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6卷最后评论和建议指南_数学论文

数学第六册期末复习与命题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期末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册总复习内容包括: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年、月、日的认识虽然是只学不考的内容,但也应进行复习。前三块内容是总复习的重点。

总复习的顺序和内容应按课本“总复习”的编排进行。先复习口算和笔算,接着复习估算。估算虽属选学内容,但仍应进行复习。再复习时间、面积这两种计量单位和单位的进率,并同时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最后复习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合理归并整理,沟通知识内在联系

本册教材的复习,要依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并整理,并沟通知识内在联系,使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的概念、运算及其联系和区别有更清晰的认识。例如把两位数乘、除多位数合并在一起复习。

1.在口算复习时,以总复习第1题为例,让学生先横向比较4组题目,让学生分类说出乘除口算的方法及其异同点。再让学生纵向比较4 组题目,让学生分类说出乘除法口算的方法及其异同点。然后以练习三十二的第1题组织学生口算训练。 训练中应重视让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口述各种口算的思路和算理。在组织学生做练习三十二第18题时,在速度上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要求。中等以下的学生一般达到每分口算4题,中等以上的学生每分口算5题或5题以上。 且平均错误率应控制在8%以内,好生要控制在5%以内,中下生要控制在10%以内。

2.笔算的复习,以总复习第2题为例,让学生通过计算, 说一说在笔算乘、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还应让学生具体说说在计算乘法时,每部分乘积如何对位;被乘数中间、末尾有零时应怎么算。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应根据不同类型题目,让学生说怎样试商较快。并注意提醒学生遇到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问题时应怎样处理。如计算2835÷27、7823÷23时,为什么商中间或末尾要添“0”。对程度较好的班级, 还可以让学生补充掌握“商5法”、“商9法”和“商8法”。对总复习第2题,应进行计算正确性练习,对练习三十二第2题,应作限时性练习,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限时要求。对第3题除进行正确性练习外, 还应着重复习除法的验算,让学生熟练掌握验算方法。对练习三十二第4 题:“在( )里最大能填几”,应着重训练学生口算能力,为熟练试商打好基础。对练习三十二第19题,应作比赛性练习,把竞争机制引进复习课堂,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3.在复习几何知识时,要进一步使学生明确面积的含义。通过总复习第6题的练习,要学生能用手势比划出各种面积单位的具体大小, 还可以利用身体部位,如指甲盖、手掌等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为了正确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公式,复习时可进行对比性训练,并列表加以概括、比较。如:

长方形

正方形

周长 面积周长 面积

含义 四条边长度 四条边围成的 四条边长度 四条边围成的

和 平面的大小和 平面的大小

计算 (长+宽)×2 长×宽 边长×4边长×边长

方法 长×2+宽×2

米、分米、 平方米、平方 米、分米、 平方米、平方

单位 厘米……分米、平方厘 厘米……分米、平方厘

米……米……

4.复习应用题时,应注意把乘、除法常见数量关系合并在一起复习,让学生说说从一个乘法常见数量关系式能推出哪几个关系式,从而沟通乘、除法常见数量关系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把四种关系式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总复习第10、11、12三道题为例,让学生通过列式计算,加深理解乘、除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应用题结构相似的,在复习时可适当加以联系、对比。以练习三十二第16、17两题作为一组题目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结构,并从两类题目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的比较中,体会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即归一问题的解题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归总问题的解题关键是先求出“总量”。这样通过题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和辨析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说理训练,展示思维活动过程

在总复习中,还应注重学生说理训练,要通过口头表述思考过程,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强化已学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例如,对总复习和练习三十二中的口算和笔算题目,不仅要求学生会算,还要抽出几题让学生说算理,说计算步骤和方法。对总复习第8题, 在计算之前,要让学生观察后说出每道题包括什么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对练习三十二第14题,学生做出判断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列式是错误的,应该怎样改正。对优等生还可以变换角度问:如果按照所列的算式,那么这道文字题应怎样改动才符合算式意义。

应用题的复习,应着重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即“要求这个问题,应该先算出什么”。对连乘和连除的应用题,省调整意见中虽然只要求用一种方法解答,但在复习时应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让学生口述两种解法的不同思路。如练习三十二第15题,优等生除用一般的归一法解答后,还应鼓励用倍比法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总复习第10、11和12题的改编应用题要求,以及练习三十二中的看图编应用题,要充分发挥这些题目的作用,让学生先口头编题或改编题,后书面写出,再比较原题与改编题的异同点。这样训练重于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问题的解题思路,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练习,分段要求分类指导

要搞好期末总复习,教师既要深入钻研、领会课本总复习中每一道习题的编排意图和训练目的,还要精心补充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认真组织学生训练。如设计判断题:(1)两位数乘两位数, 积不超过四位数。(2)两位数除三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4)物体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又如设计选择题:(1)256减去14,连续减_次后得4。(①18 ②8 ③19)(2)在右图中,图甲和图乙的周长_____。图甲和图乙的面积_____。(①相等 ②不相等)(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是18,商是15,被除数最大只能是_____。(①270 ②287 ③293)(4 )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厘米,它所增加的面积_____。(①等于9厘米 ②小于9厘米 ③大于9厘米)

应用题复习时的练习设计,可以采用改变叙述顺序,增加多余条件,改变条件,调换条件和问题,以及填条件、补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抓住中间问题,掌握结构特点。

在总复习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分级要求,分类指导,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促使各类学生充分发展提高。如对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计算和混合运算,对优等生的要求是不仅能算,而且还会说算理;对中等先则还要求他们听了优等生口述算理后能跟着复述;对后进生只要求会算得正确,不必强求讲算理。又如做判断题,对中等生则要求能说出“对因”或“错因”,对优等生还应要求讲出怎样改动其中的条件使这个结论变成正确。再如做选择题,对中等生可要求讲出为什么要选这一项,对优等生还应要求讲出为什么只选这一项而不选其他几项。在应用题复习中,对中下生只要求会用一种方法解答,对优等生则可以要求两解或优解。应用题解答后,还应要求优等生讲完整的解题思路,而中等生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就可以了,对后进生就未必有这种要求。练习三十二第22—26题共5道带星号题及一道思考题, 可让优等生练习,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依纲靠本减负,改进期末考试命题

对本册期末考试命题,提几点建议:

1.命题要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教材调整意见。

2.试卷要以考查“双基”为主,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习习惯。卷面知识点的覆盖率不能低于知识点总量的80%。

3.试卷题目的易难比例一般按照7∶2∶1,程度较好的班级,可按6∶2∶2比例命题。

4.试卷的题型可分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文字叙述题、四则计算题和应用题。题型分布结构一般为:填空题约占20分,判断、选择题各约占5分,其他解答题约占70分。

5.为了加强口算,突出口算时的速度要求,建议期末试卷分为卷(一)和卷(二)。卷(一)为单项口算内容,题量大约在25~50题,要求限时完成,考试时间以5~10分为宜。卷(二)考试时间以60~65 分为宜。

6.笔试的卷(一)和卷(二)合计分数为100分, 笔试和面试的分数比例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来说,笔试的100 分占总成绩的70%~90%。

标签:;  ;  

数学第6卷最后评论和建议指南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