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据库产业的现状、困惑与出路_信息发展论文

我国数据库产业的现状、困惑与出路_信息发展论文

我国数据库业的现状、困惑与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路论文,困惑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数据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是国家的一种重要资源和巨大财富,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基础。当今世界正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掀起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热潮,我国的各种计算机网络建设犹如雨后春笋,各行各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三金”工程发展到“几十金”工程。但我国的信息资源的建设却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远。据统计,“七五”期间,各部门在信息系统方面的总投入为200亿人民币, 而用于数据库建设的费用只有5—10亿人民币,不足整个系统建设的二十分之一, 形成明显的反差,使许多系统只有硬件而没有数据,系统利用率极低。“八五”期间这种现象并没有根本改观,“重硬”“轻软”仍然十分严重。专家们呼吁: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要有路、有车,还要有国产货。

克林顿政府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NII计划)中指出, 通信、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才是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一些专家建议,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要从信息资源抓起,因为它是四大要素中最薄弱的环节,又是信息高速公路中最能挣钱的环节。

我国的信息资源现状如何?差距在什么地方呢?最近,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数据库资源进行了一次普查,其结果基本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一、“八五”期间的主要进展

目前,在发达国家数据库的生产和服务成了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产值超过200亿美元。据1991年统计, 全世界共有商用数据库5000多个,其中美国为3000个,西欧1200个,日本约800个。

1992年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和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对我国数据库进行了第一次调查,共上报806个数据库,投入约5—10亿元人民币。

1995年3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联合发文, 对全国信息资源进行普查,截止到1995年10月31日,各部门和地方共上报了数据库 1500 个和200多个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去掉重复的、 国外引进的和规模太小的数据库,收录到已经出版的《中国数据库大全》的数据库有1038个,也就是说我国国产的数据库超过1000个,不计算那些仅作内部管理使用的数据库。

与1992年相比,我国的数据库产业有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可用数据库大大增加,1992年(1992年初上报的1991年数据)上报的806个数据库中,可用的不到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只有几十个数据库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绝大部分数据库由于数据量少、覆盖面窄等原因而没有什么使用价值,这次列入《中国数据库大全》的1038个数据库,一半左右已在一定范围内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

其次,1992年的数据库容量在10MB以下的占55.3%,而这次数据库大部分在10MB—100MB之间,所以总容量有很大的提高。 数据库的质量和产值也有较大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读数据库诞生于1960年前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初,数据库的内容多与科学技术有关,以科技文献的文摘目录为主,其用户主要是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的科技人员。在这一时期,多数国家的政府出资帮助生产数据,并资助研究人员使用数据库。随着七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商业、金融、事务数据库迅速增加,年增长率在20%以上,数据库发展进入了以商业、金融为主的第二阶段。一般政府对商业、事务数据库不提供资助,靠市场导向,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优胜劣汰,形成良性环循。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廉价的终端开始向办公室和家庭普及,为家庭及社会服务的数据库急剧增加,数据库的生产和使用进入了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从1985年第一个商品化的CD—ROM光盘的诞生,到多媒体网络通信的实现, 使数据库进入了声、图、文一体化的崭新发展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据库的问题与差距,可以归纳为“十多”与“十少”。

1.数量多,产值少

全世界商用数据库大约为7000多个,我国已有1000多个数据库,应该说在数量上相当可观,但是与年产值200 多亿美元的世界数据库相比,我国数据库产值只有世界总产值的千分之一二左右,相差2—3个数量级。

2.地方的多,部门的少

从这次上报的1500多个数据库来看,地方上报的,占总数的60%以上,国务院各部委的数据库占不到40%。部门的数据库多为专业数据库,大部分质量较好、容量大、覆盖范围广、标准化程度也较高,而地方的数据库就差一些。所以,有人说我国数据库“地方军”、“游击队”多,正规军少。的确,由于国家对数据库的投入少,而且分散投入,大规模的公用、商用数据库难以发展,形不成拳头产品与规模效益。

3.科技数据库多,经济数据库少

这次普查的1038个数据库中,科技数据库(自然科学)458个, 不包括图书、情报、环境与管理等,占总数的48%;经济类(包括商业、金融等)297个,只占总数的29%。而根据日本1989年统计, 日本2128个数据库(包括引进的),经济数据库(商业、金融等)占41.4%,自然科学占29.7%。而1989年全世界5111个商用数据库中科技和工程数据库只有996个,占总数的19%。 这说明我国数据库尚处在以科技为主的第一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从数据库内容的构成来看,是国外七十年代的发展阶段。

以科技数据库为主发展起来的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DIALOG系统,八十年代十分兴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联机信息服务系统,九十年代其霸主地位已被以经济、社会信息为主的Compuserver,America online 和Prodigy取代。

