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增强中国金融的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金融论文,竞争力论文,成思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尽管已是67岁的高龄,记者面前的成思危在谈话时依然条理清晰、思维敏捷,脱口而出的各种专业术语和英文单词、富有亲和力的谈吐和待人显示出他是一位更具学者风范的领导人,也表明此时的他似乎更愿意以一名学者的身份接受采访。
在过去的几年里,成思危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他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在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被列为一号提案。他本人也因此而被誉为“中国的风险投资之父”。而早在1984年获美国加州大学MBA学位后,他的研究方向就转到了“软科学”上。近年来,他对于软科学更可谓情有独钟,甚至将软科学与自己的新角色结合在一起。在众多的兼职头衔中,他最为珍视的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主任和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由此可见一斑。也正是在成思危的主持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学部于1997年上半年抢占先机,组织了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课题的研究。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出现时,他们已经配合国家金融系统做了大量工作。
近两年来,成思危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到尚未为国人所熟悉的虚拟经济领域。在他的直接支持下,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于2000年4月26日成立。成思危任中心的名誉主任。在支持国内学术界对虚拟经济领域的研究的同时,成思危本人也一直对该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他先后研究以及正在研究的问题包括“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虚拟经济与货币市场”、“虚拟经济与风险投资”、“虚拟经济与股票市场”、“虚拟经济与通货紧缩”等。作为“第二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的专题报告人,在会议召开前夕,成思危副委员长就虚拟经济的有关问题接受了本报专访。
访谈
问:虚拟经济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个概念,您能不能结合实际谈一谈什么是虚拟经济?
答:虚拟经济这个概念是近年来才提出来的,对它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我个人的看法是,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钱生钱的经济活动。
为什么叫虚拟经济?这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实体经济中钱是不能直接生钱的,有了钱先要去雇工人,买原料,建厂房,这样才能进行生产,把原材料、劳动力变成产品,产品通过流通变成商品,商品再通过交换再变成钱,通过这么一个马克思所讲的“资本的循环”,才可能实现增值。虚拟经济则是指直接用钱来生钱,这就是我个人认为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最大的不同。虚拟经济从其根本来说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就是说它不经过实体资本的循环,就可以产生利润,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来运作的。
问:那么,虚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
答:简单地说,虚拟经济最早的起源就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生息的资本;第二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因为个人之间的借贷规模小,不能社会化,而且不能优化投资方向。因此产生了银行这个中介机构,把全社会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再贷给有可能利用这些资本赚钱的人。这样就实现了生息资本的社会化;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即有价证券可以根据其预期的收益而自由买卖,从而产生了虚拟资本交易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即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影响也日益增大。
问:目前学术界对虚拟经济的看法主要有哪些?
答:从国际上来说,有三种概念,国内都翻译成虚拟经济,实际上是混淆了这三个概念。这三种概念一个是我所说的那种指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Fictitious Economy);一个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Virtual Economy);还有一个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Visual Economy),现在讲的网络经济属于Visual Economy,而不是我所说的Fictitious Economy。这三种之间有联系,但都翻译成虚拟经济容易产生混淆,因此我主张将第一个译作虚拟经济,第二个译作拟实经济,第三个译作可视化经济。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国内近几年来对这个名词用得慢慢地多了,但也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经济学家的理解,从价值出发来理解虚拟经济,金融学家谈虚拟经济往往把它与金融混为一谈,认为虚拟经济不就是金融吗?实际呢?虚拟经济比金融包括的内容要广,而金融中有些内容也不包括在虚拟经济内。如风险投资其实质是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更准确地说是权益资本的结合,知识资本就是一种虚拟资本,但显然不包括在金融的范畴内。另外,企业的微观金融活动也不能纳入虚拟资本的范围,因为它不是一种钱生钱的活动。第三种是我的观点,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把经济分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然后研究虚拟经济系统的结构、特性以及它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问:你对虚拟经济的应用前景和实际价值如何看?
答:虚拟经济在中国的实际价值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中国金融的竞争力。坦率地说,我们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下,对于如何用好钱、如何用钱生钱,研究得不够。因为我们以前根本没有这个概念。中国目前的银行在效益、人均收益、利润率、金融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国外银行相去甚远。在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中,必然要考虑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这三者的平衡问题,这三者在金融市场上是有区分的,股市主要是注重收益性,货币市场主要注重流动性,债市主要在安全性。我们现在还没有在这三者间达到平衡,因为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
虚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研究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加大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可以弥补我们在金融领域的不足。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深度要比我们强得多,现在全世界虚拟经济的总量是16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差不多是95万亿美元,股票加债券等有价证券有65万亿美元,而实体经济只有30多万亿美元,可以说,如果实体经济是硬件的话,虚拟经济就是软件,没有软件,硬件根本无法运行。
问: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您如何看待中国的股票市场?
答:首先,股票市场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看股市,首先要看股票的理性价值是多少,在经济学上,股票的理性价值就是它未来收益的折现,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因为谁也不知道股票未来到底值多少钱。正因为这样,股市内在就含有泡沫,泡沫的膨涨和破灭就会造成股市的波动,股市有泡沫是正常的,有投机也是正常的。
问题就是泡沫要适量,投机要适度。没有投机,股市就完了,就不可能有波动,同样,如果股市没有泡沫,也就没有收益。因此股市里适度的泡沫和投机是必要的。但是过度投机和过量的泡沫就会产生危机。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过度投机和泡沫呢?我认为,这里面有两种泡沫:一是客观泡沫,一是主观泡沫。客观泡沫是由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人们对这种不确定性认识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如理性价格的概念是建立在未来的收益和未来的折现率基础上的,这两个数定了,才能算出股票合理的价格。但这两个数都是波动的,会随着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而变化,也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化有关。尽管我们现在对利率的变化、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测能力大大提高,但也不可能完全预测准确,因为有些因素是不可能预测到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股市上就会存在客观的泡沫。
更重要的泡沫是主观泡沫,是由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过于乐观所造成的。这种过于乐观的原因有各种因素。我国造成主观泡沫的原因比较多,如我们的股市是单边市,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只有股市涨大家才能赚钱,股市跌的话,谁也赚不了钱,所以大家都希望股市涨。国外则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做信托交易,做期货交易,因此跌了也能赚钱;二是大家常说的政策市,政府的政策和官员的言行往往对股市影响很大;第三是庄家的过度操纵,有意抬高股市;第四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好,许多上市公司不分红,即使分红,分红率也很低。所以真正要想在股市中投资,靠分红是不行的。所以投资者只能通过买卖获取差价,通过交易来赚钱。这样就促使投资者去投机,造成股市和投资者的短期行为。由于这些因素,中国股市中主观泡沫比较多。从去年8月以来,股市下跌,股市泡沫和投机有所减少,但影响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