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对航空维修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修管理体系需要更加完善、规范,本文从通用航空营运人维修实践的角度,对质量管理在通用航空维修中的具体应用,做了必要的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通用航空;航空维修;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作为民航两翼之一的通用航空的高速发展,作为承担航空器适航性责任的通航维修单位,航空器在运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须依照相应民航法规、维修大纲及行业标准得到保持。目前,国内大多数通用航空规模小、资源有效、维修管理体系不完善,给通航运营带来一定风险,质量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维修实践的角度,总结了质量管理在通航维修中的具体实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政策的制订以及维修管理类手册的管控
在通用航空运行中,通常由单位的维修主管制订维修管理质量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制订,是通过编写《维修管理手册》和《维修工程管理手册》的形式,阐明维修管理的一般原则和质量要求,这些政策的落实是通过编写《维修工作程序手册》,规定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流程。这些手册的编写需要依据民航现行有效的适航性资料,包括民航局适航部门颁发的与航空器维修有关的中国民航航空规章、航空管理程序、咨询通告、管理文件及其他形式的文件,包括上述文件所引用的有关国家标准。当上述适航性资料有更新时,质量部门需要及时下载,并经过评估审核,视情影响到营运人手册,需要及时做相应的修订。
二、维修能力的建设和人员资质管控
1.维修能力的申请,加改装申请,当营运人首次申请维修许可证或者增加维修能力的时候,质量部门需要向合格证所属民航地区管理局递交申请,质量部门配合地区管理局进行现场审核,并督促本单位整改不符合项目后,取得相应的维修许可。当进行超手册修理、重要加改装维修时,质量部门也需要需要将维修工程方案,向民航地区管理区申请,并取得批准。
2.维修人员资质的把控及授权监控,维修系统的所有人员应当经过与其从事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程序等方面的培训和实践要求,质量部门要对其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等资格进行评估,并书面授权,满足岗位要求才能上岗,并且每2年要进行再评估,确保人员能力持续满足岗位要求。同时,质量部门应该为维修系统每个人员建立技术档案,持续更新保证其有效性,并妥善保存。
三、航空器适航性及单机档案管理
质量部门负责航空器单机档案的管理,航空器档案包括通常称为“三证”的国籍证、适航证、电台执照,还有航空器出厂和引进记录,运行设备清单、航空器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资料信息。对于国籍证,营运人在新进航空器时,质量部门需要通过国籍与适航管理系统向民航局适航司申请办理国籍登记证,当营运人或其地址变更后,应及时向民航局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如果是在CAAR注册的航空器退出使用,应及办理注销登记。同样,适航证和电台执照,也需要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办理注册、变更、注销程序。特别是电台执照,每3年质量部门需要通过中国民航无线电管理业务平台向民航局无委会申请校验,并协助检查员现场校验,进行电台执照换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维修质量监督和质量体系审核
1.供应商承修商及外委审核,通航营运人维修单位,通常会把机体维修以外的零部件送第三方部件修理单位进行修理,这些单位会列入营运人的承修商清单,如果承修商没有取得CAAR的维修许可证,送修返回的零部件,质量部门还要进行评估,并向民航地区管理区报批获得装机许可;同时,也会将无损探伤(NDT)、复核材料修理、钣金修理等专业性较强的维修工作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航空单位实施,这些单位会列入营运人外委单位清单控制;此外,给通航营运人维修单位供应航材、零部件的供应商,也会列入营运人的供应商清单。上述各类第三方企业在初次被列入清单的时候,质量部门要对其进行文件或现场审核评估,每2年还要进行审核,确保其持续满足营运人的质量要求。
2.质量体系审核,质量部门需要定期对这个系统进行自我质量审核,有计划地评估本单位维修工作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验证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并进行自我完善,以确保维修系统持续保持在可接受的安全水平;除了内部审核,维修系统还需要接受来自民航部门的审核,每年一度的CCAR-145单位年度审核,CCAR-135维修系统年度审核,不定期的停机坪现场检查,以及有针对性的专项质量安全检查;此外,还有营运人或者客户邀请的外单位专家进行的第三方审核。
3.维修监督和航材检验,维修质量监督是质量部门的重要职责,在维修现场对维修工作的质量监督,质量部门同时定期抽查工程部门的AD、CAD、ABS等重要指令通告的评估实施情况;计划部门的维修记录、计量校验记录;航材库房、航化品保管、工具设备保养等实施质量。同时,质量部门需要对航材部门购买的航材进行逐项检验,确保其符合持续适航资料的标准或规范,并对其进行挂签;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航材修理是通过未获得CAAC批准许可(即无AAC-038表)的,需要向地区管理局报批,获得装机许可才可入库使用。
五、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维修运行报告
1.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和安全绩效管理 随之维修质量概念的深入和扩展,安全管理体系(SMS)成为质量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质量部门根据结合国家和民航对于航空维修的安全要求,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增强与安全相关的法规的符合性。质量部门需要进行安全信息收集和评估,风险管理工作,内部安全质量审核,维修差错和不安全事件调查,安全管理系统评价,每月通过安全绩效管理平台(EASP)系统提交安全绩效指标,每年度需要对全年的质量安全体系进行全面评审,并向维修主管报告。
2.维修运行报告,当营运人的航空器在出现系统、结构和部件失效等事件的时候,质量部门需要24小时内向民航监管局填报“使用困难报告”、及不安全时间报告;当维修中出现影响航空器安全运行、重大缺陷以及机械原因中断使用等事件时,质量部门需要通过FSOP向局方报告“缺陷和不适航状况报告”;同时,质量部门每个月需要通过FSOP向局方填报维修运行月报,每年向局方报告当年度维修单位年度报告。
参考文献:
[1]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营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2017.02
[2]民航局适航司,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则,2005.09
[3]李思达,民航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航空维修与工程,2018.07
论文作者:毛子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质量论文; 部门论文; 航空器论文; 航空论文; 民航论文; 民航局论文; 单位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