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特药品种与日俱增,陆续产生了许多中西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药针剂等。中西药的结合使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但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也随之增多,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并要了解和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同时有些医务人员思想上产生一种错误,认为中西药结合应用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好,且副作用少。许多病人看病也是看完中医看西医,喜欢中西药合用,认为这样效果会更好。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中西药合用后不仅会互相拮抗,影响吸收,降低疗效,甚至增加毒副作用,导致药源性疾病。因此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中西医药物应用的配伍禁忌,以免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影响,使中西药结合使用更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西药结合 影响 慎用
1 中西药结合的合理性
1.1 相互协同,增加吸收,提高疗效
中药清热解毒剂(鱼腥草、二花藤、板蓝根、蒲公英、青蒿等)联合青霉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青霉素治疗。喘立平栓以其所含西药成分氨哮素兴奋支气管上的β—受体,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而中药洋金花所含的生物碱也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所以由此组成的栓剂可以相互协同,发挥平喘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茵陈与灰黄霉素合用可增强机体对灰黄素的吸收,增强其抗菌疗效,因茵陈能促进胆汁分泌并增加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从而增加吸收,使灰黄霉素的用量减少33%—50%。
1.2 相互制约,降低副作用
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有骨髓抑制和严重胃肠反应等副作用,如配以灵芝、鸡血藤、刺五加等,可使白细胞减少的反应降低,同时加奋乃静、海螵蛸、白芨等可明显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1] 。中药甘草的提取物甘草酸与链霉素配伍,可降低链霉素对前庭功能的毒性,而不影响其抗菌效果[2]。
2 中西药结合的弊端
2.1 原因
2.1.1认识不足 随着医药技术的迅猛发展, 新特药品与日俱增,不少医生对中药知识缺乏了解,个别医师治病急于求成,片面认为中西药联合应用可以增加疗效,对二者结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认识不够,不能严格掌握中西药结合使用的配伍禁忌。不少患者及家属治病心切,受药品广告的影响认为药新价贵,效果更好,有的患者多科就诊,点名要药,且未在门诊病历中记录用药情况,,造成部分中西药重叠使用。
2.1.2 中西药交替使用
不视特殊病情需要,有的医师常用试探性交替使用中西药,用西药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佳,又选用中药治疗。这种无依据的尝试方法不但无明显治疗效果,还可产生药源性疾病及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2.1.3 中西药重叠使用
抗生素与清热解毒药联合应用在中西医结合中最为普遍。为提高疗效,如对感冒及一般肺炎、泌尿系感染、肠炎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抗生素合用中药清热解毒、清热利湿之品,随意伍用可增加其毒副作用,进一步损伤正气,邪虽去而正亦大伤,病难康复[3]。如感冒发烧,清凉解表的中药与解热镇痛消炎类的西药同用,而许多中成药中加有西药成分,导致药物成分重叠。
2.2 常见中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
2.2.1 中药的鹿茸与甘草及其复方制剂甘草浸膏片、鹿茸片等与西药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同服,可以使恶心、呕吐、腹泻、胃肠道出血、溃疡等症状明显增加。
2.2.2 中药中的羊肝、鸡肝、扁豆、羊肝丸与西药呋喃唑酮、优降宁、异烟肼、苯乙肼合用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心律不齐、呼吸困难,重者可引起高血压危象甚至脑出血。
2.2.3 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制剂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丹参的成分除了丹参酮外,还含有酚性成分,临床应用中发现若与注射用细胞色素C同时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会使其颜色变深,甚至产生混浊,这是因为细胞色素C中的含铁蛋白质与丹参的酚性成分络合形成了络合物丹参酚-铁而引起。
2.2.4 脚气病患者在用维生素B1治疗脚气病时如同时合用柯子、五倍子、地屿、大黄、虎杖等含大量鞣质的中药时,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相反可使脑组织及血液中的丙酮酸积蓄,出现多发性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3 中西药结合的配伍禁忌
3.1 相互反应,影响吸收,降低药效
