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第二小学 514500
近年来,随着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他们失去父母庇护,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的状况,由此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近日,我们对就读本校的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其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 基本概况
我校是一间市直属学校,地处城镇中心。留守儿童在我校有一定的比例。我校现有学生2657名,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294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1.1%人。其中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有233名,和亲戚朋友一起居住的有61名。他们中大多数的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好,家境贫困的只有6名。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现状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照管一切。他们的教育管理,存在以下的现象:
1.无能为力,只管吃。
有些祖辈带小孩,本身年老体弱、文化低。他们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他们仅仅为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只要孩子吃饱了,至于如何教育孩子,无能为力,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我认识一位老人,70多岁,不识字,带着一个孙女,孙女在我校读三年级。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检查不了,叫孩子代签名。
2.隔代教育,只顾给。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阿公阿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让孩子吃好、玩好。我有一个堂弟,夫妻在东莞打工,留在兴宁3个孩子和阿婆一起住。他们给小孩买的玩具就有两箩筐。小孩有错误往往是一味包庇,批评教育也是隔靴挠痒。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
3.寄居他家,无法管。
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的。大人也有自己的工作,往往忽视小孩的教育管理。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不像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自在。一旦离开大人的视线,就疯闹一番,无法管。也有一些胆大的孩子,根本管不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敢跟大人顶撞,大人稍微严厉一点,就怀恨在心或是离家出走,使得亲戚朋友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只能放任自流。我们了解到有一个寄养在其姑姑家的高年级学生,就离家出走过。
三、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
1.部分学生成绩不佳、表现不优。
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留守儿童群体中,多数学生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从调查数据中显示,学习思想品德好的123名,占41.7%,一般的147名,占50%,学习和生活习惯比较差的儿童有24名,占8%左右。
2.家庭教育缺失,小孩自由散漫现象严重。
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部分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不知勤俭。
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使孩子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
4.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二是意志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成立以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留守儿童在其父母的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留守儿童建立流动学籍,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在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各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切实为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论文作者:李召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儿童论文; 孩子论文; 父母论文; 我校论文; 家庭论文; 小孩论文; 在外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