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发作的分类及治疗论文_王晓峰

癫痫发作的分类及治疗论文_王晓峰

黑龙江省饶河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探究癫痫发作的分类、症状及治疗。方法 抽选我院收治的42例癫痫患者,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42例患者中,31例显效,9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 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能够提高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癫痫;分类;症状;治疗

癫痫发作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它是脑内异常的阵发性的神经元放电而导致的异常功能状态。据认为大约3%的人在他们一生中某些时间有过非热性的癫痫发作,但活动性癫痫患者仅占1‰~5‰,而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的癫痫患者仅占0.01‰[1]。发作可始于任何年龄。现抽选我院收治的42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癫痫发作的分类、症状及治疗。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收治的42例癫痫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7.3±2.2)岁。

2癫痫发作的分类及症状

2.1部分性癫痫发作

部分性癫痫发作又称局灶性癫痫发作,临床表现与脑电图的研究证明,这类癫痫发作均起始于大脑的某一区域。与原发性广泛性癫痫发作相比,其原因常为局灶性的脑损害(如肿瘤),但这并非全然,说明癫痫确实是特发性的,而不是某种可以辨别的脑部疾病的症状。

2.1.1单纯性部分性癫痫发作

2.1.1.1运动源性癫痫发作

这种发作常起源于运动皮层或前运动皮层,经常被作为局灶运动型或Janksonian癫痫发作。发作时为癫痫灶的对侧身体的某一部分发生规律性颤搐或扭动,常先发生于手指、足趾或面部。其扩散常持续1~2分钟,范围逐渐扩大,到达身体的其余部分,并从同侧肢体一扩散到另一处。

2.1.1.2感觉源性的癫痫发作

这种发作常起源于感觉皮层,有局灶性或播散性症状(与运动起源的癫痫发作相似),包括麻刺感、感觉迟钝、烧灼感、针刺感和痛觉减退。这与持续约10分钟发生的偏头痛先兆及局灶性脑缺血明显不同,后者同时影响身体各有关部分。

2.1.2复杂性部分癫痫发作

这类发作病灶常起源于颞叶(常称为颞叶癫痫),但也可起源于脑内邻近结构(如额叶),旧称为精神运动性癫痫。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可发生多种症状,但少数个体通常可有固定模式症状。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但有时较长,使患者处于一种精神错乱的遗忘状态,属非惊厥状态癫痫的形式之一。其症状表现为眩晕、声音异常、不能理解语言、恶心、流涎、味觉和嗅觉异常、面色苍白或发红、心悸或心跳过速,或者是少见的心搏过缓,甚至出现明显的脉搏消失(Stokes-Adams发作),有胸部不适、立毛、鸡皮疙瘩、阴式勃起、性欲高涨、腹痛、呕吐及小便失禁,少数可伴有大便失禁,并伴有恐惧、忧虑,惊慌,重度抑郁、未形成或已形成的记忆、性幻想、人格解体和感觉自己处于身体之外或注视自身、物体的形状扭曲或改变等。

2.2原发广泛性癫痫发作

此种发作没有先兆,初始的运动表现为双侧性,发作时(有时在发作间歇期)有双侧同步发生的异常脑电图。虽然临床或脑电图可能缺乏局灶性来源的证据,但有些癫痫发作则是由于局灶性的脑损害(如肿瘤)引起。

2.2.1典型性失神性癫痫发作

这类发作主要表现为特发性广泛性癫痫发作,始发于4~12岁,20岁后很少存在[2]。有许多患者同时还伴有强直性肌阵挛性发作,或有30%的患者发生于青少年期或此后时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非典型性失神性癫痫发作

这种发作表现为伴有面部、唇部、眼或手的简单性自动症的非自主动作,一些小的肌阵挛动作,以及躯体强直。患者可跌倒或大小便失禁。发作时脑电图为较多广泛性的多棘波放电,难以与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相区分。