盲目的中西药合用、滥用,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支气管炎、咽喉炎患者在服用四环素的同时,又服用清热解毒的“牛黄解毒片”,而“牛黄解毒片”中含有石膏,而石膏中的Ca+2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合用则发生络合反应,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钙,而硫酸钙降低了四环素的生物利用度,使药效降低;鞣质是生物碱的沉淀剂,如含有鞣质的中药(大黄、地榆、五倍子、柯子等)与生物碱类药(利血平)合用则生成难溶性的鞣酸盐沉淀,降低疗效;含有机酸较多的中药(五味子、山楂、乌梅、青皮)及复方、成药不宜与利尿药联用,因有机酸可使尿液酸化,肾小管对药物的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多,有效血药浓度减低而降低疗效;煅炭中药(血余炭、蒲黄炭、煅哈壳等)一般不宜与生物碱类西药合用,煅炭中药有强大的吸附力,可吸附生物碱,减少吸收,降低疗效。
3.2 互相拮抗,降低疗效
中药麻黄及复方、成药不宜和利血平、降压灵、胍乙啶等降压药联用,因麻黄中的麻黄碱属拟肾上腺素药,能竞争性地阻碍降压药在组织内的储存,又能刺激去甲基肾上腺的释放,提高组织内肾上腺能神经介质的浓度,使收缩压及舒张压都升高,如联合使用可因药理拮抗而减弱降压药的作用[4];平肝熄风中成药(密环片、天麻片)具有降压、镇静和抗惊厥作用,不宜与中枢兴奋剂和抗组织胺药同用,因可相互拮抗而降低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在服D-860、优降糖等降糖药物时,不能同时服用人参、甘草、脑灵素及含糖分较多的中药,否则会引起血糖升高,而适得其反。
3.3 增加毒副作用
中药雄黄及复方、成药不宜与硫酸盐类西药联用,因后者在胃肠道中分解少量的硫酸,使雄黄中的硫化砷氧化,长期大量同服,可引起砷中毒 [5] ;朱砂含硫化汞,在胃肠道遇碘或溴后生成对肠道有刺激性的碘化汞或溴化汞,引起药源性肠炎,导致赤痢样大便;中药的麻黄和含麻黄的中成药,如麻杏石甘汤、定喘丸、哮喘冲剂等具有降气平喘作用,治疗咳嗽、气喘效果好,但若与平喘药氨茶碱合用,可引起毒副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头晕、头痛、震颤、心律失常等症状;中药硼砂内服可清热消炎,但若与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合用,则会增加毒性,可导致暂时或永久性耳聋及肾功能的损害;中药的洋金花、曼陀罗、天仙子、华山参均含颠茄类生物碱,能使胃肠蠕动减慢,使强心甙吸收增加而导致强心甙中毒;中药六神丸含雄黄、蟾酥等,具有麻醉、强心、催吐的作用,与西药的多酶片、胃蛋白酶、富马酸铁合用会降低疗效,与阿托品类合用,则会促使雄黄氧化增加毒性,患者可出现呕吐、腹泻、四肢发麻、心悸,小儿甚至出现惊厥或死亡。
4 对策
中西药联合是极为复杂的物理、化学、药理反应过程,中西药合用并不是绝对安全,因此要求西医人员也应对中医的各种理论有所了解和掌握,合理配伍,才能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4.1普及全民合理用药知识
采取多种方式,如通过举行讲座、计算机网络等来普及用药知识,让群众了解中医药的特点及与西药的区别。
4.2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知识
加强在职医药人员的专业学习,中医人员应努力钻研中医基础理论,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西医人员也应对中医的各种理论有所了解和掌握,不可不辨证的乱开中药。
4.3加强中西药伍用的临床监察
研究中西药间的配伍变化规律,医师开中西药处方时,要从中西药的化学组成成分、理化性质、药理与疗效、相互作用等方面全面地思考。药剂人员应沟通中西医各科联系,降低不合理配伍的几率,同时向患者传授合理使用中西药知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4.4严格掌握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中西药配伍的学习,对合用能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西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口服药最好错时、间隔服用,针剂最好分组输注;对强心剂、利尿剂、钙剂等药物最好不要与中成药合用,如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清开灵注射液若静脉管内滴注葡萄糖酸钙或速尿会产生浑浊;对能引起毒副反应的,应禁止使用,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4.5开展药物利用研究,设立总的审方处
开展中西药利用研究,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药物信息,对中、西药处方各自审查,无法得知中西药配伍是否合理,建议设立总的审方处,由对中西药知识掌握全面的药师来承担这项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每个医务人员要熟悉中西药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严格掌握配伍禁忌,合理选用中西药物,做到精简用药,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区显维.中西医结合合理用药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2015,21(7):543.
[2] 吴照平.中药通报,2016,13(9):48.
[3] 王筠默主编.中药药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16,113.
[4] 王文涛.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7(3):138.
[5] 冯春雷.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5(12):25.
论文作者:王磊 杨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中西药论文; 中药论文; 疗效论文; 西药论文; 药物论文; 生物碱论文; 患者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