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策略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美国大学论文,学术论文,策略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69(2012)10-0113-08
目前,以知识发展为核心原动力的社会发展模式已经形成,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及大学与社会联系的日趋紧密,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已在我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但是,在传统大学理念与学科制度的制约下,跨学科研究与教育在我国大学中的发展却始终较为缓慢。而学习他国的发展经验将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寻找到更加科学、快速的发展路径。美国是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教育较早的国家,从20世纪中叶便开始重视并推动在大学中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教育,至今已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美国大学中,众多的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组织机构与传统学术组织机构并存,共同承担着科研与育人的职责,而且,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组织机构的学术地位亦日益增强。其中四种发展策略功不可没。
一、将“跨学科研究与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大学信念
所谓大学信念,是指大学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从中世纪大学对“理性”的追求,到近代大学对“科学研究”的推崇,再到现代大学对“社会服务”的信奉,大学已经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信念体系。这种信念体系指导并规范着大学的行为。把“跨学科研究与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大学信念,是美国大学促进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的重要思想性策略,它在促进人们认识到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重要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在舆论与思想意识层面为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把“跨学科研究与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大学信念,美国大学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
第一,发挥美国大学校长的宣传、沟通职能,向大学教师以及社会公众传达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美国大学校长不仅是大学的管理者,还是大学思想与文化的代言人,大学与社会相互沟通的纽带。追溯美国大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美国大学校长对美国大学理念以及组织与制度的发展均起着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若想将“跨学科研究与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大学信念,首先就必须让它成为美国大学校长的一种信念。时至今日,这种信念已较为广泛地在美国大学校长的思想中确立,并开始向大学教师及美国公众传达。如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 Levin)这样阐释将跨学科研究与教育放在优先地位上的意义:“我们将有机会在新兴研究领域内成长为优秀的国家性学术中心,而且,毫无疑问,这将有利于促进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马伊·安·福克斯(Marye Anne Fox)也认为:“跨学科研究应在真正优秀的研究型大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对于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的解决越来越频繁地依赖于多学科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1]
第二,把“促进跨学科研究与教育发展”列入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并确立其优先发展地位。强调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重要性是2000年以来的美国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一个普遍性特征。如杜克大学于2001年制定的“追求卓越”发展战略规划指出:“当我们现代的研究型大学被打造成一个学科联盟,并使大部分的知识产生于传统的系或学院这样的学术组织当中时,从生物科学领域到文化研究领域,一种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之间的综合趋势正在加速形成。这种以知识综合为基础的研究模式就是跨学科研究”;[2]在宾夕法尼亚校长艾米·古特曼(Amy Gutmann)提出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在研究与教育中促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间的知识综合”被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3]美国大学把“促进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发展”列入其发展战略规划,一方面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跨学科研究与教育”是关涉美国大学发展命运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具有战略性意义;另一方面则从政策层面深化了人们对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的认识。此种举措加快了美国大学“发展跨学科研究与教育”信念的形成。
