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05与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CD105与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廖永强[1]2002年在《CD105与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对照实验比较活性增生期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105与泛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Ⅷ因子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将CD105推广为基本类活性增殖期血管内皮标记物并提供实验依据。 (2)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由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通过阻断VEGF与CD105的作用以减少大肠癌组织中的MVD而治疗大肠癌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S-P单染法检测44例大肠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CD105及Ⅷ因子的表达情况(测定MVD值)。 (2)采用免疫组化S-P单染法检测同一组大肠癌及对照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以CD105标染的MVD平均值为144.98±32.67/100×(视野),高于以Ⅷ因子标染的MVD平均值100.39±18.70/100×(视野)(P<0.01),而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测得的相应值41.23±11.64/100×(视野)和45.70±15.18/100×(视野)(P<0.01)。 (2)44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59.1%(26/44),明显高于正常组织15%(3/20)(P<0.01);大肠癌组织中的VEGF与CD105(MVD)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统计学关系(P<0.01或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与CD105(MVD)及Ⅷ因子(MVD)的表达呈密切相关(r_1=0.720,P<0.01;r_2=0.432,P<0.05),但与CD105(MVD)的关系更密切(r_>r_2,P<0.05)。 结论:(1)在标染大肠癌组织MVD方面,CD105比Ⅷ因 中 英文 摘要子具有明显优越性(P<0.01),可以作为常规的活性增殖期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标记大肠癌组织的MVD。(2)VEGF、CD105(MVD)与大肠癌的浸涡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发展程度(Dukes分期)呈正相关,因此可以作为病情监控的指标。大肠癌组织中 VEGF的表达与 CD 05(MVD)密切相关,VEGF对大肠癌肿瘤组织的血管形成及后来的快速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VEGF与CD105的共同抑制也许有助于大肠癌的治疗。

李伟芳, 史成章[2]2006年在《MK、CD105及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MK、CD105和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MK、CD105和VEGF表达水平,并对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0例大肠癌组织中,MK阳性表达率为72%,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4%,MK和VEGF均为阳性时CD105标记的大肠癌组织MVD值(73.87±6.13)明显高于MK和VEGF均为阴性组的MVD值(62.94±6.99)(P<0.01)。叁者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结论MK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联合VEGF和CD105作为1组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和预后指标。

