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国企业家发展回顾_企业家论文

1995年中国企业家发展回顾_企业家论文

一九九五年中国企业家队伍发展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家论文,一九论文,队伍论文,九五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企业家在其中起了独特的作用。本文谈谈1995年我国企业家队伍发展的情况,企业家的特点和企业家队伍进一步建设等问题,向读者请教。

一、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进展

1995年我国企业家队伍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主要表现在:

1.企业家队伍进一步扩大,作用进一步增加

企业家队伍扩大是由以下情况决定的:一是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更加落实,更多的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由官员开始成为企业家。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问卷调查的结果,1995年企业自主权得到了进一步落实,1995年和1993年相比,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权落实程度由88.7%提高到97.3%,产品销售权由88.5%提高到95.9%,工资资金分配权由70.2%提高到93.1%。二是中小国有企业加快了改革步伐,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进一步迅速发展,一批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脱颖而出。三是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展开和企业的公司改造,也促进了企业家队伍的成长。

企业家作用的增强不仅表现在改革的深化上,也表现在企业的发展上。一批优秀企业家带领职工在环境并不宽松甚至相当严峻的情况下,使企业经营取得了好成绩。

2.企业家的声望增加,社会更加重视企业家的作用

改革以来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承认和重视。1995年情况更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家对搞好企业起着关键作用。

1995年社会上评选优秀企业家比以往更为热烈。不仅全国评,许多行业、许多地区、还有多个层次(如妇女、青年)都在评优秀企业。评选五百强企业等活动,一定意义上也是评选企业家。报刊还大量介绍企业家的优秀事迹,这些使企业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声望大为增强。

3.企业家的角色意识增强,自我实现意识及责任感增强

前几年我和一些厂长经理开会,他们往往不承认自己是企业家。现在情况不同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问卷调查中,“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名企业家”这个问题,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中有66.9%,国有企业有61.2%的厂长经理认为自己是一名企业家。企业家还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实现意识,把追求事业的成功,铸就人格的完善和实现人生的理想作为奋斗目标。很多企业家的责任心也加强了,尤其实行了公司化改造的企业,要向股东报告经营状况,要发股息,企业家更感到要兢兢业业地工作。有的企业家甚至为经营管理好企业献出了生命。

4.企业家更加重视市场,重视管理

企业家更加重视市场,调查市场,适应市场。1995年企业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增强了对于“苦练内功,加强企业管理,把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的认识。企业家已普遍认识到企业要提高效益、全面振兴,必须强化内部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也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家也更加重视技术进步问题。有些企业家认识到不仅要善于商品经营,而且要学会资本经营。

5.企业家职业化、市场化呼声增高,企业家人才市场已出现萌芽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理所当然应该职业化,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经理厂长是由上级任命的,有官吏身份。理论界早就提出企业家要职业化。从1995年情况看,企业家走职业化的道路,也已成为厂长经理的主流意识。为了实现企业家人才的优化配置,企业家选择也应该市场化。理论界也早就提出了这种要求,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赞同这种要求。事实上,我国企业家人才市场在有些地方也已出现。例如,在上海浦东。

6.社会更加关注企业家

社会不仅关注企业家的业绩,而且关注他们的困难。现在企业面临着很多困难,例如国有企业的难题和包袱,首先要由厂长经理来承担和解决。据天津一些厂长经理的反映:现在企业家存在四方面的压力,一是精神压力大,二是工作难度大,三是身心消耗大,四是家属情绪大。企业家的有些权益,也没有得到实现和保障,有的企业家甚至受到人身侵犯。这些已引起人们重视,最近成立的“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委员会”就说明社会更加关注企业家的权益。

根据以上表现,1995年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成绩是巨大的。可以说,我国已初步形成一个企业家阶层。