第三,制作专门网站,加大对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理念与成果的介绍与宣传。若想让“跨学科研究与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大学信念,美国大学还必须“在证明跨学科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大学内部活动的同时,还应使其符合广泛的社会目标,以获得政府或企业的支持……其结果是,对于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来说,跨学科合作都变得非常必要”。[4]因此,加大对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理念与成果的介绍及宣传十分重要。利用网站宣传、介绍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理念与成果,一方面有利于在美国大学校园内增强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文化氛围,“通过网页或研究生招生目录,传达我们的跨学科教育理念可以使得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在校园中更加引人注目”;[5]另一方面则有利于美国大学向社会公众传达其“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信念,并展示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价值与实力。
二、促进跨学科学术组织与传统学术组织由“竞争”关系转变为“共赢”关系
在传统的以单学科为基础的大学组织制度的环境下,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必定是举步维艰的,因为无论是在资金方面,还是在师资与生源方面,跨学科学术组织都无法与传统的院系相抗衡。美国大学最初以独立组织形态建立的跨学科学术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传统的院系组织在资源与学生方面形成竞争之势,这不仅不利于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反而因为加剧了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而令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陷入更加窘困的境地。[6]因此,要优化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环境,拓展其发展空间,就必须改变跨学科学术组织与传统学术组织之间的这种竞争状态,促进他们由“竞争”关系转变为“共赢”关系。在这一方面,美国大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联合聘任教师,实现师资共享。“师资队伍的质量和参与,一贯用来解释为什么高度成功的跨学科中心能取得成功,相反,或许最常用来解释跨学科努力失败的原因是没能吸引强大的师资充分参与。”[7]为了使跨学科学术组织获得更多的师资,并减少与传统学术组织之间的摩擦,美国大学采取了跨学科学术组织与传统学术组织“联合聘任教师”的措施。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哈克生命科学研究中心(Penn State's Huck Institutes of the Life Sciences)便采取了与相关院系共同支付教师岗位的启动资金与永久资金的做法——受聘教师在研究中心将获得5-6年的聘期,而其终身职位仍保留在院系,研究中心将就教师在研究中心的岗位职责和目标与院系签订一份协议,若聘期结束时,教师完成了研究中心的岗位职责与目标,则研究中心承担其一半的薪水,并予以续聘;而若该教师未完成研究中心的岗位职责与目标,但却完成了院系的岗位要求,则院系要承担该教师的全部薪水。[8]显然,此种“联合聘任教师”的制度设计,旨在通过资金联合以及共同确认教师的科研、教学任务的方式,来有效地促进跨学科学术组织与传统学术组织之间的合作。
第二,构建联合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共享”。除了教师资源之外,学生资源亦是跨学科学术组织与传统学术组织竞争的一个焦点。为了转变这种竞争关系,美国大学正积极构建一种联合培养模式,即由传统学术组织与跨学科学术组织共同培养学生,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学生共享。为了促进联合培养模式的形成,美国大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通过颁发跨学科研究证书的形式,吸引被传统学术组织录取的研究生参与跨学科中心的研究工作,如在杜克大学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研究中心,来自10个院系的学生参与该中心的研究生项目,并可获得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研究的跨学科研究证书。[9]2)跨学科机构通过为研究生提供资金支持的方式,与传统院系共同实施、监管研究生教育。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哈克生命科学研究中心通过为一、二年级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助教职位——其余研究生教育资金由他们的导师所在的科系提供,或来自他们导师的研究经费——支持和监管“综合生物科技”(IBIOS)研究生学位课程:学生可以在9种不同的“轨道”之间进行选择,但所有的学生必选一年级的座谈会和生物伦理方面的课程。[10]
