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确立“朋友型”师生关系,与学生“同唱、同舞”。教师是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和关键,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该成为学生利用乡土资源的引导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种乡土资源,在校外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更会让学生感到享受和乐趣,这也会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要动力。
“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不再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丰富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教学“×× ×|×× ×|×× ×× |× ― |”节奏时,我和学生一起用家乡话朗诵童谣《跳皮筋》,让学生在生活的游戏中掌握节奏,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破了教学难点,又使音乐课堂教学本土化,生活化,社会化,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各种表现,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难易与否,并做出适当调整,才能使学生接受并顺利完成音乐学习活动,使课堂秩序做到活而不乱”。有时我们有了乡土音乐资源,还不能直接运用于教学中,要对收集到的素材按其教育价值取向进行有效地改编、调整,重新组合。如:小学生对地方戏的理解能力有限,但当地的腰鼓舞、民间打击乐却是乡土艺术的瑰宝。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思路,充分借用学生已有的技能,改换学习材料,改进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进行:一是利用校园远程教育设施设备,播放当地的腰鼓表演和民间音乐比赛的录像,给学生最直接的表象经验;二是引导学生根据录像进行模仿表演,使孩子从中体会表演的乐趣;三是让学生根据内容自编自演,体验创作的乐趣。
“要善于将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吸纳到音乐教学中,还应关注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扩大学生信息源,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领域和音乐视野,让学生在开发和利用本地音乐资源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一是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带领农村学生进行实地采风、观光、考察,记录家乡民歌,调查乡间音乐现状等各种活动,这些都是鉴别素材的最佳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向老艺人学艺,感受乡土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达到获得乡土音乐文化艺术的资源和教育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它是一种综合实践性的课型,要精心设计,创设情景,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考察、参观访问、训练等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还要花更多是时间进行准备,着重从全方位去考虑。这种活动课,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我们给予精心设计,正确引导,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二是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模拟,感受乡土艺术的韵涵。
乡土化形式的音乐艺术对于当今时代的学生来讲是很陌生的,因此在教学时除了老师给予生动形象的介绍说明以外,更要注重其实际的欣赏及有效的艺术指导。所以,每一个专题欣赏的第一课堂,都要精心创设教育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跃教学气氛,以欣赏作为点石成金的开场白,给予激情引导,让学生在陌生的表现形式中轻松体验、领悟乡土音乐艺术的内涵。如在欣赏《鼓号曲》和《锣鼓经》时,我先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再引导他们交流欣赏体会,让大家进行热烈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分声部拍一拍、吹一吹、敲一敲、读一读;最后展现成果。大家一起用小号、锣鼓等乐器及人声表现出了具有浓郁佛教风格的乡土音乐,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地方音乐韵味的感受,也增强了乡土化音乐文化的艺术感。
三是指导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培养艺术审美的能力。
古今中外历史证明:艺术的欣赏、表演和创作都需要有“艺术细胞”的人们参与,音乐艺术教育的课堂实践也不能脱离这一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遵循这一规律去强化音乐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感知。让农村学生在乡土化的音乐艺术作品的演绎中体验其乡土音乐艺术文化的特征,感悟其乡土文化精神。其课堂组织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乐中学知,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让学生从中获得经验性的知识,提高其能力。
四是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
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要多样化,利用这些材料(如自制打击乐器等)进行的音乐活动应成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因这种教学的组织是在我们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在进入课堂前,要充分收集资料,且还要有自己的初步思考。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但不能确定任何框架模式。这样教师在课堂才能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让学生讨论交流、查阅资料,形成相互印证、相互争论的活跃格局,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学校音乐艺术教育在实施音乐艺术教育乡土化的过程中,决不能放弃音乐课外活动这一领域,而应该投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不断运用丰富的乡土音乐艺术教育形式,来激活地域文化在校园的应用。我校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中,已将《地花鼓舞》从学校深入到了社区,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时,展示《地花鼓舞》已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
总之,我们在进行乡土化音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先创设乡土化音乐艺术的氛围,让农村学生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因为学校音乐艺术教育乡土化的目的并不在于学习民间文化艺术的形式,而是感受其乡土化音乐艺术形式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以达到全面推广,让新时期的农村孩子接受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兴旺奠定精神基础,让其发扬光大,永葆乡土文化艺术韵味的魅力。
论文作者:周 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乡土论文; 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艺术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资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