2.3强直一阵挛性癫痫发作

此种发作病人可有或没有发作前兆,这种前兆病人不一定能记起。病人由于膈肌、肋间肌强直收缩,使肺内空气压出,同时喉部痉挛,咽喉狭窄致发生一尖锐的叫声,随后倒地,出现强直、牙关紧闭、呼吸暂停、面部扭曲、口吐白沫,数秒的强直期后,为持续几分钟的肢体颈部和背部规律性的肌阵挛运动,病人表现有青紫、小便失禁及常见一侧舌部或颊部咬伤,发作停止后病人松弛,肤色恢复正常,但通常有几分钟伴有鼻式呼吸的无意识状态。

3治疗

3.1治疗原则

3.1.1每次强直一阵挛性癫痫发作都需急救,对于不太严重的癫痫发作病人,也需要一般性看护。

3.1.2如果已认识到促发因素,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一般性的建议(如戒酒)通常并无多大的意义,但要注意某些病人对于应激、过度呼吸、深夜、饮酒及某些药物非常敏感。

3.1.3治疗已知引起癫痫的原发病。

3.1.4长期规律地使用抗惊厥药以预防癫痫发作,这在医生和病人方面都是同样重要的,要考虑药物的优点(减少或控制住癫痫发作)和缺点(副作用、药物损害、致畸等)。

3.2抗惊厥药的选择

除了用于治疗典型性失神和肌阵挛外,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的抗惊厥效果仅有很小的不同。使用何种抗惊厥药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副作用,例如苯妥英钠偶尔可引起面部皮肤粗糙,女性应尽量避免使用。当然它还取决于是否易于使用(每日一次最为方便)。二线的药物包括去氧苯比妥,苯二氮卓类和乙酰唑胺,对于典型性失神发作,乙琥胺和丙戊酸钠的效果相同,但如果同时伴有其它类型的癫痫发作,最好使用后者。丙戊酸钠和苯二氮卓类(氯哨氨定)对肌阵挛效果最好。

3.3抗惊厥药治疗指导原则

3.3.1保持简单化一个患者服一种药物,请一个医生看病,癫痫通常是一种慢性病症。

3.3.2大多数病人可用单一药物治疗而得到控制,抗惊厥药联合使用不会更有效,并常增加药物的毒性。

3.3.3除非在癫痫持续状态或非常频繁发作的紧急治疗外,一般开始均应使用该药的较低剂量,在数周内缓慢增加至标准剂量。

3.3.4不必在每次癫痫发作后增加剂量,而应长期注意与考虑其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不能连续遵医嘱用药等。

3.3.5尽可能使用那些服用次数较少的药物,尤其是日间服药易被忘记或因为窘迫而不方便服药。最好使用晚间服用的药物。

3.3.6避免用药剂量过大,尤其在联合用药时,因为它易于引起毒性作用,并可能增加发作频率。

3.3.7强调规律性用药的重要性,以估计药物效果和实际的副作用,提高药效,避免由于突然停药引起的撤药性癫痫发作[3]。偶而漏服不会有很大后果。

3.3.8对于联合用药或多年高剂量使用单一药物治疗的患者,尽可能每年检查一次血红蛋白。

3.3.9药物副作用增加时,要详细了解病人的主诉,并根据临床状况确定用药,而不能完全仅依据血药浓度确定,有些人在很低的剂量和血药浓度时即可发生副作用。

4结果

42例患者中,31例显效,9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

5讨论

对于癫痫的治疗,在临床上可以根据癫痫发作的类型选用抗癫痫药物,找到可以完全控制发作的药物及剂量,如无不良反应,在控制发作后,需再持续服用3~5年,才可考虑停药[4]。而对于一些器质性脑病的癫痫患者可能需终身服药。通过对本组42例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并实施治疗,可知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能够提高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袁莎莎.癫痫发作自动检测算法研究[J].山东大学,2016.

[2]庄嘉鑫,王爽,管巧,杨志仙,刘晓燕.持续时间短暂癫痫发作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10):766-771.

[3]郝南亚,吴梦倩,陈涛,周东.癫痫定义分类新观念及个体化治疗新进展[J].癫痫杂志,2016,2(4).

[4]龙乾发,汪平,汪凯,刘远杨,伊西才,王剑博,阳昊,樊才瑞,罗强.癫痫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5):478-480.

论文作者:王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癫痫发作的分类及治疗论文_王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