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壮”字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狼牙山论文,五壮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重点应紧紧抓住描写五位壮士的思想、语言和行动等有关语句,自始至终注重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分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五壮士的崇高精神。因此,必须紧扣题眼“壮”字组织教学。这样,不但能突出重点,而且能使教学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导析“壮士”
课始,教师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引出课题,提问:课题中为什么用“壮士”?“壮”字为什么不换成“战”、“勇”、“烈”字呢?五壮士是哪五位?为什么成了“壮士”?这样,通过一连串“壮”字的设疑,造成悬念迭起,直奔文章主旨,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二、了解“壮志”
用幻灯映出下表,让学生观看:
项目 兵力部署 战略意图
日寇 集中兵力 大举进攻
(三、四千人)
我军 七连六班 掩护群众和
(五位战士) 连队转移
使学生了解五位壮士是在敌人“集中兵力大举进犯”之下接受任务的。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但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位壮士的“凌云壮志”。
三、纵观“壮行”
指导学生继续读课文,使他们了解到从文章第二自然段开始,写五位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景。文章先概括地讲五位壮士一边“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一边“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接着,抓住每个壮士的特点分别描写与叙述,表现出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文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着重写了班长负伤后,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如何带领战士们用石头杀伤敌人,其中“抢、夺、插、举、喊、拔、拧、掷”等一系列的动作,进一步突出了五壮士行为的壮烈。
四、品析“壮语”
通过本文人物寥寥数语,可以看到五壮士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去细细品味:一是文中为什么只写班长的三次说话,而不具体写其他四位呢?当班长决定走的路线时,为什么只用了一个“走”字?二是最后两句口号,充分体现了五位壮士在生命最后一息,为了新中国死而无怨。这是五位壮士的心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地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定能打败日本侵略者。这心声代表了全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战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五、体会“壮举”
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第七小节到末尾,了解这部分内容集中表现了五位壮士抗战到底,舍生忘死的壮烈精神与英雄气概。开头两句描写了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的欣慰情状。“屹立”一词,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眺望”蕴含着对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安然转移的欣慰和怀念。“回头眺望”写出了壮士们对敌人的蔑视。接着,写班长带领壮士纵身跳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昂首挺胸”、“壮烈豪迈”等词句,具体刻画了五壮士在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决择时的“壮举”。
六、感受“壮烈”
教学文章最后部分时,提出“五壮士既然已经完成了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他们是怎样跳崖的”等问题,让学生了解跳崖的原因有三:(1)从地形讲,三面悬崖,没有退路;(2)从战机讲,自己弹药已尽,敌人疯狂进攻;(3)从气节讲,宁愿牺牲,不愿被俘。因而他们态度从容坚定,身姿威武,相继跳崖。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班长“像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其余壮士“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五壮士似乎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向敌人发起一次新的冲锋。这充分体现了五位壮士坚强不屈,为国为民的“壮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