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7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散光度、前房中央深度、视野缺损值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及视力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散光度、前房中央深度及视野缺损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眼压及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房角分离术;青光眼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虽然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不同,但两者会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导致疾病进行性发展及恶化,传统治疗方式多为先行青光眼手术,后进行白内障摘除术,但该传统术式术后并发症多,临床治疗效果差,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联合术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联合术式的应用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9例,女23例,年龄在50-74岁之间,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文实验。观察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参考LOCS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Ⅱ级患者15例,Ⅲ级患者13例,Ⅳ级患者8例,Ⅴ级患者2例,术前眼压(37.2±2.7)mmHg,房角粘连均大于180°,其中180-270°之间患眼37只,>270°患眼6只。对照组34例,男23例,女11例,晶状体核硬度LOCSⅡ级14例,Ⅲ级11例,Ⅳ级6例,Ⅴ级1例,术前眼压(36.8±2.9)mmHg,房角粘连180-270°之间患眼35只,>270°患眼4只,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表面麻醉,取透明角膜作切口和环形撕囊,水分分离完成后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以上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则给予房角分离术,在房角粘连部位延虹膜注入黏弹剂,充分挤压后确保房角粘连完全分离,随后置换黏弹剂和卡巴胆碱,切口水密[1]。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散光度、前房中央深度、视野缺损值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两组视力分布情况,视力分布区间为<4.0、4.0-4.4、4.5-4.6、4.7-4.9及>5.0五类,采用眼底镜及裂隙灯,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1月及3月检测患者眼压,分析两组术前后眼压变化。采用前房深度计检测术前后两组患者前房中央深度,采用自动视野计检测患者术前后视野缺损。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前房变浅、角膜水肿、前房积血、前房渗出、后囊破裂、角膜混浊、一过性眼压升高等,通过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种术式的安全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后眼压及视力比较 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及视力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角膜水肿3例,一过性眼压升高1例,角膜混浊1例,发生率为13.1%(5/38),对照组术后发生角膜水肿4例,一过性眼压升高3例,前房积血1例,角膜混浊1例,发生率为26.5%(9/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青光眼的病理基础为房角闭塞导致的眼压急剧升高,临床治疗以房角重建、降低眼压及恢复视力为主要措施,当青光眼患者合并白内障时,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手术治疗效果也不理想。为此选择科学有效的联合手术方式,对于快速控制患者眼压及恢复视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视力及眼压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房角分离术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母开红.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21):3990-3992.
论文作者:吴成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眼压论文; 术后论文; 青光眼论文; 两组论文; 患者论文; 白内障论文; 视力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