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 上杭 364200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虽然职教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学生在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前人思想道德价值的精华,长期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会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思想得到升华,行为得到规范。另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它的灵魂所在。学校教育依然是文化传播的主渠道,所以,要传承文化必然要在学校教学中进行,要让学生们重新接触古人,认识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进而认同它。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中职语文教材中包含有很丰富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些提倡爱国,有些弘扬孝道,有些传播一种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一些文言文,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的例子。我们应该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学习《陈情表》一文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李密对其祖母的至亲至爱之情上。这篇文章直抒真情至性,不加雕饰,情深理切,感人至深,是弘扬民族“孝”之美德的至极之文,并由此生发孝顺父母的命题。结果学生发言积极踊跃,表述生动感人,从而倡议:孝敬父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学生就在课堂上被深深地感动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对此问题的讨论也很热烈,使课堂激情涌动,除掌握课文表现的人物外,还让学生接受了思想品质的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性情和人格的形成,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营造健康人文环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在教学楼的大厅中可以设立“图书角”等栏目,在书架上放置学校购买的经典诵读名作或相关书籍,学生可以利用在学校的零碎课余时间随时翻看阅读,形成一种读书的好氛围。学校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用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学校的走廊、教室和橱窗等。在教学楼里,张贴图文并茂的古诗、名人名言或成语故事的图画等。每个班级也可以将学习园地利用起来,指定一个区域作为“经典名句”专栏,学生轮流搜集古代经典名句并张贴在学习园地上,同时可以结合简单的讲解。橱窗中可以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意识,使学生时时刻刻处在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坏境之中,达到及时熏陶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必须形成学生们自觉学习诵读领悟的习惯,不仅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还应积极利用课外时间。为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组成编写组,以中国经典古诗词为基石,进行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的开发。这既是对语文这门母语课程的补充和进一步拓展,又是适应中职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而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利用早自习或课前十分钟进行诵读,语文教师抽时间进行指导,长此以往,这些中华经典作品中的传统美德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品格修养、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教师要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例如先秦散文、诸子百家或者名家名篇等。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所以,在中职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中都应该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依托,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培育具有民族血脉精神的现代中国人格。
四、挖掘人文精神的途径
1.从古诗文中的生命意识渗透人文精神。我们的教材中古典诗文名篇占有相当的分量,这些课文蕴含着传统文化中博大的生命意识。《劝学》中荀子提出的“博学”,人要经过“博学”而“改恶从善”,日积月累从而达到“圣心备焉”,这不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吗?《游褒禅山记》通篇在阐释“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一积极进取的命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从逆境创造人才的角度,揭示了无所屈膝、百折不挠的生命韧性。人类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流动、向前发展的,这种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肯定,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有积极的陶冶作用的。
2.从古诗文中的责任意识渗透人文精神。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意识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中国古代哲学强调既要克己养性,以道德人格的主体自觉为趋向目标,又要积极主动地与天地奋斗,把建功立业、救世济民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这种思想具体到特定的个人身上就是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我们的语文课本在这方面的古诗文作品有许多,如《石壕吏》、《春望》、《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尤其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还有陆游的《书愤》,在壮志未酬的感慨中,那忧虑国事而致年迈体衰、声泪俱下的形象,令人动情。这些充满爱国、忧国和报国之情的诗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好的材料。
3.从古诗文中的自由意识渗透人文精神。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有着自己生命的尊严、独立的个性,在人格上又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因此维护人的尊严、追求独立自由的个性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古代非常看重人的尊严。“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诗句就是古人的人格尊严和个性精神的最好体现。古人对个性自由和精神独立的追求具体表现在鄙弃功名富贵、安贫乐道、洁身自好三个方面上。所以,我们要挖掘出古诗文中蕴含的独立自由的个性精神,并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个性。
论文作者:王松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优秀论文; 学校论文; 古诗论文; 中国论文; 意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