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需要均衡基金_平准基金论文

中国股市需要均衡基金_平准基金论文

中国股市需要平准基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平准论文,中国论文,股市论文,基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嘉宾:

桂浩明: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魏凤春:江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

赵春生:华泰证券紫金二号投资经理

2008年11月21日午后开盘,大盘从下跌86点火箭般迅速拉升,一度翻红。市场参与者互相打探,发生什么事情了?有说受周边市场影响的,有说货币政策继续放松的,也有传闻称平准基金即将出台。

 在A股调整过程中,“平准基金”成为曝光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不仅仅因为推出平准基金将深刻影响中国股市,另一方面,各方对中国是否该出平准基金莫衷一是,互相辩论,而平准基金一词在媒体的曝光率随之也升高。

目前,不少海外市场都设立了平准基金。然而,根据各地区情况不同,平准基金在时机的选择、资金的来源及运作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

而中国基于自己的国情,要不要推出平准基金?推出后如何运作?对这些问题本期机构圆桌邀请了嘉宾进行探讨。

四万亿不能替代平准基金

《21世纪》:平准基金,又称干预基金,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这种基金可以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比如在股市非理性暴跌、股票投资价值凸显时买进;在股市泡沫泛滥、市场投机气氛狂热时卖出的方式,熨平股市非理性波动,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但近期中国出台的利好措施对市场信息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比如国企大股东承诺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比如政府出台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在此背景下,还有推出平准基金的需求吗?

桂浩明:推出平准基金,实际上是证券市场建设的一部分,有人将它比喻为给股市安个“刹车”,应该说还是很形象的,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平准基金的存在对于维护股市的稳定,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证券市场瞬息万变,为了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现在应该抓紧推进平准基金。

至于近期政府出台的措施,比如说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它与平准基金入市操作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一方面不是所有股票都具备大股东增持的条件。因此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平准基金的作用。而“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它所直接针对的是经济而非股市,事实上股市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不是“四万亿”可以解决的。因此,虽然现在的市场条件与前一时期是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对平准基金的需求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中国股市,需要平准基金。

魏凤春:我们认为平准基金推出与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从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角度出发,市场希望有一个神奇的力量来熨平股市非理性的剧烈波动。这种力量是不以私利为行动宗旨的,平准基金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二是市场希望政府出手救市,是不是平准基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基金怎样起到实质的作用。

赵春生:我个人认为平准基金还是非常必要的。即使目前股市较为稳定,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但从证券市场长期来看,总会涉及到暴涨暴跌的问题。

因为证券市场是一种依靠信心支撑起来的虚拟经济,但人的信心变化非常大,因此这种虚拟经济表现出较实体经济更大的波动,有时涨过头,有时跌过头。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是新兴市场,做长期投资的人比较少,更增加了这种波动。

因此,基于中国国情,更需要一种制度来稳定投资者的信心,让波动平稳,平准基金可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平准基金将适应中国市场

《21世纪》:中国的资本市场面临几个特性,比如国企股权重大、正逢大小非解禁、金融衍生工具单一、市场封闭性较强等。这些特性对平准基金的操作会有哪些影响?

魏凤春:我觉得,正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上述几个特点,因此现在不是推出平准基金最好的时机。

国企股权重大,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命令来调控大部分股份。如果是政府出资建立平准基金,那么在上述背景下显得多此一举。

另外中国的市场封闭性强,金融危机的传导较弱,香港等地区设立平准基金都是在外资恶意侵犯下设立的,中国不存在这种问题。

桂浩明:我的观点正好相反。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话题,中国股市是处于“新兴+转轨”的时期,有它很多的特点,发端于成熟市场的平准基金,在这里是否适用呢?

其实,人们不必把平准基金看得太神秘,它不过是一支由政府掌控、规模比较大,同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资金力量。国企股权重大,对于平准基金操作实际上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们相互之间可能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能够形成事实上的配合。

而大小非解禁问题的存在,则更是形成了对平准基金的需求,因为很难设想在目前的资金格局下,大小非在解禁后大量流通,市场还能够承受,这就需要有平准基金来助力。

而目前金融衍生工具的单一,不利于平准基金通过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来扩大对市场的影响,但反过来说也是降低了操作上的某些风险。

对于市场封闭性强的事实,至少在目前对平准基金并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果现在搞平准基金,条件还是很具备的。“新兴+转轨”的市场特征,并不构成推出平准基金的障碍,相反还可能让其效用的发挥具有更大的空间。