第三,多措施、多方面地扩大共享。为了创建跨学科学术组织与传统学术组织间的“共赢”局面,美国大学除了在教师与学生方面促进两者共享之外,还做出诸多努力来促进其在更多方面的合作与共享。比如,1)加强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两种组织的发展目标与需求,探索具有“共赢”性的发展途径与方案。为此,美国大学特别强调跨学科组织领导者的沟通交流技能——跨学科机构领导者通常要发挥的一个关键职能是协调中心与所属院系的活动,这非常需要外交技巧,特别是在解决可能引起竞争与分歧的有关资金联合提供、人员共享、或其他共享与资产转让的问题时[11]——以促进两种学术组织扩大共识,加强合作。2)对于没有独立管理队伍的跨学科机构,有些大学采取了与所属院系共享行政资源的做法。“杜克大学的约翰·霍伯·富兰克林跨学科和国际研究中心(Duke's John Hope Franklin Center for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有25个项目,主要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该中心采用了共享的行政人员,包括中心主任、建筑经理、财务经理、接待员、技术人员。”[12]3)加大对跨学科研究的基础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促进两种学术组织间的空间共享与物质资源共享。美国大学认识到,支持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除了政策方面的支持之外,还应该加强建筑、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支持,以扩展跨学科组织与传统组织间的合作空间与基础。
三、改革学位制度,激发学生参与跨学科学术研究的兴趣
若想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研究与教育,激发其跨学科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对传统的学位制度进行改革,因为一方面传统的学位制度从根本上制约着学生参与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参与跨学科研究与教育亦需要相应的评价与认证制度的建设,以评估其跨学科学术研究的水平、认证其跨学科学术研究的价值。针对学位制度改革,美国大学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改革方案。
第一,开设跨学科专业,授予独立的跨学科学位。当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并符合大学的招生标准时,大学可开设跨学科专业,并授予独立的跨学科学位。如,罗切斯特大学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一个正式的跨科系研究生学位项目:该项目以生物医学工程系为依托,但从艺术,科学和工程学院,医学和牙科学院抽调教师;项目管理委员会由来自多个科系的教师共同组成,处理招聘和录取研究生事宜,同时监管研究生的课程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博士项目的管理及学位的授予由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教师与来自其他院系的跨学科项目的教师共同管理;所有学生完成少量的公选课要求,并选择适合他们研究兴趣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跟任何一位被确定为研究生导师的跨学科项目教师进行研究,但所有学生得到同样的学位。这种安排已被证明特别适用于临床科系的研究项目,在那里经常会遇到与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问题,但研究生接触这些问题的途径之前却一直很难建立。[13]
第二,实行研究生“双学位”制度。所谓“双学位”制度,是指学生可以在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内展开学习,并同时满足这两种专业领域的不同学术要求与标准,最终获得两种专业学位证书的制度。这种“双学位”制度在我国当今大学中也较为广泛地存在着,不同的是,国内的“双学位”制度仅限于本科教育,而美国大学则将其延伸到了研究生教育阶段——目前,美国大学的这种研究生“双学位”制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硕士教育项目或硕博连读项目。美国大学采取的“开设跨学科专业,并授予独立的跨学科学位”的改革措施虽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也被认为是一种与传统学科教育争夺优秀生源的做法,因此饱受争议。而“双学位”制度却可以避免跨学科教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生源竞争,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并提升其跨学科研究素养。但是,由于研究生“双学位”制度,并不要求学生将两种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其学术研究中,所以,这种制度设计在促进学生知识综合,并有效开展跨学科学术研究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为了弥补“双学位”制度的这种缺陷,美国大学设计了一种“Dual Title”学位制度,即跨学科学位制度。
第三,实行“Dual Title”学位制度。[14]“Dual Title”学位制度是指,研究生在被现有的学科研究生项目录取后,申请并获批准后可参与跨学科专业领域的学习,在跨学科专业领域内研究生需要在指导教师(一般情况下,研究生的主修专业导师与“Dual Title”的导师是同一个人)的监督下完成大量的课业学习任务,其跨学科学习专业名称将被显示在其主修专业的学位证书上。“Dual Title”学位制度是一种既不同于课程辅修制,也不同于双学位制度的一种制度设计。学生通过课程辅修制虽然可选择跨学科的课程进行学习,但其专业名称并不显示在学位证书上,因此,从这一点来看,“Dual Title”制度应属于一种学位制度,而不是一种课程制度;而“Dual Title”制度与“双学位”制度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它致力于促进两种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与综合性应用,实现真正的跨学科学习——对于参与“Dual Title”学习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学位论文,还是博士候选人的资格认定或专业综合测验都被要求综合运用“Dual Title”领域的知识。
