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大都市区智慧城市建设研究:政策文本量化分析论文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大都市区智慧城市建设研究: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杨凯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 要: 国家中心城市大都市区是城市化进程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促进中国大都市区智慧城市群的建设,厘清智慧城市政策的发展脉络,以大都市区的智慧城市政策为研究对象,从政策的区域分布、颁布年度与数量发展、主题关联性、权威主体及发文数量四个维度进行类型化分析发现,大都市区城市群智慧城市政策呈现区域分布的“差距性和梯次性”,数量发展的“波动性和增长性”,主题关联上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制定主体的“强权威性和弱协调性”四个特点。

关键词: 中心城市;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文本

一、引言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亟须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而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而来的大都市区则成为城市化进程与区域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1],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促进大都市区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内各中心城市均提出智慧城市规划,力图以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水平,促进大都市区区域协调发展。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2],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引导[3]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从整体上分析、解释、预测该领域的政策取向和战略走向。首先,本文对文本内容进行解构、归类和比较,提取政策区分要素,设计了“中国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文本结构化编码和分类体系”。然后,由2位编码者按照政策文本结构化编码和分类体系对政策文本提取信息,并进行独立编码、标注和分类,再统一校对,确保本研究的可信度。其中,发布单位层级按照省人大、省委/省政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直部门、地市政府(办公厅)5个层级进行标注。关联主题词标注实行“双重关联”原则,即提取两个代表政策文本主要内容的核心关联词,提高关联性标注的准确性。最后,对郑州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文本的主题、主体、类型等进行全面分析、解释和预测,以期对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的发展趋势、主要特征与现存问题获得新的认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系统性参考建议。

(二)样本选择

本文以郑州大都市区的智慧城市政策为研究对象,在样本政策选取上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在河南省级部门及5个市的政府官方网站查找与“智慧城市”主题相关的政策文件[4],时间限定为2008—2018年,共搜集政策文本504份。其次,为保证主题的相关性与准确性,本文对504份政策文本进一步查阅和筛选,剔除新闻报道、政策解读、主题不符以及重复的文本,得到179份文件。再次,考虑到政策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遗漏,课题组利用检索到的政策文本进行回溯检索,最终梳理出政策文本共182份,并运用前文所述“中国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文本结构化编码和分类体系”,对所得样本进行信息抽取。

三、中国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类型化分析

(一)政策文本的区域分布

政策颁布主体所属区域分析可有效反映出不同区域主体对于智慧城市建设重视程度的差异。通过对样本政策颁布主体的归属区域分析,可发现:省级层面的智慧城市政策文本数远高于各地市,占比超1/3;5个地市的智慧城市政策文本颁布数量也呈现较大差异,数量从郑州、焦作、许昌、新乡和开封依次递减。

结合政策文本内容可以得出四点结论:(1)河南省级层面的智慧城市政策数量最多,一方面是对国家智慧城市战略的积极响应,2012年、2014年和2016年,我国中央政府层面分别颁布制定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为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具体行动目标和意见;另一方面也为河南省内各地市智慧城市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2)郑州的智慧城市政策文本数量不仅位于5个城市之首,也是这5个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最为突出的城市,这一方面由于郑州市是省会城市,是河南省第一个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应用、高新产业聚集、人才聚集等层面均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市;另一方面也是2016年国务院批复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强化郑州中心城市带动和大都市引领作用,形成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体现。(3)焦作和许昌的智慧城市政策数量相差无几,处于五市的中间地位。焦作市本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推进、促进发展”的原则,2016年与中国移动合作签订“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许昌市于2014年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筹备小组等专门性领导小组,统筹配置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进了智慧城市建设。(4)新乡和开封两市的智慧城市政策文本数量相对较少,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新乡市和开封市更多地凭借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优势,优先受到郑州的辐射效应推动,以此自身关于智慧城市建设,尤其是开封市依赖于“郑汴一体化”发展,推动自身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政策颁布年度与数量发展

社交媒体营销是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在线社区、博客、视频网站等Web2.0交互式平台进行营销传播的活动[2]。近年来,社交媒体营销在酒店业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而如何通过社交媒体营销提高酒店的品牌价值和服务,让消费者乐于参与和使用,则成为酒店业面临的挑战。

(1)缓慢波动阶段。2008—2014年是郑州大都市区的智慧城市政策的缓慢波动阶段,省级层面以及5个地市的政策数量均在1—5项政策文本之间波动。2008年IBM公司刚刚提出了“智慧城市”概念,部分IT公司开始在各地宣传智慧城市理念和方案,智慧城市开始在城市层面发酵[3]。在这个时期里,世界各地均处于对智慧城市的初步认识阶段,河南省亦不例外。因此,此时河南省公开或专门制定的智慧城市政策数量较少,变化较小,大多以电子政务、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等与智慧城市基础内容相关的政策为主。

