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儿科住院患儿心理状况的影响论文_庞丽敏,李菲(通讯作者),张鸿雁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吉林长春 130033

【摘要】目的 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策对儿科住院患儿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儿科患儿护理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儿科两个疗区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6 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将装修后疗区48例患儿分为试验组,将未装修疗区患儿分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儿童心理焦虑评分显著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焦虑状况,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

人是一个生物有机体,受自然的生物学规律所制约,婴儿从其出生坠地的那一刻开始,便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生物和社会属性的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独特的个体,他们需要一种有别于对待成人的方式去相处。儿科的患儿因年龄和行为能力上的差异,更需要一个温馨、熟悉的住院环境。这样可以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恐惧心理,使其心情愉快,有利于身体康复.并能更好的接受治疗。小儿患病住院对于患儿本身及其家属均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属于较强的心理应激反应,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会加重患儿的病情,不利于患儿康复,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1】。本文将通过对住院患儿进行SCL-90 症状评分,从而分析住院患儿与正常患儿心理的差异,观察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对患儿心理状况改善的情况,现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5年6 月收治的两个疗区96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56 例,女性40 例,年龄为3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5.3 ±2.2)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4 例,细菌感染所致发热患儿36例,胃肠功能失调16例。患儿监护人文化均为初中或以上文化,经济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两个疗区患儿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用药情况比例相等。将48例新疗区患儿分为试验护理组,另外48例旧疗区患儿为对照组护理组,两组患儿临床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 )。本研究患儿已排除肝肾功能衰竭患儿。

1.2方法

采用SC-90症状自评测量表进行心理评估,所有儿童均由监护人根据患儿症状代为填写SCL-90症状自评表。SCL-90症状自评主要是评定患者抑郁及焦虑的情绪。SCL-90因子的评分标准为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 分;较重:3 分,严重:4分。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方法

2.1常规性护理

密切留意患儿病情,合理指导患儿正常用药,由于儿童的用药依从性较差,因此对于儿童应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儿童对药物存在害怕的心理,因此应鼓励儿童克服心理的障碍,同时让家长配合让小孩克服服用的心理障碍,并记录好患儿用药效果及用药情况。

2.2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2.2.1创建以人为本的儿科病区环境

合理的病房布局,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病室环境是影响病人精神及身体舒适的重要因素【2】。病区护士站位于病区中心位置,护理站为透体玻璃结构。每个病室的患儿走出病房即可看到护士的身影。这不仅是患儿产生被重视和照顾的安全感觉,同时使护士对来自病房任何位置的需求,均能够提供快捷的服务,有效地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病区环境布置合理优美,灯光及窗帘的颜色柔和,为患儿保持干净、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2.2.2幼儿园式的环境,建立轻松愉悦的氛围

生命的不同阶段,心理及生理需要也各不相同,儿童对色彩比较敏感,而且其形象思维发达,所以我院儿科病区走廊布置小熊维尼、小白兔拔萝卜、生命七色树等为主题墙体彩绘,使病区的气氛自然活泼又充满童趣。在病房中增加一些绿色植物及花卉,同时配置电视及舒缓的音乐,给予患儿家的感觉,消除了紧张和恐惧。

2.2.3热情微笑的服务态度

护理人员对于患儿及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时,应争取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及配合,了解患儿的生活喜好,每天坚持与患者进行短暂的交流,鼓励患者家属及患者进行持续的治疗,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

2.2.4个性化的护理

患者在服药或进行静脉注射,以及其他操作时,可以让家属陪伴患儿身边,从而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紧张、焦虑的心情。由于不同患儿对音乐的喜爱方式不同,针对患儿喜爱,选择适合患儿的音乐进行播放,让其能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注射过程,更好地配合治疗。

2.2.5与患儿建立良好关系

由于小孩的用药依从性较差,因此小孩应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儿童对药物存在害怕的心理,因此应鼓励儿童克服心理的障碍,同时让家长配合让小孩克服服用的心理障碍。观察组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在哄逗、抚摸关爱患儿的同时,向家长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指导家长应用一次性尿不湿,待患儿的陌生感基本消除,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方向、角度、速度,一针不成功立即换人,躁动患儿可先固定后穿刺,必要时应用留置针,穿刺后及时巡视,协助家长合理看护。

3 结果

4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而且更需要人文关怀。为此,通过营造人文气息,礼仪服务,心理疏导,设置连心卡,建立回访制度等环节,把高超的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的结合,推进整体护理深入发展,提高患儿自我维护健康能力,达到真正满足患者的整体需求,让病人最大受益的最终目的。因此现在的儿科护理除了配合好医生完成患儿的治疗外,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各种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近年为了提升护理的质量,各大医院在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分别从非语言沟通及语言沟通的角度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尚小对环境的适应性较低,因此大多数患儿住院过程中会出现焦虑心理,加之患儿家属长时间照顾患儿,心身疲劳会导致患儿家属出现各种心理反应,家属的心理反应也会对患儿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加重患儿心理负担。相关研究显示,患儿获得社会支持越多,对患儿起到的积极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因此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小儿由于住院而产生的焦虑心理。通过对住院小儿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能有效提高减少小儿及其看护人的焦虑不安的心情,让患儿及其家属能配合治疗,有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已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的情绪,患者躯体换症状明显,两组患者SCL-90评分不具有差异性(P >0.05)。观察组患儿经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后,其心理抑郁、焦虑及躯体化症状均已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结果均有差异性(P <0.05) ,从而说明住院儿童心理焦虑状况显著较高,对住院患儿进行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焦虑状况,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杨丽珍.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12(2):147-148.

[2] 粱涵岗,亭海玲.浅析家属陪护促进患者康复的正性心理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0.6

论文作者:庞丽敏,李菲(通讯作者),张鸿雁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儿科住院患儿心理状况的影响论文_庞丽敏,李菲(通讯作者),张鸿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