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招生热的冷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校论文,冷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技校招生出现罕见“爆棚”
2002年,全国技校招生生源在经历了几年不足之后,首次出现了回暖,沿海热于中西部,北京市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技校热。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地铁公司技校、汽车技校等学校还在报名中出现“爆棚”,报名者与招生人数的比例达到10:1。
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报考技校的人数在上年招生超计划20%的基础上,2002年招生达到7.2万人,再超省下达计划的19%,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浙江省技校(含职教)招生总量比上年增加3.8万人,增幅达21%,居全国之首。
2002年,江苏省秋季技校招生出现十分可喜的大幅增长景象,创下1997年以来的最好纪录。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苏南5市招生数比上年上升35%。
东部沿海省份是这样,中西部省市区也是如此。据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陕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广西、甘肃、贵州、四川等平均招生增幅都在10%以上,最高的省份达到36%。
技校冷热变化说明了什么?
我国多年人才结构不合理。近两年,技校毕业生十分抢手,暴露出我国热练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从全国范围说,我国城、镇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的比例高达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只占5%,这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高达35%~40%的比例相差甚远,同时各省市区之间又不平衡,特别是在岗技术工人的年龄趋于老化,高级技工的大龄化趋势非常突出,将严重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但不可能引进大批有技能的技术工人。解决问题的出路只有一条,靠自己培养,靠培养去改变人才结构不合理状况。
招生政策全面放开收费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发出了《关于加快技工学校改革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关于职业培训工作“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十六字方针,并在招生政策、收费标准等方面全国不搞一刀切,各地根据情况可灵活掌握,不少省市实行了统一报名、一次考试、按考生志愿分批多次录取的办法,各学校还可自行组织录取,学生可自主到学校登记入学,同时,学生年龄、学历、户口均不受限制,只需择优录取就行
就业形势影响教育消费投向。有专家分析认为,技校招生走俏的原因,主要是受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说明家长、学生们“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这两年,由于就业市场上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十分紧缺,特种模具工开出16万元的年薪,还是有价无市。“扩招”后,虽然上大学容易了,但大专甚至部分本科生的就业却难了,而各技校生的就业形势持续走好,江苏省2002届技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苏南地区达到99%,苏北地区也高达95%,现在,连一半左右2003届的毕业生也早被用人单位“订购”了。浙江省重点职校毕业生(除升学外)一次就业率就高达92.5%,其中有27所学校达100%。
专业调整瞄准未来发展趋势。定向培养,适销对路,必然要求技校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办学路子,例如: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在重新设置专业时,考虑到北京未来城市发展所能提供的新的就业机会,增设了环境保护、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汽车产业将成为未来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北京汽车工业技工学校就扩大汽车修理、美容、装饰等专业。广州市轻工技校开办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全被四星级以上酒店录用。广州模具加工中心培养的技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江苏工贸高级技工学校针对信息产业和数控专业操作技能人才缺乏的状况,两年中扩招到14个班,600名学生,受到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农家子女更加注重技能培养。近两年,全国各地技校招生生源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农村青少年报考技校的热情空前高涨,除此,城镇下岗职工家庭或困难家庭子女也很青睐技校,据初步统计显示,目前在校的技校生中这两个生源的比例已达85%,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现在全省技校生源中,也有约70%的学生为农村青少年。清远市技校招收100多名贫困山区学生的做法,就曾得到当时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的肯定,“培养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经验在全省推广。陕西省也制订激励政策,要求各技校加大面向农村,招收农家子女的力度,为进一步加快西部开发和脱贫致富培养大批急用人才。
把技校发展推向更高层次。
据了解,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技工学校3792所,就业训练中心3751个,社会培训机构1.5万所,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实施机构8179个。为培养我国各类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应该对目前技校由“冷”变“热”要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对这股“热”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引导技校朝着健康方面发展。
扩招要避免过旺虚火。有迹象表明,现在技校扩招热还在升温,各地都在考虑2003年扩招计划。苏北某技校最大限度只能招收1000名学生,而计划准备再扩招600人,已有3个班实行轮流上课,师生比例高达1:46,一间30平方米的宿舍里,挤进24个学生,在技校热中不能“热昏了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适当给虚火泼点冷水。
招生要防止滥竿充数。这种现象已在2002年招生中暴露出来了,有不少素质差、知识浅,被我们称为社会上“小混混”进入了技校,这些人虽然少,但是个不安定因素,上课不听讲,实习没兴趣,晚自习捣蛋,课余不是上馆子,就是进网吧,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看来对于技校招生还是要好好把把关的,既然宽进了,就必须严出,而有的技校进宽出也宽,把滥招生当作赚钱渠道,长期以往,是会办砸技校的。
专业要体现与时俱进。当市场就业占主导地位时,一个人的收入状况,社会地位,最主要的是看市场对其需要程度和认可程度。因此,技校的专业必须要瞄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瞄准社会人才需求,地方有什么支柱产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学生,专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需要有用的人才。
办校要做到面向未来。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中,职业教育还未完全从学历教育的轨道中分离出来,因而出现了高校的学生缺的是实际的操作技能,而技校的学生基础水平普遍不如大专院校,如果人们再看不起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再忽视生产技术人员,最终会有一个力量,一个比传统观念甚至比政府都强大的力量出来说话,那就是市场。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已证明:经济越活跃、越发达,技工教育就越旺盛越繁荣,技术工人就越值钱越吃香。陕西省已将谓南市高级技校等12所技工学校升格为技术学院,为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做好准备。对此,各级政府对技校投入、师资配备、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应加大扶持,在目前多数人不想当工人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工人大军?已经到了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深入思考并尽快加以解决的时候了。
标签:广州技校论文;