(2)加速上升阶段。2015—2018年是郑州大都市区的智慧城市政策的加速上升阶段,省级层面以及5个地市的政策文本数量逐年均快速增加。2014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八部委经国务院批准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受到了各地方政府积极的响应和重视,河南省省级层面政策更是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这是河南省响应国家智慧城市战略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这是首次在省级层面颁布指导智慧城市全面发展的政策,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正式从地方各市自我发展,上升到省级层面的战略推动。此后数年,不仅省级层面的智慧城市政策数量逐年上升,郑州大都市区范围内5个市的智慧城市政策数量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以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智慧城市战略,尤其是焦作和许昌两市的政策数量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三)政策文本的主题关联性分析

结合政策内容发现:(1)郑州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主题整体分布较为全面,包含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应用、城市试点等诸多方面,不仅涉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阶段,还关注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全面性的特点。(2)智慧城市政策主题在结构上分布较为合理,核心和紧密关联的政策主题词共约占总量的4/5,能够有力促进郑州大都市区智慧城市群的持续发展。(3)智慧城市政策主题关于智慧应用、信息化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主题词的频频出现,为各地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是依据当地现状发展相应智慧应用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响应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的重要表现。但为了今后进一步促进郑州大都市区智慧城市群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仍需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各地市智慧城市核心政策的制定与颁布。

在总投资方面,由于方案1和方案3分步实施,后续投产项目统一按7%贴现率折算到2021年。方案1总投资为6.836 3亿元,单位容量投资为358万元/MW,但天然气气价等发电成本较高,导致综合电价约1.3元/kWh较高;方案2柔直联网一次建成,总投资约8亿元,单位容量投资为456万元/MW,综合电价约1.1元/kWh;方案3总投资为6.927 2亿元,单位容量投资为363万元/MW较高,由于内陆主网上网成本电价相对较低,方案3的上网电价较低。先考虑投产本地气电,后建设柔直联网,提高了气电机组发电量,充分降低了气电电价,因此电价最低,约为1元/kWh。

(1)政策文本的区域分布呈现“差距性和梯次性”。从政策区域分布来看,5个地市政策文本数量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郑州市制定政策数量最多,而开封市和新乡市政策制定数较少。从整体来看,各地市政策文本数量呈现出一定的梯次性,郑州为第一梯队,焦作和许昌为第二梯队,新乡和开封为第三梯队。

2008—2018年间省级层面和5个地市的智慧城市政策年度颁布数量的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整体呈现逐步增长态势,且大致可分为“缓慢波动”和“加速上升”两个阶段。

基于存在以上的原因,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摄影测量的悬垂控制器,在保证其适应性强、可连续工作时间长等优点的基础上,提高其抗电磁干扰能力.

通过对政策制定主体及发文数量的梳理,可以发现政策制定主体多样,但各主体发文数量差异较大,以省政府(办公厅)居多,其次是教育厅和发改委,民政厅、公安厅等主体发文量则较少。由此看出,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本省的智慧城市建设,省发改委、教育厅和工信厅也进行了积极指导,而其他权威主体对本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弱。

考虑到地市层面的城市发展政策多是对省级层面政策的配套和响应,且效力低于省级层面政策,另外城市发展政策制定的政府间合作常发生于省级政府部门之间,省、市两级政府部门间一般不会跨层级合作,不同地市政府之间一般也不会跨区域合作。因此,政策文本的权威主体及发文数量分析仅针对河南省级层面各政府单位,包括省人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以及各省直部门等。

主题关联分析是根据某一主题文献中的相同主题词出现频数,或是根据关联主题词的搭配关系来探讨不同主题概念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文献之间的关系。本文采取筛选两个代表政策文本主要内容的关联性主题词的方法,对每项政策文本按照“双重关联”原则进行标注[5]。经标注,确定出19个高频主题词(出现频次为3次及以上),将上述高频主题词对182项政策文本的364个关联性主题词进行校准,发现有359个可用,这19个高频主题词做出准确标注,另有5个关联性主题词不在高频主题词可标注范围内,标注覆盖率达到98%,可认为本研究选择的高频主题词比较准确。

表1 郑州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关联性主题词关联强度比例

(四)政策文本的权威主体及发文数量

6)加强库内通风换气。经常检查,一旦发现虎皮病有发生苗头,立即组织出库销售,杜绝病害蔓延,避免整库果实染病,造成重大损失。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紧密关联的政策主题词数量略高于核心关联政策主题词,而一般关联和弱关联的政策主题词数量相对较少。其中,紧密关联政策主题词大多与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核心关联政策主题词大多与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智慧政务、交通、物流、旅游等智慧应用相关,值得注意的是,核心关联主题词中各主题词频率差异较大,“智慧应用(综合)”占比接近1/3。

