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四师六十三团中学数学组 835206
摘 要: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头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但是,我们现在的学生,十分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些问题,我从多方面入手,结合前辈的经验和现实特点,运用各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选用并实施“分组教学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学科特点 分组教学法 学习主动性
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三大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必须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手、眼、脑、口一起作用,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
在我执教的高一数学课堂上,因为我们学校现在所招的高一新生,都是经过筛选后剩余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能力也急待提高。在《数学必修①》的初步教学中,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课堂教学法。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时听时不听,目光呆滞,眼神涣散,让我深感无力。不仅我上课十分辛苦,而且作业和测试结果也让我很郁闷。如何改变这样的不利局面?针对种种问题,我从多方面入手,翻阅大量的资料,结合前辈的经验,运用各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法,最后选用了“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的实施经过我的初步探索,分以下8个步骤进行:
1.预备工作:预备工作是必需的。自己的学生适合怎样的教学方法,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充分后,再结合实际进行方法的筛选。在实施分组教学法之前,我查阅了大量书籍和资料,再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我决定在课堂上实施“分组教学法”,遵循“全班同学平等,教师是平等的首席”原则,让学生教学生,学生考学生。教师只当引导者。
2.摸底:摸底是必要的。哪些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哪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哪些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突出,哪些学生善于思考,哪些学生善于表达,哪些学生有较强的号召力,都必须了解的清清楚楚,为第3步选择大组长和小组长提供科学的依据。
3.分组:分组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个小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载体没有分好,学习活动肯定不能有效的实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全班53名学生分成四个大组,选拔四名数学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想品质俱佳的学生担任大组长;每个大组长下设两个小组,选拔八名数学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较强,非常具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长带领一个由4~6名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遵循“知识水平相当、气氛严肃活泼、团队积极和谐、座位尽量不动”的原则下进行组建的。学习小组实行“大组长为小组长服务、小组长为各组员服务、教师为全班服务”的服务型教学自助团队。
4.备课:由以前的“着重备老师”转为“着重备学生”,做到“为学生而备课”,让学生成为主角。在备课时要注意,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只起到把握课堂,主导知识线的作用。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还要在课前对组长们进行学案探究的培训。
5.上课:上课开始教师只需要告诉学生本课的探究内容,由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案自主探究。此间务必保证“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习题让学生编。”在上课期间,教师要控制好时间,学生自主探究时间不能太短,否则起不到自悟的效果;学生自主探究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容易跑题。鼓励学生多去寻找新旧知识的内在规律,培养自己的转化能力。
6.课外:除非学生邀请,否则教师不占用学生的活动时间。由各小组组长带领自主探究,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教师只对组长进行培训和指导。
7.小结与复习:由学生进行小结,由学生画知识系统结构图,由学生出综合性习题。教师永远是引导者、建议者。
8.测试:测试由学生根据考点自主出题,教师从中筛选成卷进行测试。评讲时由出题者讲解,同学评议,最后由所有学生评选出最佳出题者,并给予奖励。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分组教学法”,是我借鉴前辈经验的一个探索性的实践。通过一个月的试验,发现会出现以下问题:
1.学生学习速度缓慢,达不到预定的进度。因此,教师要严格把握好时间,不能在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上浪费时间,争创高效课堂。
2.有的知识点大多数小组都无法突破。教师在巡场时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必须停止小组活动,引导全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还活动于学生。
3.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跑题。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组长严厉制止,正确引导,将学生带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在课堂上实施“分组教学法”后,我的数学课堂有了转机,展现了高中课堂应该具备的生机和活力。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在课堂上开始自学、询问、讨论,虽然进度很慢,但至少“动”起来了。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体协作。学生变得比原来喜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了,课堂也变得比原来生动活泼了。
论文作者:温良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组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