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挑战人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口论文,人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迅速且不平衡增长的人口使地球不堪重负
我们这个世界的财富不容置疑地在一天天增加着,可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口却在以更快的速度扩张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人口“大爆炸”至今仍在继续。许多研究机构和专家尽管预测数值不同,但对2000年及其以后的人口增长趋势的认识却是完全一致的,即未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世界人口将有巨大增长。按中等数值预测,到2000年世界人口将由现在的57亿增加到62亿,2010年的70亿,2025年的85亿……有趣的是,人口出生率往往与生活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于是,便出现了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的局面。
不论是对现实的观照,还是对未来的预测,世界人口增长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发展中国家,今后的30年里,预计发展中国家增长的人口将会占全世界人口增长总量的95%,而在富裕的欧洲某些国家,人口增长却呈现负数或接近零。到2000年,在62亿的世界人口中,近50亿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里。由此,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将从1950年占世界总人口的66%、1975年的72%,上升到2000年的80%左右。在1990—1995年间世界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7%,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反差过大, 贫穷的非洲高过3%,富饶的欧洲却仅为0.22%。让人忧心的是, 这一不平衡增长的现象仍将持续下去。
人口的迅速增长,无疑会使城市变得意想不到的庞大和拥挤,到下个世纪,我们或许会看到人口超过3000万的墨西哥城,达到2000万的加尔各答、孟买,开罗和雅加达的的人口则有可能达到1500万。至时,世界上将会有40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百万大关。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 必将对公共卫生、淡水供应、医疗保健、食品、住房以及就业施加更大的压力,并且会因此而引发一些难以预见的问题。
人口过度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预计的世界人口增长格局,以目前的消费格局和水平看几乎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与动物不同,人类破坏森林,燃烧矿物燃料,干涸湿地,污染海洋河流,威胁大气。尽管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人类无穷的创造力及其技术进步的结果,可能会造就新能源并最终解决环境问题,但地球能否在2025年像今天这样容纳85亿人口,的确是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的双重进攻:生活在富裕国家的人正在过度消耗资源;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正在为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而破坏资源。
人口问题所引发的是巨大的多层面的影响
人口增长在人口问题中所表现的只是一个量的问题,再深一步看还必须考虑人口结构、年龄比例、人口密度等等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对未来的发展、现实的经济政策乃至国际社会的稳定都会产生巨大的多层面的影响。
人口结构和年龄比例的巨大变化影响深远。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和年龄比例变化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在世界最贫穷的非洲,65岁以上的老人仅仅占总人口的2%,但在富裕的、 营养和保健条件优良的发达国家,该比重则高得多,如瑞典为18.3%。预计,随老年保健技术水平的提高,2000年全世界65岁以上的老人将占总人口的约15%,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将平均超过20%。从世界总体上看,由于发展水平的不同,人口老龄化问题会给国际谅解或南北谅解带来新的矛盾和冲突,因为发达国家要求把越来越多的资源分配给老人,而发展中国家则必须关心日益增多的婴儿的需要。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因年龄比例的失调而带来的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问题。财富的创造者往往是15—64岁之间的人,而老人与婴儿一样,仅是资源的消耗者,他们的需求多是与延长生命有关的昂贵资源,从而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损害。
发达国家迅速走向老龄化社会还将对其宏观经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养老金制度受老龄化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制度。从1995年开始,西方七国的养老金支出普遍走上一个长期增长的道路;与此同时,财政中养老金支出与养老金收入之差亦开始逐步扩大,并将于2035—2045年间达到顶峰。届时,总养老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英、加、美尚好,为5.8%;最糟糕的是日、德、意、法,将高达15—20%。 养老金支出的增加,意味着发达国家不得不动用更多的储蓄,其结果很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并波及其资本输出的数量。也许特别有意义的是,未来15年将是养老金支出与收入之差迅速扩大的时期。
并非危言耸听,人口迅速增长及密度增高往往是引发社会动荡与局部战争的原因之一。另外,人口增长的不平衡还会涉及到国家安全和种族安全问题。世界大约7亿白种人口增长的停滞甚至负增长, 使其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下降,对未来世界的进程将施加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吧。人口重心的变迁历时较长,其后果短期内难以显现,以致人们更多的是注意人口的负面影响。随着亚洲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移民潮的流动开始倒转。人口向太平洋沿岸的集中,亚太地区无论是作为国际权势竞争者的对象,还是作为重要竞争者的来源地,其地位都在不容忽视地迅速上升,以致不断有人惊呼,“21世纪是亚太的世纪”!当然,人口因素并非国际政治权势,但它却是国际政治权势的一项相当重要的先决条件。显然,人口分布趋势与国家间力量对比趋势之间有着甚为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问题依然不容乐观
在一次讲座上,一位学者认为中国的人口早在唐代就占世界总人口的1/4到1/5左右,而且前中国的人口仍然保持这一比例。听后,我们似乎多有宽慰。但细想下来,仅从数量比例关系角度来说,并不足以成为让我们对中国人口问题放心的理由。倘若如此的话,以目前的人口增长趋势,到2045年,中国的人口将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这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能以承受这么多的人口么?谁都知道中国“地大物博”,中国也的确是一个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品种比较齐全的国家,而且是少数可以依靠自己资源建立起独立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之一。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从人均角度上看,中国却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打开199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不由得不让人紧皱眉头。中国的耕地面积只有世界耕地面积的7.1%,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到1/6、人均草原面积不到1/2,人均矿产资源不到1/2。何况相对于不断增长的人口,这些自然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 更何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量还会增加。因此,我们只有一条路,更进一步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别无它途。
我们还面对着人口质量的挑战!在人口质量上,中国的人口身体素质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婴儿死亡率大大低于目前世界的63‰,发展中国家的69‰的水平;预期寿命高于目前世界65岁,发展中国家63岁的水平。可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显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率已下降到10‰以下,预期寿命已达75岁,有些已接近80岁。仅就一般的意义估计,我们至少还需要有30年时间,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至于人口质量中最为重要的人口文化素质,形势更不容乐观。一些国家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美国为32.2%、日本为21.2%、加拿大为19.3%、澳大利亚为21.5%;甚至印度也达到2.5%、泰国则为2.9%。文盲和半文盲发达国家几近消失,一些发展中国家下降也很快。可是中国目前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42%,发展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是一件丝毫不能怠慢的大事。
我们还将面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不仅仅是世界人口变动的一大趋势,同时也是中国人口变动的一大趋势。从7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1970年的出生率为33.4‰,自然增长率为2%,到了1995年出生率下降为17.1‰,自然增长则降至1.1%。在人口增长下降的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很快由年轻型步入成年型,并在向老年型过渡。据人口学家田雪原先生测算,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由1990年5.6%上升到2000年的6.8%,2020年的 10.6 %, 到2040年达到最高峰值时,将为17.4%。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仅是经济的而且还有社会的,未雨绸缪,我们不能不从现在起就开始对老龄化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让中国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我们正在还将继续面对流动人口的挑战。
农村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是人口发展中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5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潮涨潮落,城市人口比例也随之起伏涨落。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双重转轨时期,劳动力的流动转移是这一时期所必然发生的现象。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在1.2—1.5亿之间,其中一部分已经以流动人口身份进入城市,成为事实上的城市人口,相伴而来的是城市容纳能力问题、人口管理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交通运输问题……显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人口流动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而制止人口流动。但是,现实地看长期以来城市化水平低下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发展不足,再加上城市人口本身就业问题尚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得我们眼下还难以承受过于强烈的人口流动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周密筹划让人口流动正常而有序地步步推进,以减少冲击、减少震荡,使劳动力流动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