四、完善治理与评价机制,促进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治理与评价在跨学科学术组织的整体运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断地完善治理与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跨学科学术组织完成其学术使命,同时亦有利于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因此,美国大学在加强跨学科学术组织的治理与评价机制建设方面倾力颇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通畅的“汇报”渠道,明确跨学科学术机构的组织地位。明确跨学科学术机构的组织地位,是确保跨学科学术机构顺畅运行的首要前提,而建立通畅的“汇报”渠道将有利于澄清跨学科学术组织在机构结构中的位置。正如北美大学联盟(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简称AAU)跨学科小组报告中指出的:“跨学科中心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明确的报告渠道。这种报告渠道,有助于澄清跨学科中心的位置,提供无法通过直接谈判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为那些需要借助行政力量来克服初期发展障碍的项目提供支持。”[15]因此,美国大学大多为跨学科学术机构开辟了直接向学院领导或学校主管副校长汇报的渠道,以加强大学主要领导对跨学科学术机构的管理,并提升跨学科学术机构的组织地位,解除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行政性障碍。
第二,组建指导与咨询委员会,增强跨学科学术组织管理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对于较小的跨学科学术机构,通过建立通畅的“汇报”渠道或许就足以解决其管理与发展问题;但对于大型跨学科学术组织而言,除了要拥有通畅的“汇报”渠道之外,更需要组建专门的跨学科指导与咨询委员会,以实现更科学、民主的管理。跨学科指导与咨询委员会一般由来自各学科的资深教师组成,他们与跨学科机构的负责人密切合作,监督跨学科机构的学术工作进程,并为其发展提出有价值的指导。除了在跨学科机构内部组建指导与咨询委员会之外,为了进一步提升跨学科学术组织的管理质量,一些美国大学还设置校级的跨学科管理委员会,为跨学科组织管理者提供咨询与支持,并加强对跨学科组织管理问题的研究。
第三,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完善跨学科学术组织评价机制。有效的评估不仅有利于促进跨学科学术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且,可以为大学是否修改或终止某跨学科项目提供依据,因此,定期评估对跨学科组织发展意义重大。
美国大学往往根据跨学科项目或中心的规模和范围,涉及学科的广泛程度,以及该研究机构的文化而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估方式,并十分重视外部评价,以完善跨学科学术组织的评价机制。如,伊利诺伊州贝克曼研究所(Illinois' Beckman Institute)每隔三年或四年由外部小组评估一次,评估小组由研究所以外大学内的人以及大学以外的专家组成。小组审查侧重于两个基本问题:1)研究所内进行的研究的质量怎样;2)教职人员的研究利用了研究所作为跨学科机构的优势了吗?若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被评教员可能被迁回到他或她所在的科系。这个程序对研究所整体工作质量和个人的工作提供了全面的外部评估,有利于研究所保持灵活性和应变的能力。[16]
第四,成立跨学科学术委员会,完善教育监管与评价体系。在美国大学管理结构中,学术评议会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实体,分管着大学学生政策的制定、学术问题解决、学术活动的监督、学术的评估、招生、监管学位的授予等学术事务。[17]学术委员会则是学术评议会的核心机构,也是学术评议会会议的执行机构。因此,无论是为了确保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还是为了对学生或教师的跨学科学术研究成就进行科学、有效地认证与评估,或者监管跨学科学位的授予均需要促进跨学科学术委员会的建立。目前,这种跨学科学术委员会已在美国大学中建立起来。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跨学科学术组织可在其研究生院审核、批准的情况下,成立跨学科学术委员会;跨学科学术委员会被分为两种:一种是不拥有学位授予权的;一种是拥有学位授予权的;根据关注点的不同,跨学科学术委员会将被冠以不同的称呼,如跨学科委员会(兼顾研究与教育)、跨学科研究委员会(只关注研究)或跨学科教育委员会(只关注教育)等;跨学科学术委员会与其他学术委员会一样,要接受研究生院每隔10年一次的评估与审核。[18]
总之,在“将‘跨学科研究与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大学信念”的思想策略;“促进跨学科学术组织与传统学术组织由‘竞争’关系转变为‘共赢’关系”的组织策略;“改革学位制度,激发学生参与跨学科学术研究兴趣”的制度策略;“完善治理与评价机制,促进跨学科学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策略的共同作用下,美国跨学科学术组织得到了快速而稳定的发展,这为美国大学进一步提升知识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标签:研究生论文; 双学位论文; 美利坚大学论文; 专业学位硕士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习论文; 学科评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