二、我国企业家的若干特点

1.比较懂得生产,懂得管理

我国现阶段企业家的主要来源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党政干部。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资料,企业家过去担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党政干部的比例分别为47.3%、29.8%、20.35%, 国有企业相应为45.5%、31.6%、21.6%。管理人员懂管理、技术人员懂技术、党政干部会做思想教育工作,这是我国企业家的优点之一。

2.文化水平较高

企业家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进展也很明显。尤其一些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年龄轻,是新成长的一代。大中型企业的企业家也在年轻化。和上一代经理厂长相比,企业家的文化水平也较高,目前,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一般具有大专学历。

3.和职工联系密切,重视发挥职工的作用

中国有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优良传统,企业家大都来自企业,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许多企业家把“和群众同甘共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作为座右铭,注意发挥职工积极性,开展民主管理,实行民主决策。

4.敢于创新,乐于奉献

创新是企业家的特征。我国很多优秀企业家在面临新旧体制转变和其它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把改革推向前进,使企业兴旺发达,充分表明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才能。“乐于奉献”是我国企业家行为与价值取向的升华,许多企业家提出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国富民强是企业家的根本职责”、“人活着需要有奉献精神”。我国公有制企业的企业家,当然要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经营企业;私营企业的企业家也表现出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

5.不熟悉或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不少企业家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不熟悉甚至不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不理解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企业家不赞成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认为设董事会是使经理多了一个“婆婆”。相当一部分企业家仍不重视市场问题,不认真调查分析市场状况。很多企业家不熟悉、不善于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懂得资本经营,尤其是不熟悉国外市场,不善于改进营销管理,不关心有关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

6.对政府有比较严重的依赖性,尚未建立起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5年上半年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内,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厂长经理,总体比例为85.8%,其中国有企业为86%,集体企业为58.4%。再加上现在还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期,这就决定了企业家对政府的依赖性。一部分企业家依赖性还较重。在对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企业自主权扩大了,但企业自我约束机制还未建立和健全,政府主管部门又放松了监督,一部分企业家的行为很不规范,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以公产谋私、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消极现象。

三、建立一支更加成熟的企业家队伍

虽然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改革以来十多年走完了外国企业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路程。但是企业家队伍的现状仍旧和肩负的使命极不适应,需要从各方面努力,建立一支更加成熟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

首先,企业家要重视学习。我国的企业家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要熟悉市场经济的知识和有关的专业知识。作为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会经营管理,懂科学技术,而且还要具有金融、外语、法律、国际市场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才能,我国企业家当前尤其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学习市场经济理论,了解国外的有关情况和经验。企业家还要十分重视道德品质的提高。

其次,政府和社会要更加关心企业家,帮助他们提高自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主要靠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在市场竞争中锻炼成长。现在我国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政府对于培养和提高企业家还负有不可缺少的责任。除了给企业家创造较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还要加强培训工作。应该指出,在企业家培训方面,企业家俱乐部、企业家协会、商会等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次,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企业家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企业家在经营中要冒很大的风险。因此,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取得比较高的报酬。在条件具备的企业,企业家可以实行年薪制,使其报酬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本增值相适应。根据企业家的特点和要求,还要建立精神方面的激励机制,充分承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当前尤其要重视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约束机制。要尽快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促使企业自负盈亏,建立起企业自我制约的制度基础。并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等机构的作用,使投资者、经营者、职工之间相互制约,从而使企业家受到必要的约束。还要实行任期资格考核,年度业绩考核和审计制度,发挥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对企业家的监督作用。

最后,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和成熟最终决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家关注的企业家人才市场,就是发达健全的市场体系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建立这样的市场是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深化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我认为,企业家队伍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应的社会、法律等制度。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之日,也就是我国企业家队伍最终形成和成熟之时。

经济改革在深化,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转变步伐也在加快,社会和政府更加关心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企业家在1996年面临的形势。概括起来是:机遇更多,挑战也更多。我相信企业家将在两个根本转变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企业家队伍会更加壮大,优秀的企业家会更多出现。

标签:;  

1995年中国企业家发展回顾_企业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