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分析论文_李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分析论文_李滨

黑龙江省时代国土资产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3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土地问题,例如土地资源规划不合理导致了耕地破坏、土地重金属污染、土地资源供需关系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土地资源的不合理规划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做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必不可少,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科学的管理是推进新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有关部门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土地规划;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引言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资源有限,尤其是土地资源,为持续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城乡规划的实施,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土地规划管理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城乡规划建设面临诸多困难,若能够合理规划土地,则能够有效规避。这需要合理协调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规划管理的关系,使得二者共同前进。

1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关联

1.1土地管理是城乡规划的保障

基于土地管理计划下,新增计划对中心城区、开发区、储备用地的布局具有制约作用,利用增减挂钩指标,能约束区县和村镇的建设用地行为,促使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简单来说,增减挂钩指标,就是在村庄拆迁后,为城镇规划需要的建设用地提出指标,加快农场居住用地的拆迁使用,激发农村用地的活力,通过优化城乡结构,实现农民居住点的集中发展。部分农村地区在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下,要进行农用地整理、村庄拆迁、安排还建地点,利用增减挂钩指标,可以完成相应工作。此外,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提出,能推动土地规划、城乡发展同步进行。

1.2土地规划决定城乡规划的布局

土地规划的开展,推动了新城扩建、旧城改造等工作,影响城市的规划和面貌。但是,由于土地储备量小,土地资源分散,难以满足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建设要求,甚至阻碍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对此,应该加大房地产市场的管控力度,正确认识土地规划的性质、作用,编制近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将规划中已经确定的建设用地为核心,划分功能片区,合理配置土地,编制用地建设进度;针对特定功能区、交通沿线土地,应该制定科学的经营策略。

2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土地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新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下缓解土地矛盾的一项必要举措就是进行合理的土地规划管理。但在实际的农村土地规划管理过程中,由于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不健全,往往引起诸多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三种情况:当前国家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所属权有很多地方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导致在土地交易时往往引起产权纠纷;由于农民只有使用农村土地的权利而没有规划权,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农村的土地承包制度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影响力农民进一步的承包土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不完整的,即农民对于土地的益物权缺失,目前,我国没有专门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法规。因此,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根本无法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2政府的监督水平不足

政府监管水平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手中,国家没有办法直接管理,致使国家无法控制土地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政府在土地规划管理方面的领导能力相对较弱,没有科学的规划,更不可能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更不可能实现精确的规划;由于人力不足,执法难度大、事件处理效率低。对于农村土地规划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政府大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而且存在个别腐败官员为了谋取私利,官商勾结,暗自操纵土地开发,这对政府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土地规划的实施。

3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规划管理的结合策略

3.1技术层面

城镇化是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好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矛盾的有效处理。从技术角度来说,通过构建信息平台,创新规划管理模式,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以城乡规划信息为建设儿核心,集成各规划成果,进而实现空间规划信息的有效互动,为城市开发以及土地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二三维可视化决策系统,提高城乡规划实施以及土地规划管理的水平。以某地区为例,构建了多规合一的信息平台,具体情况如下:一、构建一张图系统。将全区城乡规划以及地理数据叠合起来,包括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以及地形数据等,构建规划一张图,进而反映规划信息。二、实现数据共享。基于城乡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相关数据的整合,比如城乡规划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等,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构建控制线体系,通过冲突检测,及时发现各个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而采取处理措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盘活存量用地。构建三维虚拟环境,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3.2提高政府监管水平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共同建立土地管理平台,对土地规划过程中的实际用地情况进行调查、监督和管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基层土地规划人才队伍建设。我国各地区农村环境、土地基础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对土地规划管理必须依据当地情况实地考察,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否则就是纸上谈兵,这就需要一大批在基层的土地规划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基层土地规划人才队伍相对薄弱,缺乏土地规划、管理、监管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基层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土地规划管理的进程。为了提高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效率,必须吸收优秀人才,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开展专项工作;政府建立各种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充分发挥土地规划监督职能,避免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产生。同时应该加强土地交易监管,严惩违规的土地开发行为,整治土地闲置等问题,完善土地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监督,确保对土地合理的规划开发。

3.3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管理制度

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保证我国新城镇化重要阶段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特色的土地管理体制:统一土地管理制度,统一制度和标准,首先整合现有分散的土地,利用现有的先进新技术,有效地进行土地管理,提高土地管理效率;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法规,依法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权益。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管理,建设政府与农民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土地管理环境,为实现土地有效地开发利用奠定群众基础;改变粗放型管理模式,完善《城乡土地规划法》等类似法律,明确土地规划的相关细节处理进行科学的管理建设,就是转变管理模式,细化管理,实行全面管理。在考虑国家政策的总体方向和实施的同时,应注意管理的小细节。

结语

农村土地资源不仅与农民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改革,不仅可以加快新城镇化建设,而且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土地规划管理需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体制。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为土地规划管理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裴如辉.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12-25.

[2]毛德爱.关于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的探析[J].科教导刊,2015(28):126.

论文作者:李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分析论文_李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