另外,通过对河南省级层面智慧城市政策文本梳理还发现,大部分政策文本均是由单独权威主体制定,6项由2个部门联合制定颁布,主题是关于共同推进某一领域智慧应用建设与发展,仅1项综合性政策由省委、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15个部门联合制定颁布。然而智慧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由多个城市子系统及相互联系共同构建而成,涉及领域广泛,需要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四、分析与总结

通过上述对郑州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文本区域分布、文种类型、数量发展、主题关联性、权威主体构成及发文数量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郑州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文本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为进一步确定所收集政策文本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联度,将19个高频主题词分为“核心政策、紧密关联政策、一般关联政策和弱关联性政策”4个层级,分别表示直接作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紧密相连的政策措施、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的政策措施以及其他不直接作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但与智慧城市有一定关联的政策措施(见表1)。

(2)政策文本的数量发展呈现“波动性和增长性”。郑州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文本数量发展趋势可分为“缓慢波动”和“加速上升”两个阶段,且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总体态势。但从具体层面来看,5个地市的政策文本年度数量分布各有不同,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不利于郑州大都市区在实际智慧城市群建设中的一体化协同发展。

(3)政策文本的主题关联性呈现“全面性和合理性”。通过政策文本关联性主题词进行标注校准发现,高频主题词的标注覆盖率达到98%以上,并且核心和紧密关联政策主题词共占总量的79.11%。这一方面说明郑州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文本所包含的主题内容较为全面;另一方面说明大部分政策文本的主题是直接作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分布较为合理。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ibet a tailings dam site and leakage evaluation CHANG Xiu-jun(77)

(4)政策文本的制定主体呈现“强权威性和弱协调性”。河南省级智慧城市政策的制定主体数量涉及20个部门,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反映出河南省级层面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而河南省级智慧城市政策大多是由单独政府部门所制定颁布,多部门联合制定政策数量较少,说明河南省级部门间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上协调性较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中原城市群所处的中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典型作用,而郑州大都市区是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因而,研究郑州大都市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文本,深入探索各地区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承担的角色,借此延伸思考中国大都市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政策相关问题,为中国大都市区智慧城市群建设以及推动智慧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基本认知和实证数据。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郑州大都市区智慧城市政策的全面梳理和分析,深入探索与延伸思考,为中国大都市区智慧城市群建设中政策制定与颁布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大都市区所在地域省级层面智慧城市政策制定颁布力度,充分发挥各地区省级层面的领导作用和协调作用,以促进各地区智慧城市政策的制定,缩小区域间的政策差距,以智慧城市政策平衡促进区域城市发展平衡;第二,在缩小区域间政策数量差距的同时,也要注意各地区政策颁布时间的同步性,以推动智慧城市群的一体化协同发展;第三,重视智慧城市核心领域的政策制定,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第四,加强权威部门间的沟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注重多权威主体的协调合作,促进更广泛的部门参与智慧城市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形成各地区同时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合力,遵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以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在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这4种运动模式相互耦合影响,使得采用传统被动悬架系统就无法同时实现对这4种运动模式进行独立调节,也就无法同时兼备最佳乘坐舒适性和最优操纵稳定性。因此,针对车辆的运动模式,现代车辆越来越多采用悬架弹簧刚度和悬架减振阻尼可调的主动悬架系统和半主动悬架系统。

参考文献:

[1]庞玉平.试论郑州大都市区的建立[J].河南省情与统计,2001(1):18-19.

[2]徐静,陈秀万.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23-26.

[3]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74-80.

[4]Lu Xiaoli,Wu Chunyou,Donehoe H.,Conceptua lizing ecotourism from a distinct criteriaap proach by using content analysis[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6(4):134-146.

[5]张镧.基于文本分析法的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演进脉络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7):113-117.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in Metropolitan Areas of China's National Central Cities: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olicy Texts

Yang Kairui

Abstract s: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national central city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region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The metropolitan area developed around the national central city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combination.At the same time,the rise of smart city also provides new solu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ity,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strategy for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clusters in China's metropolitan areas,clarify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of smart city policy,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radia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in China,this paper takes the smart city policy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carries out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from four dimensions,including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policy,promulgation of the annual and quantitative development,theme relevance,authority and number of documents.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mart city policy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presented four characteristics:“gap and ladder”of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diversity and orientation”of the form of policy text,“volatility and growth”of quantitative development,“completeness and rationality”of the theme relevance,“strong in authority and weak in coordination”of the policy text body.

Key words: Central City;Metropolitan Area;Smart City;Policy Text

中图分类号: C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5X(2019)07-0101-05

收稿日期: 2019-05-19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CZZ013);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HNKJZK-2019-02A);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A630003)

作者简介: 杨凯瑞,男,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智慧城市、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

编辑 张志强 张慧敏

标签:;  ;  ;  ;  ;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大都市区智慧城市建设研究:政策文本量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