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新课标:小组合作交流的组织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标论文,小组论文,策略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组织学习小组中的4个或更多学生,让他们各展所长,取长补短呢?这是许多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我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后,摸索了几种较为有效的组织策略,在这里一一陈述,愿有专家同行为我指正。
假设每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4人为一个小组,分别为A、B、C、D,每种组织方式用1种示意图表示。
一、组成负责,轮流主讲。示意图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合作学习方式,由小组长负责,A、B、C、D轮流主讲,最后小组长总结,但在这种组织方式中,必须注重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即负责的组长、有序的表述、静静的倾听,有一个负责任的小组长,就不会偏离讨论的目标,组内成员轮流主讲,就不会使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交往模式,每一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他们自然会带着特定的问题深入思考,在这种组织方式中,倾听同样重要,组织有序的表达与倾听,便是组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分》时,当老师出示钟表,有人猜测是9:50,有人猜测是10:50,这正好是本课时的难点,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辩论赛,正方为9:50,反方为10:50,结果,各个小组内的正、反方热情高涨,唇枪舌剑,先由各组成员轮流陈述再自由辩论。有个小组的正方如是说:“我反对10:50,请对方同学告诉我10:50超过10时了吗?(当然超过了),那为什么时针还在9时与10时之间呢?”(还没超过10时呢?)经过两种结论的激烈碰撞,正确的答案已深深地印在了学生心中。
二、团结协作,缺一不可。示意图
在这种学习方式里,只有每个小组成员完成了自己的特定任务,小组的合作学习才算成功,每个人都是小组中缺一不可的一分子,这种学习方式在游戏时较为适用。
比如一年级的《找规律》一课中,学完基本规律后,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规律,前提是每1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规律。于是各种新颖独特的规律展示了出来,一个小组用学具展示这样的规律:A先摆○○,B再摆△,C摆○○,D摆△,A又摆○,B摆△……。另一个小组用行动展示规律,A坐着,B站着,C坐着,D站着,摆成一排,还有个小组用音乐来表达规律,A唱:哆来咪,B唱:梭梭,C唱:哆来咪,D唱:梭梭,A再唱:哆来咪……,更有小组用舞蹈来创造规律。教师在组织学生的一些学习活动时,应当有意识的安排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并将隐性的学习内容包含其中。在学习交流中、在共同创造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互相牵制,互助互查。示意图AB CD
有些特定的教学内容,如: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读数、写数,因其知识点是些既细碎又精要的概念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很难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反馈信息,这时便需要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了。由同桌两人互查,A交流时,B倾听指正,B交流时,再由A倾听指正,最后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既能扩大每一个学生头脑中的信息资源,又能让教师通过学生自己的汇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我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巩固练习里需要学生举3个能被5整除的奇数和3个能被5整除的偶数的例子,如果照以往惯例,一般是各点几名同学作答,这一个练习便算通过,这样以个别折射全体的方式显然不太客观,我这次让同桌的同学每人各举3个例子,再互相判断。
四、责任到人,各展所长。示意图
小组合作交流时,最忌分工不明确,很易造成合作流于形式。针对某些学习内容特点,将总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小组成员每人承担一项研究内容,最后集中交流。这里可由A、B、C、D各选定一种学习内容研究,最后由A作集体汇报,B、C、D倾听后作出评判。这样通过独立思考,再共同分享每个人的认识成果,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五年级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需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应用性练习。有一道这样的题:如图有一个通风管,要在它的表面包上铁皮,至少需要多大的铁皮?(请自定风向)
因为要自定风向,在小组交流时,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各选择其中的一种风向来求解。于是B选定上下通风,C选定左右通风,D选定前后通风,A可自选,按照各自的风向做完后,由A依据B、C、D的研究结果作具体汇报。这样,原本一道很棘手的题目通过这样自主分解,责任到人,很快就研究出来了。
五、先分后合,求同存异。示意图
小组内若干成员应该有一个相同的学习目标,为完成学习任务,组员分别承担有内在联系的特定角色,通过不同情况的研究交流,得出一个共通的结论。特别适用于需要搜索大量信息,从多方面证明的学习材料。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学习中,为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每个学生准备了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师启发学生用这12个小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要求小组每一个学生的摆法各不相同,在学生积极动脑,摆好一个个长方体后,发现了很多种情况。
最后老师启发各小组长成员找出各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并说一说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有大量的现实数据作依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很快就出来了。
小组中的各名成员既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共同体,又都有各自独特的学习个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彰显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这样我们的教研教改之路才会更宽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