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基础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养成以及情感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情感教学概念入手并且联系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情感教学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挖掘出情感教学的内涵。
关键词:高中;情感教学;内涵
1.1情感教学的定义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情促教,以情优教,最终达到情感素质与认知能力的共同发展。[1]情感教学中的“情”与“教”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理解:以情优教的落脚点仍然在教,教学毕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不能实施了情感教学就一味去发展学生的情感,而忽视认知这一基本任务,当然通过情感的作用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情感本身也是目的。另外应该区分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改变目前重视认知而忽视情感的教学局面,从而在发展学生认知的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情感。
1.2情感教学中的基本要素
教学活动有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都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内容的编排和选取反应出人类对知识的追求,是目前人类对世界认识程度的概括,教材内容承载着人类的智慧、知识、与文明。另外,教材内容也代表着相关阶级的立场,也会带上阶级烙印,教材是由人来编写的,自然或多或少会带上编者的情感、意志。根据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否能被直接感知可以将之分为两类:
(1)教材中的显性情感因素
教材中的显性情感因素是指这部分内容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2],比如在生物教材中,经常会写一些科学家探索知识的故事,能直接把科学家相关的探索精神、科学品质、毅力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以及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2)教材中的隐性情感因素
教材中的隐形情感因素是指这部分内容力争客观的描述事实,让人不能直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但是不能直接感受到并不代表其中就没有情感因素可以挖掘,比如生物教材中实验板块,直接读下来似乎并不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但仔细思考,仍能感受到实验相关设计的巧妙,发现其中的思维严谨以及背后的逻辑美。
(二)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师作为成年人,各项情感因素都比较成熟,而课堂教学离不开情感的支持与推动,而教师的稳定的情感素质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与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教师的情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情感。这是指教师对自己本职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情感,也是通常所说的“事业心”,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积极投入其中,才能在教师岗位上干出成绩,也才能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与幸福。教师承担着育人的工作,人才的培养不同于其他行业,学生不是产品,产品坏了可以弃用,而教师影响的是一批人的发展,所以更应该慎重,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2)对学生的情感。这是指教师对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所产生情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两方面的参与者,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当处理好与学生的人际关系,不能对学生过于放松而使之失去敬畏之心,也不能太严而使学生整天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所以要把握住这个度,宽严相济,和学生还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毕竟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朋友关系,教育或者惩戒学生也是建立在热爱学生的前提条件下。
(3)主导情绪状态。这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展现的基本情绪状态,这首先跟教师个人的性格有关,但在教师行业,无论什么样的性格的教师基本都有,每种性格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比如有的教师性格外向,激情饱满,课堂上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有的教师比较温和,课堂很少激情澎湃,但思维敏捷清晰,也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可见,教师性格本身并不会对课堂教学产生过大影响,但是课堂教师的情绪状态可以是平静的,温和的,也可以是有激情的,却不能太消极,沉郁,这些负面情绪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干扰,无论教师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走进课堂就要先抛开各种情绪,以一个积极的、平静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去开展教学。
(三)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易受外界情感变化的影响,各种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养成阶段。同样,从课堂教学角度,可以把学生的情感分为三个方面:
(1) 学习活动的情感。这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当喜欢某个学科,学生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当不喜欢某个学科就可能不投入或者少投入,从而让该学科成为拖腿学科,但最终的成绩是各科综合的结果,不能任凭自己喜好来选择科目,应该均衡发展。
(2)对教师的情感。经过小学初中的教育,学生从小对教师就有一种敬畏,这种情感是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当然随着师生交往的进行,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有的从尊重发展到敬重爱戴,有的则发展到淡漠,有的发展到对教师感到畏惧,甚至与教师敌对。
(3)主导情绪状态。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处的基本情绪状态,平和稳定的情绪状态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通过对情感教学相关概念的分析,有助于厘清到底什么是高中情感教学,只有对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且对概念认识越清楚越深入,才能在实践上灵活运用,概念分析奠定了课堂实践的基础,当然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的在高中课堂上运用情感教学,还需要我们后续下功夫去研究,从而真正把三位目标当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我们的课堂中落实下去,而不只是流于形式,研究的前提是对情感教学的概念要有初步的认识,这也是本文想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桂娟.洛扎诺夫及其暗示教学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8):235.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
论文作者:周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因素论文; 教材论文; 情绪论文; 状态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