人的反对而消失。在这里,我们是讨论中国近代的历史。上面讲的指导思想,基本矛盾,社会性质,革命与改良,近代与现代等问题,都存在坚持真理与追求真理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下去。追求真理与无谓的翻案、把本来正确的认识再颠倒过去是绝缘的。那种由前进变为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追求真理,不等于有人所说的讲近代史要所谓“淡化是非”之类,那是谬说。外国侵略中国,中国人抵抗外国入侵,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人民,人民起来反抗,大是大非,如何“淡化”呢?追求真理,有时要研究重要的细节,但不等于要用种种无谓的细节去代替、掩盖大节,等等。中国古人讥笑胶柱鼓瑟,刻舟求剑,我们只有追求真理才能不为古人所讥笑。清代汉学家在考据学上强调“解蔽”,追求真理就是要求思想认识上“解蔽”,照现在的话说就是解放思想。我们要支持讨论、争鸣。事物的存在、运转是有条件的,不能什么都“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要同一切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讨论问题。要排除宗派主义,反对门户之见。不要怕对立面的反驳,应该欢迎反驳。一反驳就垮了,这说明你的观点本来与真理相悖谬或者似是而非,应该垮掉;驳不倒,则说明你的观点似非而是或者部分地站得住脚,有益于自己继续追求下去。要承认人对事物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越是复杂的事物,认识需要的过程可能就越长。人的认识又是有矛盾有反复的,正确的和错误的认识往往交织在一起,不可以看得太单一。

总而言之,追求真理,不是为了怀疑科学,而是为了认识新的真理,推进科学。追求与坚持真理,两者相区别,又直接相联。坚持是追求的前提,没有坚持,就谈不上追求,追求是坚持的继续,不追求,就会停滞下来,最终落后下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唯物论辩证法,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坚持要有勇敢精神,追求同样要有勇敢精神。前怕狼后怕虎,连走在阳关大道上也难免提心吊胆。马克思说科学的入口处就是地狱的入口处。这永远是科学研究者的座右铭。真正的科学创造、突破,无疑地不是可以信手拈来,轻易取得,轻易言之的。但是,后人总要学习、继承前人,又不断超越前人。对于一切有抱负、有作为的研究者,科学的王国永远敞开着大门。

标签:;  ;  ;  ;  ;  ;  ;  ;  ;  ;  ;  ;  

当前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_帝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