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等的发展以及应用,促使BIM软件应用效率的提升,利用海量数据与信息化系统,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则能够准确的搜集各类数据信息。BIM技术的应用,促使着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主要是信息化,因此 BIM 技术的应用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BIM 技术;工程造价;造价管理
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建筑行业逐渐成为我国支出性产业之一。但是在工程管理中,造价管理内容较多且十分繁杂,对于信息化以及精细化的要求较低,造成管理水平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 BIM 技术可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整合,提高了工程各子项目之间的协调性以及配合度,建立了系统的造价管理体制,实现了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1 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特点
1.1 可视化
可视化从字面意思即为看得见。我国目前很多建筑施工图纸是平面图,需要施工技术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和想象力,随着施工工艺的不断发展,工程图纸越来越复杂,单单凭借人脑想象,很难做到没有任何偏差。而 BIM 技术的可视化特点可弥补这一缺点,通过 BIM 技术得出的施工图纸形成一种三维立体图展示在人们面前,方便施工技术人员查看施工图纸,通过不同构件的互动和反馈,形成可视化过程。
1.2 协调性
协调性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的每个参与单位都在做着相互协调及配合的工作。比如建筑工程项目中出现问题,就需要各单位进行协调,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但是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仅仅靠人力解决问题,会不断的出现扯皮现象,而 BIM 技术可以贯穿工程项目各个方面,通过对相关数据分析获取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供各单位人员参考,以便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1.3 模拟性
BIM 技术可以模拟建筑物模型和在真实世界中无法进行实际操作的阶段。比如在设计阶段,可以进行紧急疏散和节能节材模拟;施工阶段,可以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模拟实际施工,从而供施工技术人员选择最优施工方案;运营阶段,可以进行日常紧急情况处理方式模拟,比如地震逃生模拟和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
2 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无法做到全程把控工程造价
因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建筑领域中实施较为缓慢,特别是缺少一个系统且完整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在建造商方面也缺乏全程管理控制各个项目进程的管理理念。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之中各方面的有关部门有时缺少良好的沟通渠道,以及协商方式,使得各个单位部门各自为政,只关注自身利益,最终使得工程造价管理难以把控,出现混乱管理情况。
2.2 缺乏信息分享的平台
建设水平比较低,尤其是工程造价工序涉及到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和监督方等多个单位多个部门的利益。因为缺乏各方一致认可的分享平台,各部门中间不能及时地进行沟通,缺少相互交流。在工作目标无法取得统一的前提下,各部门无法实现协同工作。因此,对工程造价的管理相对而言比较滞后。建筑工程造价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工作任务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极大,而很多企业不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依然采用传统手工操作的方式实施造价调控,极大地限制了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
2.3 对工程造价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够精确
一般情况下一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编制过程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概算和预算以及结算的编制,最终的工程造价数据不可随意编造估计,需要经过严谨周密的运算才能够得出。造价过程中对上述三个阶段的要求和重点都各不相同,那么在这三个部分中得到的数据也各不相同,相互之间关联不大,不能为工程造价的数据分析起到作用,只能够在最终比较造价结果时进行一定的数据控制。而这样的现象必将造成造价的数据和工程建设过程难以顺利接轨,产生脱节现象,最终使得分析数据时难以彻底、有效,导致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以及人力物力被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3.1 BIM 技术在工程决策阶段的应用
工程决策阶段是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造价的高低,一旦决策错误,将会给建设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BIM 技术在建设工程决策阶段主要应用于投资造价估算与投资方案比较等方面。一般来说,工程数据是非常庞大且繁杂的,由此,利用 BIM 技术可实现对众多数据的检索,为工作人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3.2 设计阶段的 BIM 技术应用
任何工程的实施均离不开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将相关的设计图纸进行明确和完善,也要制定出工程中应用的材料、机械等相关内容,并根据设计情况来预估整个工程中的造价信息。一般而言,整个设计阶段所耗费的费用占整体费用的 3% 作用,但是其所产生的影响却超过整个工程造价管理中的 70%。因此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中,应再次强化设计工作,在设计时将 BIM 技术与 CAD 图纸设计有效结合,在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后,则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加明晰的造价信息,以便于能够及时作出调整。
3.3 BIM 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应用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主要是对各项成本的对比分析,另外施工阶段工期持续时间长、市场因素变化频繁使得过程控制在数据上存在误差。施工过程控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材料用量控制,现在无法做到精确的控制,跟现场实际情况可能存在误差,使得控制量在准确性上存在差距。
BIM 技术可以很好的改善以上情况,BIM 可根据时间、空间、工序、区域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生成报表,为成本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还可快速的根据施工现场实际进度情况获得施工产值及相应的资金使用计划、进度款支付计划、劳务费支出计划、材料设备成本计划等方面。精确的分析出实时的人、材、机消耗量并快速的与预算量进行对比,对任何一个构件或一段单项工程准确的、快速的进行消耗量分析、汇总及输出,从而做到真正的限额领料,做到精细化控制。
BIM 还可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跟踪变更、签证,当发生时只需将相关内容调整到 BIM 模型中,简单的调整模型,相关数据就会同步到软件中,可及时的掌握变更工程量和造价,动态进行成本控制,为管理人员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3.4 在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的应用
在建设工程竣工结算阶段,过去因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的变更、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变化,通常竣工结算时会对所施工的全部工程量根据竣工图重新计算一遍,耗费大量的时间。且工程量自己无法核实准确性,通过材料采购量来核实,准确度上可能存在误差。
而 BIM 技术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可及时调整,数据可永久保存,在竣工结算时只需汇总即可。可利用 BIM 模型的自动检查,将 BIM 的工程量进行汇总计算,用施工过程中相关数据来检查与结算造价有出入的地方,将造价人员少算、漏算的内容找出来,避免经验不足的造价员或因笔误造成的少算漏算,确保竣工结算工程量和结算内容的精度及准确度。一个工程结算后可对该工程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及对比等,形成一个全面的数据库,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测算依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建设工程生命周期长、全过程参与方众多,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工程造价管理存在前期预测准确性低、信息处理速度迟缓、阶段信息传递失真的问题。BIM 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前期预测准确性,加快信息处理速度,便于参与方数据共享以及各阶段的信息传递。因此,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运用 BIM 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管理过程的信息问题,使精细化易于推展、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吴崇侠,温国善.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BIM技术应用思考[J].四川水泥,2018(04):224.
[2]沈健.基于BIM的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13):172-173.
[3]操双春.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工程经济,2016,26(02):14-16.
论文作者:郑文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数据论文; 技术论文; 阶段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