邝胜利[3]2004年在《Endolin与VE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生多经历“大肠腺瘤-腺癌序列”演进的发病模式。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诱导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因此抑制血管生成是阻遏肿瘤生长的一种策略。目前,多用泛内皮细胞标志(如CD31、CD34、Ⅷ因子相关抗原等)标染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来评价血管新生,而此类标记物在标染增生活跃的微血管方面都有一定的不足。Endoglin(又称EDG,CD105)是一种与内皮细胞增殖相关的抗原,主要表达在处于增殖活跃状态的血管内皮细胞上,而在正常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较弱。Endoglin属TGF-β受体复合物成分之一,在内皮细胞上与TGF-β_1和TGF-β_3高亲和力结合,抑制TGF-β的生物学效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它是一种分泌性多肽因子,可由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表达,缺氧可诱导其表达上调。近年来,以VEGF受体为靶点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已试用于临床。本研究以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各阶段为实验对象,进行活性血管标志物Endoglin与常见的泛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标染肿瘤组织MVD特异性的对照研究,并探讨大肠“腺瘤-腺癌序列”中VEGF的表达与Endoglin所标记的MVD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大肠“腺瘤-腺癌序列”中新生血管形成规律、将Endoglin推广为常规活性微血管标志物以及肿瘤抗血管生郑州本学20叫啊士研术焦论文二E呐咖扣丫耳,歹.在本竺稗苹生退星虫鱼翌些堕兰成治疗靶分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川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枯膜组织,45例大肠腺瘤组织(轻中度不典型增生2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3例)和41例大肠腺癌组织的Endoglin、Cn31不11 VEGF蛋z匀f/J表达,对Endoglin、CD31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血竹在X2()0显微镜下计数MVD。结果(1) Endoglin阳性的微 101.竹’卜要分布在癌和腺瘤组织的表面,其所标记的MvD值(Endoglin一MvD)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加,在正常组织 (20.29士8.52)、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腺瘤(38.80士7.60)、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 (63.62士11 .84)、腺癌(71.抓)士10.32)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CD31阳性血管在腺瘤组织中分布较均匀,其所标记的MVO(CD31一MvD)在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组(58.75士l魂.13)显着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24.35士12.23,P(().05),在轻‘{,度不典型增产l毛腺瘤(58.75士曰,x3)、重度不典型增,l二月栩南(6一97士13.52)到癌(65.19士ts.:,2)的过程中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大肠腺瘤一腺癌序列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轻中度增生腺瘤、重度增生腺瘤、Duk肠A和B期大肠癌和Duk“C和D期大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22.7%、d:,,5%、52.6%和72.7%,各组织间VEGF表达率差异有显着性(p<().()1)。 (4)End、)glin的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1,p<0.01,p<0.01),浸润较深、有淋巴结转移以及Dukcs分期较高者其Endoslin所标记的MVD值也越高。但是,它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83)。 (5)相关分析表明:VEGF的表达不!J Endogl in一MVD呈现显着的正相关(r二0.859,P<0.001)。随着vEGI,表达率的增高,Endogl in所标记的MvD值也相应升高。结论(l)Endogl in一Mv一)和e一)31一Mvo在大肠“腺瘤一腺癌序列,,中逐渐升高,郑州大学20()4年硕士研究生沦文Elld()gl 11、与泥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组显着高于正常组织,说明血管新生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在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腺瘤阶段血管生成就己经非常活跃。 (2)在大肠癌组织组织中Endogl in一MVD显着高于CD31一MVD,正常组织中eo31一Mvn显着高于End。91 in一MvD,且Endogl in主要表达在腺瘤和癌组织的表面,说明End()g以n标染新生微血管的特异性史强,可以作为常规的活性增殖期血管内皮标记物,进行大肠癌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3)End。幻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相应正常组织,并且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病理分期成正相关,因此可以作为病情监控指标。 (4)队doglin特异性地表达在处于增殖活跃状态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大肠癌血管生成活跃,提示以巨ndogljn为靶分子可用于大肠癌的诊断。 (5)大肠癌组织中Endogjjn一MVD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抗VEGI了受体单抗己经)!J厂大肠癌的治疗,抑制Endogli_n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大肠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李颖超, 张观宇, 许立莉[4]2010年在《CD105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CD105和VEGF与大肠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大肠癌组织中CD105和VEGF表达。结果 CD105和VEGF在无浆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8.09%、23.52%和42.86%、55.88%,在伴有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8.00%、84.48%和76.00%、87.93%,CD105和VEGF的表达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05和VE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上述基因蛋白对预测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李伟芳[5]2006年在《MK、VEGF及CD10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中期因子(midkine,MK)是1个新的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在胚胎期MK在组织中广泛分布,出生后其表达降低,仅局限于某些特定部位,它可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增殖与分化。CD105又名endoglin,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 growthfactor,TGF-β)受体复合物的成分之一,仅在增殖活跃的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上呈强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所知的最关键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之一。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K在大肠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CD105的关系,探讨它们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50例大肠癌组织、18例大肠腺瘤组织和17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K、VEGF和CD105的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 结果:(1) 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腺癌组,M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1/17)、55.6%(10/18)、72.0%(36/50),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x~2=25.248,P<0.01)。(2) 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癌组为64.0%(32/50)、与大肠腺瘤组的33.3%(6/18)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的5.9%(1/17)相比显着升高(x~2=21.395,P<0.01)。(3) CD105标记的MVD值在大肠腺癌组为(70.15±7.51),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50.50±11.09)和正常粘膜组(16.29±5.38)(F=287.899,P<0.01)。 (4) MK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x~2=2.014,P>0.05),与大肠癌

梁忆波[6]2005年在《大肠癌组织中VEGF,COX-2,HIF-1α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CD34、CD105作为肿瘤新生血管标记物的意义及差别,VEGF、COX-2、HIF-1α三种血管生成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8例大肠癌组织中CD34、CD105、VEGF、COX-2、HIF-1α的表达。结果:(1)分别以CD34和CD105为新生血管标记物计得的MVD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CD105为标记物计得的MVD低于以CD34为标记物计得的MVD(t=4.782,P<0.001)。(2)78例大肠癌中VEGF、COX-2、HIF-1α的阳性率分别为75.6%,70.5%,69.2%,VEGF、COX-2、HIF-1α阳性组的MVD均高于阴性组(t=2.372,t=2.368,t=2.272,P<0.05)。(3)VEGF阳性率在不同浸润深度组之间,远处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5.374,P<0.05;P=0.032),COX-2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不同Dukes分期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5.468,X~2=5.654,P<0.05),HIF-1α阳性率在不同浸润深度组之间,不同Dukes分期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397,X~2=4.255,P<0.05)。(4)HIF-1α、COX-2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3,P<0.001,r=0.288,P<0.05)。结论:(1)CD34是一种泛血管内皮标记物,而CD105仅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强烈表达,因此在标记肿瘤新生血管方面CD105比CD34有更大的优越性。(2)VEGF、COX-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通过抑制它们在大肠癌中表达可能成为抑制大肠癌血管生成的途径。(3)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相关;COX-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相关;HIF-1α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相关。检测VEGF、COX-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对判断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有价值。(4)COX-2、HIF-1α的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