赵春生: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上述特点不影响平准基金的设立。虽然中国国企股能够通过大股东增持来稳定市场,但毕竟不是常态,并且有局限性,它只是个临时性的措施。只有建立平准基金才能在制度上解决市场不顾基本面波动的问题。

有人说平准基金增加了大小非套利空间。然而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将增加大小非减持的可能。

而目前市场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是增加金融衍生工具能够代替平准基金,我觉得不可能。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金融工具的增加并没有减少波动,它只是风险管理的工具。

而市场较为封闭则更容易操作平准基金,更容易恢复市场信心。

监管职能要到位

《21世纪》:在具体的操作上,平准基金的争论也非常大。争议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资金来从哪里来;二、资金的规模多大;三、操作的机构是谁;四、业绩如何评估。依据中国国情,以上四个操作层面的答案是什么?

桂浩明:平准基金作为国家干预股市异常波动的资金力量,又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其资金来源应该主要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从具体构成来说,国家的外汇储备中可以拨出一部分,股票交易所产生的印花税收入可以全额划拨给平准基金,另外还可以考虑财政从预算收入中适度对其拨款。此外已有的投资者保护基金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转为平准基金。以中国目前的经济格局而言,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并不少。其规模可以考虑在5000亿元左右,相当于目前情况下股市一周的交易总额。太小了发挥不了作用,太大了则会导致资金的浪费。

考虑到平准基金对独立性的要求,其操作机构应该专设,归属财政部门,而不是依附于监管部门。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它的目标是维护市场稳定,因此对业绩的考核也应该以市场效果为出发点。在平准基金出手后市场能够大体上平静下来,这就达到了目的,相应地也有了业绩。当然,鉴于行情波动的复杂性,考核的周期不应该简单地以自然年为单位,时间段可以放长。

魏凤春:我认为,现在不是推出平准基金最好的时机,政府应该将钱用在社保、医疗等机构;另外在危机时候,政府应该进一步解决困扰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制度性问题。

赵春生:我说一下自己不同的看法。资金来源可以多样,但规模2000亿元足够了。平准基金主要作用绝不是拉高指数,而是给市场信心,它是一个杠杆,通过信心提升撬动市场到合理水平。

另外我认为必须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它必须是公开透明的机构。在运作上要有严格使用的程序、范围、额度。最后,平准基金的业绩不需要评估,它是稳定市场的,不要去追求收益。

“真实价格”的干预是必需的

《21世纪》:对于平准基金的争论归根到底便是在“市场失灵”时政府扮演何种角色。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中,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已被许多人士接受,但在更加自由的资本市场中,很多人依然抵制政府插一脚的这种行为,并认为这是对真实价格的干预。你们怎么看这种说法?

桂浩明:按照“市场失灵”的观点,任何市场都存在“失灵”的可能,因此都需要政府干预,资本市场也不能例外。

之所以有人会反对干预股市,其中一个原因是认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更多是通过利率、税收等政策信号的引导来实现,而股市则需借助直接的买卖行为,形成对“真实价格”的干预,违反了市场经济的规则。其实,对宏观经济的干预也可能是以对“真实价格”的干预来实现的,譬如我国年初为控制通胀而采取的临时价格管制措施。同时在没有平准基金入市的情况下,股市中同样也存在对“真实价格”干预的情况,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新股发行不能低于净资产,这不也是对“真实价格”在进行干预吗?

股票市场参与者多,价格形成机制复杂且波动频繁,在通常情况上它要比其他市场更容易出现价格扭曲。而一旦出现极端走势,要完全依靠市场本身的力量来纠正的话,代价很大。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平准基金就是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的。今年以来,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很多市场经济很发达的国家,其政府也以各种形式对股市进行了直接的干预,包括大量购买金融股的股票。这就启示人们,在资本市场上,对于“真实价格”的干预是种常态,而并没有绝对放任的价格自由。

赵春生:从全球来看,在资本市场失灵的时候各国对资本市场都是进行了干预。从操作手法来看,所干预的意图也不是要拉高股指,而是为了恢复信心。美国的救市举措正是这种意图。

对于中国而言,推出平准基金尽管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但它是恢复信心效率最高的方式。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推出平准基金并不需要什么窗口,它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有效武器,可以在任何时候推出,哪怕现在还是六千点。重要的是,谁能保证市场未来不再非理性波动?平准基金可以有效地让价值和价格达到合理的平衡。

标签:;  ;  ;  ;  

中国股市需要均衡基金_平准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