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智慧论文_刘茜

教学的智慧论文_刘茜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大岗小学 511400

摘 要:什么是教学智慧呢?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例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下的表现,一定具有较深刻和准确的观察,并且,会尽可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地应对、施教,不仅追求效率──学生学得快、学得好,而且追求境界──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对教师自身来说,还要有意识地在保障学生发展的前提下高效智慧地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兴趣 顺势而导 因材施教 浅入深出

“智慧”一词,有众多的解释。作为一名教师,我最欣赏的解释是:智慧,就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事情的能力。根据这个概念,我想:教学智慧,应该就是教师能够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的过程。

一、给一年级的学生教学七巧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课的一开始,我用电脑播放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片的课件,边播放边介绍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项智力游戏,使学生感到自豪,学生对七巧板的学习产生了极高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七巧板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由拼摆图案,体验七巧板拼出图案的多样性。还设计了多层次的摆拼活动,并在最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在班级中进行交流、探索,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这样一种氛围下的学生肯定不会认为自己是在上课,而是进行一次智力大比拼游戏。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会更加充分,学生的想象力也会得到无限的拓展。

二、顺势而导,应该是最灵活的教学智慧。要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首先就要让他们愉快起来、自由起来,只有有愉快和自由的心态和在自由的氛围下才可能有智慧火花的闪现。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我在教室里的椅子上贴了座位号是两位数的椅子,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顺序最快摆放好。这个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整堂课学生都痛痛快快地玩,开开心心地学,轻轻松松地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把比较方法巧妙地蕴藏在游戏比赛中,只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进行追问、设疑:“这样的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引导学生把相关的内容学透,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最终学生在轻松、刺激的比赛中来感悟并总结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大。

三、因材施教,是最实用的教学智慧。在现今的生活中,大多数一年级学生接触钱的机会并不多,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实践机会:选钱,摆钱,换钱,购买食品、玩具、学具,凑出指定的钱数,找钱,在钱数限定的条件下购买物品,比谁的方法多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四、教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我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教学。本节课的教学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剪一剪,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更多思维空间和活动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浅入深出,是最基本的教学智慧。教学不是简单的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所以我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体验的过程。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摆正方形的活动来感知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每做完一个题目,列出除法算式后,都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这样可以沟通学生间的学习感受,深化学生学习的理解,解决确定有余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教学难点问题。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与余数关系的讨论,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在掌握口算有余数的除法后,通过让学生计算,逐步发现不断改变被除数,被除数变大,余数也跟着变大,不过不管被除数怎么变,余数始终比除数小。

同时我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教学参考》。

[3]《小学教育学教程》。

[4]《教育大辞典》。

论文作者:刘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教学的智慧论文_刘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