李大林[7]2002年在《CD10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CD10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大肠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一些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测定大肠癌中微血管密度(MVD)来探讨肿瘤中新生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为今后进行抗肿瘤血管形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新鲜大肠癌组织及48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D105、Ⅷ因子相关性抗原和VEGF的表达,对它们分别标记的微血管密度进行相互之间的对比分析。结果 (1)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有显着性差异(P<0.001);(2)大肠癌组织分别以CD105和Ⅷ因子相关性抗原为新生血管标记物记得的MVD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1);(3)大肠癌组织以CD105和VEGF为新生血管标记物记得的MVD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01);而以Ⅷ因子相关性抗原为标记物记得的MVD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4)VEGF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与CD105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与Ⅷ因子相关性抗原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 (1)大肠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2)不同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高异质性,在标染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上CD105比Ⅷ因子更具特异性,CD105可以作为常规新生血管标记物取代Ⅷ因子进行肿瘤新生血管的标记;(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与CD10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显中文摘要着相关,因此,肿瘤中血管的定量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独立的预后指标。

邱华勤[8]2009年在《CD105、Midkine及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背景结直肠癌是我国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近年来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使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很大改善,但术后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60%左右。目前,降低结直肠癌病死率及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诊断能有效地判断病情发展以及对其预后的评估。CD105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标志之一,同时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较多的研究证实CD105在多种恶性肿瘤广泛表达,其表达强度与肿瘤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率等因素呈正相关。中期因子(Midkine,MK)现已成为许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的对象,其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记物,最近研究表明MK在恶性肿瘤组织有异常的高表达。近几年来,肿瘤血管新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浸润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肿瘤研究中的一大热点,VEGF是最具代表性。因此,深入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关键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作用将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探讨CD105,MK,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及癌旁肠组织中表达的差异以及与结直肠癌侵润转移的关系,初步探讨CD105、MK,VEGF在结直肠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可能机制和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1)组织标本取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科2002.01-2003.06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明确的存档蜡块标本。共选取100例结直肠癌( 60例结肠癌, 40例直肠癌),另取20例距肿瘤外缘10cm以上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情况和MK,VEGF表达。结果CD105标记的MVD值为86.62士21.68,MK的阳性表达率为70.0%, 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8..0%。MK和VEGF均为阳性时CD105标记MVD的值(108.24士22.21)明显高于MK和VEGF均为阴性时的MVD值(79.32士19.78)。叁者表达均与临床分期、转移(淋巴结、远处转移)有关:Ⅲ、Ⅳ组叁者的表达高于Ⅰ、Ⅱ组(P<0.05);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但叁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组织分化程度均无关。研究显示从单因素分析MK和VEGF均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但多因素分析示只有淋巴结和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CD105有望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结直肠癌标记物而用来诊断结直肠癌。(2)血管生成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CD105可联合VEGF和CD105作为1组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和预后指标。(3) MK、VEGF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转移(淋巴结、远处转移)明显相关;MK和VEGF的阳性表达呈相关关系,它们之间有协同效应或是相互诱导,二者共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展和转移。(4)抑制CD105、MK及VEGF表达可能阻断结直肠癌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一条新途径。