4.二次信息多,一次信息少

据日本统计,1985年数据库中一次信息(全文信息、数值信息、图形、图像信息)占50%,而1988年一次信息占总数的71.8%;二次信息(文摘、目录等)只占28%,目前一次信息的比例更高,而我国的数据库绝大部分是二次信息,全文、数值数据库比例不超过30%,图形图像数据库更是微乎其微。

5.单机使用多,联网使用少

据1989年日本统计,日本90%的公用数据库联网使用,美国的联网程度更高。我国数据库大部分在微机上单机使用,联网提供公共服务的数据库不到十分之一。这一方面由于我国网络化程度低,另一方面是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知识尚未解决。

6.自用的多,商用的少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信息经济的规模越大,独立的商品化的第一信息部门的比例也越大,反之亦然。

由于我国主要的信息中心多从属于政府部门,资金来源于政府,加上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数据库仅是为领导服务,或内部免费使用,大量可以为公众服务的政府信息,由于体制、法规等方面的原因不能为社会公众所利用,加上民众的信息化意识低,信息市场不够发育等,使得我国数据库商业化程度极低。

7.不规范的多,规范的少

我国的数据库很不规范,能够严格按照已有的国际、国内标准建库的并不多,加上数据库的标准规范工作跟不上数据库事业的发展,使得数据库兼容性差,严重影响数据库的利用率。

8.小库多,大库少

我国的数据库大部分容量在10—100M之间,而美国数据库在1975年就平均达175MB,比较大的库,如世界专利库有2000多万个记录, 容量达若干个GB,目前出现的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达几十个GB。

9.投入多,产出少

这只是相对而言,我国数据库的投入相对于信息系统的硬件投入是很少的,“七五”期间大约20∶1, 致使大量的信息系统光有设备而没有信息。相对于数据库的产出来说,我国的数据库投入大大高于产出,1992年有关专家估计数据库投入产出比为10∶1, 现在应该说是有比较大的发展,但恐怕也不会超过5∶1。因为我们所建的数据库中科技数据库所占比例很大,科技数据库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累积(如十年),投资周期长。再加上我国信息市场不够发育等原因,数据库难以在短期内发挥经济效益。

10.引进的多,出口的少

从国外引进的数据库不属于这次调查范围,我国究竟引出多少数据库没有确切数据,据1985年统计,当时我国已引进60多种机读数据库磁带。近几年随着CD—ROM光盘数据库的急速发展,我国引进的CD—ROM数据库数量猛增,有的同一种数据库(如美国医学文摘)国内有上百家同时引进,而我国能够出口的数据库屈指可数。

三、“九五”对策建议

目前全国刮起一股网络建设的旋风,Internet热浪席卷祖国大地。Internet从1994年引入我国后,有上万台主机,约10万个用户入网,调用的都是国外信息。作为网络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库资源建设仍然提不到日程上来,可以说是一个误区。“九五”怎么办?我国数据库产业出路何在?我们建议如下。

1.制定振兴我国数据库产业的政策和发展规划

国家必须制定推进数据库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整体战略和宏观发展规划,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是推进数据库发展的重要条件。

长期以来没有一个部门能够承担此重任,目前国家已经成立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建议把振兴数据库产业问题作为当前重点任务来抓,并组成相关领导小组,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等部门研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

2.政策引导,重点扶植

对于不同类型数据库,国家要采取不同对策进行引导与扶植。

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战略资源数据库,如国土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数据库应列入“稳住一头”的计划,主要由国家办,或在统一规划下,国家给启动经费,动员地方、部门或集体力量兴办。

对于目前分散建立的有使用价值和市场前途的数据库,国家出启动经费,对其进行联合与规范化,建库单位要打破各自为政,“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传统观念,发展联体,使之形成产业化生产和规模效益。

国家要重点支持若干信息资源网络的建设,建立分布式数据库服务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

国外在数据库发展的初期(即科技数据库阶段)政府不仅资助数据库的生产者而且资助科学家使用数据库,这是各国普遍的做法。

对于一般经济、金融、事务数据库应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办,通过市场吸收、政策引导,促进其走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3.加快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要尽快改变多数政府信息归部门所有现象,着手研究政府信息的公开问题,制定信息法,打破信息垄断和政企不分的弊端。当前特别要研究通信体制改革与开放问题,专家们已多次呼吁:电信、信息部门要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性经营,进行平等竞争,为信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4.以财政、信贷、税收等经济手段,扶持数据库业的发展

实行倾斜政策,扶植数据业的发展,特别是基础和公益型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加强对数据库服务业的支持,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安排中,必须通信、计算机、信息与人才四大要素同时考虑,比例协调,不允许建设那些没有数据资源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维持费用要根据物价增长指数遂年增加,并列入相应财政科目。从事数据库建设和服务的企业应减免增值税。

标签:;  ;  

我国数据库产业的现状、困惑与出路_信息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