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模式心理干预对化疗期间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_张志红倪秉强潘柳萍陈日新伍美娟朱州李竟长徐艺安

个体化模式心理干预对化疗期间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_张志红倪秉强潘柳萍陈日新伍美娟朱州李竟长徐艺安

张志红倪秉强潘柳萍陈日新伍美娟朱州李竟长徐艺安

柳州市人民医院 广西柳州545006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立项课题(课题号Z2010054)

【摘要】

目的观察个体化模式心理干预对化疗期间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FOLFOX方案化疗,观察组接受个体化模式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方式心理干预。比较不同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病人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疲倦、失眠得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以5阶段病人心理理论为基础的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改善化疗期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其效果优于常规心理干预。

【关键词】个体化;心理干预;大肠癌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41102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病人入选标准:①病理活检已确诊为大肠癌;临床分期为III、IV期;②准备进行化疗的住院患者;③年龄≥16岁;④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⑤KPS≥60分;⑥预计生存期有6个月以上。⑦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入组病人为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肿瘤科住院大肠癌患者78例,采用FOLFOX方案化疗,并实施心理干预。区组化随机分两组实施不同模式的心理干预:①观察组40例,采用个体化模式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治疗。②对照组38例,采用非个体针对性方式实施心理干预。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期、KPS评分、经济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121化疗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2009中国版指南,两组均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具体用法为: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甲酰四氢叶酸40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5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第1天,然后5氟尿嘧啶24g/m2持续静脉滴注48h,14天为一个周期。配合止吐、护胃等药物。

122对照组心理干预方法采用患者普遍适用的非个体化针对心理干预方法,具体技术方法:①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室内保持充足光线、必要的背景音乐。②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心理护理计划,并定期行常规的心理护理;同时医生每天坚持与患者交流510min。③休息放松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进行深而慢的呼吸,进行意念想象,想象快乐,想象自己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的情景,3次/d,每次1015min。

123观察组心理干预方法临床上分别对病人个案进行访谈、观察及心理测量,评估心理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按肿瘤病人的心理分期及不同治疗阶段选择干预模式。心理干预的步骤:(1)评估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与患者深入访谈,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和心理反应的性质并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判定其程度,选择在安静无干扰的病房或活动室进行,记录访谈的主要内容和患者外显行为等,访谈结束后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2)建立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对研究对象的深入访谈,建立个体化四期心理行为干预模式。(3)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每周期化疗期间实施3次干预,分别为化疗前、化疗中、化疗结束后。

13观察指标

131生活质量评分采用EORTICQLQC30调查问卷[1]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治疗前后由同一人实施测评、计分。于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1周测评。

132抑郁、焦虑状况的测定两组均要求选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法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法测定焦虑、抑郁状况[2]。先由患者进行自评,然后由正规培训的工作人员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SAS标准分>50表示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表示有抑郁症状。于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1周测评。

14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60医学数据统计软件行t检验及χ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

比较采用t检验或OneWayANOVA。P<005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疲倦、失眠得分低于对照(P<005)。

22抑郁、焦虑状况评分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心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肿瘤病人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较高。化疗常导致病人焦虑不安,恐惧紧张。化疗后,又出现近期和远期的毒性反应,这些毒副作用可引起病人直接和间接的心理应激反应[2]。据研究,患者接受首次化疗前就产生焦虑情绪的达525%,随着治疗的深入,其焦虑情绪也逐渐上升。特别是第4次化疗开始前,有541%的患者分别出现了焦虑状态[3]。焦虑和抑郁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如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

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及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相同化疗方案的两组患者,不同的心理干预方式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有不同的影响。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疲倦、失眠得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以5阶段病人心理理论为基础,针对患者不同时期及不同状态的心理特征实施心理干预,能改善化疗期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其效果优于常规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万崇华.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中文版[J].实用肿瘤杂恚.2005,20(4):353355

[2]姚树桥,主编.医学心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9394

[3]汪吕慧.肿瘤化疗患者不同病程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吉林医学,2012,33(1):135137

[4]胡燕,赵慧华,徐筱萍,等.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连续化疗焦虑状态评估.上海护理,2013,13(1):3334

论文作者:张志红倪秉强潘柳萍陈日新伍美娟朱州李竟长徐艺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4

标签:;  ;  ;  ;  ;  ;  ;  ;  

个体化模式心理干预对化疗期间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_张志红倪秉强潘柳萍陈日新伍美娟朱州李竟长徐艺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