曲卫[9]2015年在《联合检测PTEN、VEGF和MV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和目的世界范围内,超过80%的食管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据200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数据显示[3],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位居世界第4位。根据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在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食管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恶性肿瘤的发病是涉及到多种因素多个步骤的病理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条件、饮食习惯、年龄、机体免疫状态、遗传素质、致瘤性病毒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迅速发展,对癌细胞基因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渐进演化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到众多癌基因的激活和抑基因的突变和失活,其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研究最多的两类基因,各种关键基因的改变是人类肿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PTEN (phosphat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e ten)是1997年3月发现的一种新型肿瘤抑制基因。研究发现,PTEN基因在人体多处组织,特别是心、脑、肺、肝及肾等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PTEN基因在维持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调节细胞生长,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随着研究的深入,先后有PTEN在子宫内膜癌、胶质母细胞瘤、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肺癌、胃癌、大肠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报道,并发现PTEN基因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突变、缺失、失活是各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为基因突变、异常甲基化、mRNA或蛋白表达降低或不表达等方式。研究发现,PTEN基因的突变及失活失去了对细胞生长的负调控作用,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PTEN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抑制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2、抑制细胞迁移及局部的黏附。3、参与胚胎的发育。4、抑制血管生成。5、维护免疫系统的稳定性。6、PTEN是造血干细胞的自我复制调节基因和白血病启动基因。目前认为,PTEN基因作用机制主要由以下叁条途径共同完成:1、局灶黏附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途径[20]。PTEN具有磷酸酶活性,可通过使FAK去磷酸化,抑制FAK活性,降低整合素介导的细胞扩散和局部黏附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胞侵袭及转移。2、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途径[21-23]。PTEN对MAPK信号途径起负调节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3、磷酯酰肌醇-3-磷酸(PIP3)途径。PTEN编码的蛋白具有脂质酸酶的活性,可降低PIP3水平,使细胞停止于G1期,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必须依赖丰富的营养供给。如果无血管生成,体外培养的肿瘤组织生长体积不超过4mm3,体内肿瘤不超过1~2mm3。因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备条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VEGFR)能特异地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VEGF是一种功能强大且能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它是1989年Ferrarra在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类糖蛋白,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家族的一个成员,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体内的大脑、肾脏、肝脏、脾脏、胰腺和骨骼等组织中。VEGF相关基因家族包括6个分泌型的糖蛋白,分别为VEGF-A、VEGF-B、VEGF-C、 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 PDGF),以及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ndocrine gland derived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G-VEGF)和5种类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VEGFR)。VEGF生物学功能有以下几点[25,26]: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2、增加血管通透性。3、促进血管支持物的生成。4、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参与调控VEGF表达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6-28]:1、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HIF-1)。2、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 AP-1)。3、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 STAT3)。4、刺激蛋白(stimulatory protein-1, SP-1)。5、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SDF-1)和CXCR4。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7、血小板。8、癌胚抗原相关的细胞粘附分子1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CEACAM1)。1971年,Folkman最早提出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肿瘤细胞数量的增加(106个细胞以上)、病灶的增大,必须依赖肿瘤局部血管的新生。如果没有血管生成,肿瘤的生长将受到限制,由于没有足够的氧和营养供应,肿瘤细胞仅能通过弥散获得营养,肿瘤达到1~2 mm的直径或厚度后,即107个细胞左右将不再增大。一旦新生毛细血管长人肿瘤组织,肿瘤的营养供给即由弥散变为灌注,肿瘤生长就会加速。肿瘤的生长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30,31]:无血管期(avascular stage)和血管期(vascular stage)。在无血管期实体肿瘤的生长直径不会超过2mm,而这正是血液中氧和营养物质通过弥撒作用所能达到的距离。无血管期的肿瘤没有转移能力。从无血管期到血管期的转化称为“血管生成开关”。一但肿瘤经历“开关”转化就进入血管期,毛细血管的生成使肿瘤获得足够的血供和营养。肿瘤新生血管结构缺乏完整性,管壁薄弱,仅排列一层内皮细胞,缺乏平滑肌,基底膜变薄或者缺如,使它们比正常成熟血管更容易被肿瘤细胞穿透。另外,血管生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组织侵袭性,肿瘤细胞可以沿着新生血管所开启的胶原裂隙侵袭,也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在远离肿瘤的部位形成转移灶。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以维持血管正常代谢的刺激因子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为主,表现在促血管生成因子的活性上调和(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活性下调[32]。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受缺氧、系统刺激等使局部微环境发生变化的因素作用而合成和释放上述因子。当二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即发生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其调控因素主要包括微血管生成因子和生成抑制因子。微血管生成因子包括[3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整合素、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 An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 IGF-Ⅱ)。微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主要包括: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抑癌基因产物等[34]。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或微血管记数(microvessel count, MVC)是肿瘤血管生成的标志。Weidner等报道了高倍视野下的血管数与肿瘤的生长具有相关性,并提出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 MVD)这一概念及测定方法,即与背景明显有别的内皮细胞或细胞簇团,只要与邻近血管、肿瘤细胞或其它结缔组织分开均看作一个微血管,管腔面积大于8个红细胞直径以及有较厚肌层的微血管均不计数,在“热点”区计数微血管数目。目前MVD计数方法以Weidner等建议的方案最具有代表性。MVD的标记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抗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2、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3、CD34。4、CD105。新生血管多以免疫组化对内皮细胞进行染色,CD31标记微血管敏感、可靠,且背景清晰,交叉反应少,现多用于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计算MVD,进而判断肿瘤组织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进展状况。目前由于对食管癌的诊断及评估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因此对食管癌发生、浸润转移的机制的探讨及对食管癌的诊断、评估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PTEN (phosphat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e 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 MVD)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联合检测PTEN、VEGF、MVD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研究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为研究PTEN、VEGF、MVD在食管鳞癌中是否存在表达以及其表达量的高低与其发生、浸润和转移是否存在关系,本文采用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0例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VEGF蛋白及MVD的表达,并探讨了PTEN与VEGF、MVD的相互关系。通过以上实验,试图阐明PTEN与VEGF蛋白及MVD的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意义,为进一步探讨食管鳞癌发生、浸润、转移机制及寻找抑制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选取50例南方医院和日照市人民医院2009.1-2014.1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手术存档组织标本,每例标本均在癌灶及远端正常粘膜(病理证实为粘膜组织)处分别取材。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了50例鳞癌及远端正常粘膜组织中PTEN、VEGF及MVD的表达情况,并对表达情况及叁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食管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率(54.0%)显着低于正常食管粘膜PTEN蛋白表达率(10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Ⅰ级、Ⅱ级、Ⅲ级食管鳞癌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率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Ⅰ级84.2%、Ⅱ级47.1%、Ⅲ级21.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浅层浸润组PTEN蛋白表达率(80.0%)高于深层浸润组PTEN蛋白阳性(4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PTEN蛋白表达率(31.6%)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TEN蛋白表达率(67.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癌旁正常粘膜的VEGF蛋白表达率(100%)显着高于鳞癌VEGF蛋白表达率(64.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Ⅰ级、Ⅱ级、Ⅲ级食管鳞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率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升高趋势(Ⅰ级、Ⅱ级、Ⅲ级癌组织中分别为(52.6%、64.7%、78.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层浸润组的VEGF蛋白表达率(73.3%)高于深层浸润组VEGF蛋白表达率(6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蛋白表达率(63.2%)稍低于非转移组VEGF蛋白表达率(64.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癌旁正常粘膜的MVD值(25.282±3.477)明显低于鳞癌的MVD值(42.224±9.334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Ⅰ级、Ⅱ级、Ⅲ级食管鳞癌组织中MVD值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升高趋势(Ⅰ级、Ⅱ级、Ⅲ级癌组织中分别为34.8211±3.3186、40.5647±5.2354、54.2857±6.251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深层浸润组的MVD值(43.4943±9.0385)高于浅层浸润组的MVD值(39.2600±9.650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MVD值(46.0053±8.485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MVD值(39.9065±8.485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TEN蛋白表达阳性病例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55.6%)低于PTEN蛋白表达阴性病例的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3.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NE蛋白表达阳性病例的MVD值(38.76±7.96)低于PTEN蛋白表达阴性病例的MVD值(46.29±9.3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VEGF蛋白表达阳性病例的MVD值(46.33±8.99)高于VEGF蛋白表达阴性的病例的MVD值(34.92±3.9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食管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低于正常食管粘膜PTEN蛋白表达;PTEN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2、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VEGF蛋白表达;但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3、食管鳞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MVD,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浸润深度无关。4、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MVD之间可能呈负相关关系;VEGF蛋白的表达与MVD可能呈正相关关系。5、联合检测PTEN、VEGF与MVD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对食管鳞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张涛, 郭建平[10]2007年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大肠癌组织及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FGF-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80例大肠癌组织VFGF-D阳性表达率为45.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大肠癌VFGF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Duke's分期的C期和D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Duke's分期A期和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结论VEGF的高表达和大肠癌的Dukes分期、癌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并且可以作为指导大肠癌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CD105与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 廖永强. 青岛大学. 2002

[2]. MK、CD105及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李伟芳, 史成章. 实用癌症杂志. 2006

[3]. Endolin与VE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D]. 邝胜利. 郑州大学. 2004

[4]. CD105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李颖超, 张观宇, 许立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5]. MK、VEGF及CD10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李伟芳. 郑州大学. 2006

[6]. 大肠癌组织中VEGF,COX-2,HIF-1α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D]. 梁忆波. 青岛大学. 2005

[7]. CD10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李大林. 青岛大学. 2002

[8]. CD105、Midkine及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邱华勤. 福建医科大学. 2009

[9]. 联合检测PTEN、VEGF和MV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曲卫. 南方医科大学. 2015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张涛, 郭建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07

标签:;  ;  ;  ;  ;  ;  ;  ;  

CD105与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